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疆植棉区已实现棉花栽培全程机械化与半自动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合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5G)、物联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出棉花“AI栽培体系”构想。论述了“AI栽培体系”硬件与软件的构成及其在棉花栽培中的运行机制,实现棉花栽培全流程精准化、生产集约化、资源最优化、管理高效化、决策智能化和作业无人化的技术突破,为智慧农业装备研发注入创新思路,为新疆未来推广全域自动化智能化棉花栽培提供实践指引。
为筛选早熟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棉花品种,应对棉花主产区种植制度改革、灾后复播和次宜地区植棉等关键问题,本研究以7份早熟棉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以新疆主栽品种中棉所49为对照,在南疆10个生态区进行为期2年的定点晚播试验,利用Genstat 23.0软件的GGE(genotype main effects plus 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mode)双标图分析这些早熟棉资源的皮棉单产和纤维品质指标,从而进行适应性评价。稳产性分析结果显示,早熟棉品种九圣禾M138、辽棉52和辽棉51的皮棉单产的高稳系数位于前列,且高产位次与高稳系数位次基本一致;GGE双标图分析显示,辽棉52和九圣禾M138的适宜种植区域为新疆南疆的尉犁县、沙雅县、阿拉尔市和阿瓦提县等大部分区域,地域差异对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具有一定的影响,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是由品种基因型决定的,受地域性影响较小。结果表明,辽棉52和九圣禾M138可以作为丰产稳产型早熟棉品种资源在西北内陆棉区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