2012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3-15
  

  • 全选
    |
    研究与进展
  • 王 琳, 刘 方, 黎绍惠, 王春英, 张香娣, 王玉红, 华金平, 王坤波
    棉花学报. 2012, 24(2): 97-105. https://doi.org/10.11963/cs120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杂交种鲁棉研15号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SSR标记和JoinMap3.0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别对随机组成的3个鲁棉研15号的F2:3家系亚群体进行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包含116个多态位点,25个连锁群,全长892.25 cM,覆盖棉花总基因组的20.05%,平均每个连锁群4.64个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7.76 cM;根据已有图谱的定位结果,19个连锁群与染色体建立了联系。在3个F2:3家系亚群体中共检测到46个QTL,其中16个为纤维长度(FL)QTL、7个为纤维强度(FS)、12个为麦克隆值(FM)、6个为伸长率(FE),5个为整齐度指数(FU)。发现在Ah05、Ah08、Ah09、Dh02染色体上QTL有成簇分布的现象,并在3个亚群体中检测到一些受环境影响较小、稳定遗传的QTL。这些QTL可以在今后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范 建, 刘 绪, 范春芬, 黄江锋, 罗 兵, 彭良才, 夏 涛
    棉花学报. 2012, 24(2): 106-113. https://doi.org/10.11963/cs120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纤维细胞生长过程中,有多种蛋白质参与纤维素的合成,为了深入研究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制备它们的抗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用化学合成多肽和原核表达蛋白制备的可溶性蛋白、可复性包涵体以及包涵体颗粒作为抗原,制备了棉花纤维素合酶CESA1、CESA2和SUSY1、β-1,4-glucanase、β-1,3-glucanase和Callose synthase的抗体。结果表明,化学合成多肽和原核表达蛋白均可用于抗体制备,制得的抗体可用于棉花纤维素合成相关蛋白的检测。
  • 林 蔚, 张 雷, 张国伟, 孟亚利, 陈兵林, 王友华, 周治国
    棉花学报. 2012, 24(2): 114-119. https://doi.org/10.11963/cs120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监测滨海盐土棉田棉花的水、盐状况,对盐碱地植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运用软件工程的思维,耦合了基于地面遥感手段构建的棉花功能叶水、盐状况监测模型和土壤介电常数模型,开发了具有监测滨海盐土棉田棉花和土壤水、盐状况功能的遥感监测系统。系统以光谱反射率和土壤介电常数数据为基本输入,对棉花功能叶和棉田土壤水、盐状况进行了预测计算,运行结果以表格和图形的形式输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监测结果准确,可为农业生产者、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提供棉作数字化和科学化的决策支持。
  • 张玉翠, 杨伟华, 匡 猛, 许红霞, 王延琴, 周大云, 冯新爱, 苏 畅
    棉花学报. 2012, 24(2): 120-126. https://doi.org/10.11963/cs120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我国2010年32个主栽品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95对SSR引物中,挑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均匀分布在棉花26条染色体上的40对引物,共扩增出161种多态性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4.025种。引物多态信息量(PIC)0.2989~0.7585,平均为0.5407。11对引物在13个品种上有特征带型,最少利用5对引物就可以将32份材料完全区分开。利用NTSYS-pc V2.10软件聚类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棉区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大,黄河流域棉区次之,新疆棉区最小;常规种遗传基础较杂交种窄。
  • 肖松华, 吴巧娟, 刘剑光, 赵 君, 陈旭升, 狄佳春, 马晓杰, 许乃银
    棉花学报. 2012, 24(2): 127-132. https://doi.org/10.11963/cs12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自主选育的7个显性无腺体新品系为材料,通过种子性状考察,种仁游离棉酚、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测定,研究了低酚棉种仁具有重要的油用、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结果表明:4个新品系种仁棉酚含量低于国家食用标准,其中苏显无154、苏显无156棉酚占种仁质量低于3 mg·kg-1,成为名副其实的无酚棉新种质。低酚新品系种仁粗脂肪含量高于有酚品种,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超过70%,油酸相对含量略低于有酚品种,亚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相对含量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与有酚品种相同。低酚新品系种仁色氨酸含量高于常规有酚品种,其它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总含量与有酚品种相近。低酚基因Gl2e对棉花种仁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未产生负效应。
  • 刘红梅, 赵建宁, 黄永春, 张贵龙, 张海芳, 杨殿林
    棉花学报. 2012, 24(2): 133-139. https://doi.org/10.11963/cs120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灭菌盆栽试验,以转双价棉品种sGK321及其亲本常规棉品种石远321为研究对象,对4个生长时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根际土壤养分(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及某些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与同源常规棉相比,转双价棉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在同一时期均无显著差异,不同生育期差异明显,根际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酶活性在一些时期则明显不同,其变化随棉花品种、生育期不同而不同。转双价棉蕾期根际土壤全氮含量和苗期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苗期、蕾期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常规棉(P<0.05),而蕾期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苗期、花铃期根际土壤脲酶活性以及苗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常规棉(P< 0.05)。聚类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主要受生长时期的影响,转双价棉种植对其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 莫旺成, 汤飞宇, 肖文俊
    棉花学报. 2012, 24(2): 140-146. https://doi.org/10.11963/cs120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及条件与非条件的统计分析方法,对6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及其30个F1组合的伏桃与对位果枝叶的干物质质量进行了研究。非条件方差分析表明,果枝叶质量在棉铃体积增大期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内部充实期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铃壳质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以加性效应为主;铃重在前中期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后期以加性效应为主。条件遗传分析表明,影响果枝叶质量的净遗传效应在铃龄38 d至45 d达到高峰;控制铃壳质量的基因表达分别在铃龄17 d至24 d和铃龄38 d至45 d出现两个高峰;影响铃重性状的基因分别在铃龄17 d至24 d和铃龄31 d至38 d出现两个表达活跃的高峰,此后基因的表达量急剧下降。遗传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铃壳质量均与最终铃重成极显著的加性正相关。
  • 韩宏伟, 任毓忠, 刘培源, 张 莉, 李 春, 李国英
    棉花学报. 2012, 24(2): 147-152. https://doi.org/10.11963/cs12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鉴别寄主法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技术对采自新疆南部(南疆)棉区的36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进行检测,以期明确其病原种群致病性分化及变异情况。鉴别寄主法测定结果显示:供试菌系中致病性强、中、弱的菌系分别为27个、4个和5个,各占75.0%,11.1%和13.9%。特异性引物(ND1/ND2和D1/D2)PCR检测结果显示,供试36个菌系中落叶型菌系12个,占33.3%;非落叶型菌系24个,占66.7%。经统计,落叶型菌系的致病力明显高于非落叶型菌系,其平均病指分别为43.8和31.8。接种试验证明,无论落叶型菌系和非落叶型菌系,接种后都可产生落叶症状,但落叶的情况有明显差别,落叶症状的轻重不仅与菌系的致病类型有关,还与棉花品种的抗病性密切相关。
  • 张 祥, 刘晓飞, 吕春花, 王桂霞, 陈 源, 陈德华
    棉花学报. 2012, 24(2): 153-158. https://doi.org/10.11963/cs120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个转Bt基因抗虫棉,泗抗1号(常规种)、泗抗3号(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对转Bt基因抗虫棉叶片中杀虫蛋白表达量和氮代谢的影响。2007年,于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将盆栽棉花18 ℃低温下处理24 h。2008年,在18 ℃低温下处理48 h。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降低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叶片中杀虫蛋白表达量。但盛铃期,下降幅度最大。其中低温胁迫24 h后,泗抗1号下降23.7%,泗抗3号下降28.1%;低温胁迫48 h后,2个品种分别下降52.9%和47.6%。叶片中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蛋白酶活性在低温胁迫下表现相同趋势。以上结果表明,低温可能导致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合成量降低,从而导致杀虫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但对可溶性蛋白的分解并未有明显影响。
  • 朱华国, 张献龙, 金双侠, 刘冠泽
    棉花学报. 2012, 24(2): 159-166. https://doi.org/10.11963/cs120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SB培养基添加两种常用植物激素组合,Indole-3-butyric acid (IBA) + kinetin (KT)和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 4-D) + KT,分别命名为IK和DK处理用来诱导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陆地棉品系YZ1下胚轴切段作为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4周后,继代到分化培养基上促进体细胞胚胎发生。结果表明,两种处理均有体细胞胚胎发生,其中IK处理上外植体嫁接33 d后就可见体细胞胚出现,分化率高达97.6%,大多数外植体表现为体细胞胚较胚性愈伤早出现。DK处理中体细胞胚胎发生慢,体细胞胚都是经过明显的胚性愈伤发育而来,胚性愈伤分化率明显低于IK处理,仅为28.6%。此外,IK处理中的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大部分都出现了须根,而DK处理中则没有。两种处理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DK和IK处理中的体细胞胚分别主要起源于初生形成层和皮层。
  • 商海红, 袁有禄, 刘传亮, 张朝军, 武芝霞, 张雪妍, 李付广
    棉花学报. 2012, 24(2): 167-175. https://doi.org/10.11963/cs120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对于促进棉花基因工程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在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不同阶段呈现出有规律的动态变化。当普通愈伤组织细胞发育成胚性愈伤组织时,细胞外基质就会出现;随着原胚的形成,细胞外基质就会形成发达的网络状结构;随着胚状体的进一步形成和发育,细胞外基质则逐渐降解。在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中,始终未发现细胞外基质。结果表明,细胞外基质与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关系密切,是原胚形成的重要标记。
  • 专题与述评
  • 展曼曼, 王 宁, 田晓莉
    棉花学报. 2012, 24(2): 176-182. https://doi.org/10.11963/cs120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属于喜钾作物,目前生产上因缺钾而导致的棉花早衰问题日趋严峻。不同棉花基因型的钾营养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并从钾吸收和利用等方面分析了差异的机制,以期为棉花钾高效育种和栽培提供指导。钾吸收效率高的基因型通常根系发达、根毛较多或生理吸收能力较强(最大吸收速率Imax高、亲和常数Km和维持净吸收的最小钾浓度Cmin低);钾利用效率高的基因型可实现有限钾的高效运转和再分配,且其生理生化代谢的最低需钾量较小、碳氮代谢较为平衡、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文中还提出了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 平文超, 张永江, 刘连涛, 孙红春, 李存东
    棉花学报. 2012, 24(2): 183-190. https://doi.org/10.11963/cs120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根系的生长、分布和生理活性对棉花整体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观测上的不便给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导致相关规律与机理的认识不及地上部深入。本文以近年研究报道为依据,对棉花根系研究方法、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生理特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并提出了今后棉花根系研究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