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棉区瞭望
    尚玉琢
    中国棉花. 2023, 50(8): 42-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11
    介绍了山东省利津县棉花生产现状;分析了当前棉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棉花生产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实践;提出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充分发挥土地和技术两大因素的内在潜力,通过惠农政策、科技带动、示范推广等措施,提高棉田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棉花生产节本增效、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实现棉花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为振兴黄河三角洲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 棉副利用
    刘永明, 关淑仙, 王文静, 任茂智, 李付广
    中国棉花. 2023, 50(9): 35-4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76
    棉籽是棉花的重要副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高的产量,是重要的饲料资源。棉籽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能够为动物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也能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然而,棉籽含有棉酚等抗营养物质,需要采取脱毒措施后才能用作非反刍动物的饲料。对棉籽营养价值、脱毒方法以及饲料应用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旨在为棉花的高效利用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王旭文, 余渝, 孔宪辉, 刘丽, 司爱君, 赵福相, 刘文豪
    中国棉花. 2023, 50(1): 30-3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68
    金垦1775于2022年8月通过新疆审定。该品种长势较强,株型清秀,通透性好,茎秆坚韧,吐絮畅且集中,含絮适中,适宜机械采收,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品种要求。2018―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组区域试验中,金垦1775的2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65.5 kg、153.5 kg和151.1 kg,分别比对照新陆早61号增产4.5%、7.7%和7.4%。对金垦177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概述,并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实用技术
    王大光, 王宝霞, 胡雪利, 刘元元
    中国棉花. 2023, 50(5): 56-5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07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州)植棉区属早熟棉区,选择种植早熟优质棉花品种中棉113,可实现棉花适期集中成熟,提升棉花品质一致性与植棉效益。结合中棉113在新疆博州的种植实践,总结形成中棉113在机采棉“宽早优”种植模式下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中棉113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 政策与述评
    郑子漂, 徐海江, 努斯热提·吾斯曼, 魏鑫, 郭仁松, 张大伟, 赖成霞, 王亮, 林涛, 张娜, 崔建平
    中国棉花. 2022, 49(12):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36
    新疆喀什植棉区冬灌、春灌用水日益紧缺,通过农业耕作节水技术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是该地区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喀什地区棉花生产现状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棉花“干播湿出”主要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对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喀什地区棉花生产上应用“干播湿出”技术提供指导。
  • 政策与述评
    郑曙峰
    中国棉花. 2023, 50(7): 8-1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09
    总结了近年来安徽省发展机采棉的主要变革性技术进展和技术示范应用成效,探讨了安徽省机采棉和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基本原则。关键变革性技术包括:油菜/麦后单粒精量机械种肥(缓控释肥)同播、简化田间管理无人机作业、增密减氮与全程株型熟性调控促集中早熟。基本原则包括:发展模式上要遵循两熟双高(高产高效)原则、绿色化原则,生产技术上要遵循轻简化原则、机艺融合原则,组织方式上要遵循适度规模化原则、系统化原则、社会化组织化原则。并针对安徽省机采棉和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棉副利用
    张韶珂, 师勇强, 马小艳, 张杰, 王文魁, 杨敬贺, 程思贤, 王岩, 马雄风
    中国棉花. 2022, 49(12): 42-4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83
    新疆是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随之产生的秸秆废弃物处置问题,成为新疆棉花生产面临的巨大经济问题。生物质的热解是生物质开发利用最有前景的产业,其产物生物油具有易储存、污染小且易运输等优点。因此,将棉秆作为生物质热解的原材料,可为棉秆处置问题提供新思路。对目前农作物秸秆热解的方法进行综述;针对热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生物油生产的影响机理进行归纳分析,并对秸秆热解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新疆棉秆及其他秸秆废弃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政策与述评
    龙瑶, 宋玉兰
    中国棉花. 2023, 50(7): 1-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26
    棉花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国家补贴政策的强力支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棉花历经初步探索、发展调整、改革完善3个时期。通过厘清中国棉花补贴政策的演变历史,分析不同时期棉花补贴政策的内容与形式,挖掘其补贴特点,进一步构建分析框架深入寻找其演变的内在逻辑,并从规模、方式、配套机制、目标等角度逐步探索棉花补贴政策的未来趋势。梳理中国棉花补贴政策演变脉络,对于提升我国棉花产业竞争力、推动棉花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政策与述评
    丁丽丽, 李贤超, 余璐, 马江锋, 赵冰梅
    中国棉花. 2023, 50(5):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29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各垦区中心测报站监测调查数据汇总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兵团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发生原因,为做好兵团棉花病虫害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研究报告
    魏梦婷, 高维新
    中国棉花. 2023, 50(6): 1-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97
    中国是世界棉花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也是棉花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因此棉花生产的发展将对促进中国国民经济产生很大影响。采用2000年至2020年的中国棉花进出口数据计算中国棉花国际竞争力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构建影响因素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测算出影响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从国际竞争力来看,我国虽为全球十大棉花生产国之一,但棉花国际竞争力很低。从影响因素来看,与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关联密切的因素是棉花产量、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农业机械拥有量和农村人口比重。为提高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需要提高棉花产量与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增强产业实力;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棉花生产注入新活力。
  • 政策与述评
    李伟
    中国棉花. 2023, 50(1): 1-1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94
    新时代10年,一系列棉花产业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我国棉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棉花全产业链政策分析系统架构为基础,以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为总纲,以10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为主线,系统总结回顾了新时代10年我国棉花产业政策的沿革与发展,以期透析新时代10年棉花产业发展的政策渊源,并对我国棉花产业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曹娟, 李天义, 张朝晖, 田西京, 余智斌, 李军华
    中国棉花. 2022, 49(12): 29-3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95
    2022 年审定的新塔棉3 号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区域试验中表现为全生育期132 d 左右,株型松散,果枝为Ⅱ式,单株结铃8.05 个,铃重5.8 g,衣分42.80%,霜前花率96.65%。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国家Ⅱ型棉花品种标准;2 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6.7 m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84.00 kg、164.30 kg 和159.60 kg。对新塔棉3 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进行了概述。
  • 研究报告
    王刚, 王远, 叶春秀
    中国棉花. 2022, 49(12): 22-2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0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甲哌鎓化学打顶剂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以期为该药剂在棉花上的合理使用及制定其在棉花上的安全残留限量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甲哌鎓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在棉花叶片中的半衰期为13.90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9.80 d;施药后60 d,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73 mg·kg-1 和0.41 mg·kg-1。综上,甲哌鎓棉花打顶剂用于化学打顶时,药后60 d 在棉花叶片及土壤中的残留量较低,安全性较好。

  • 标准与技术规程
    李伟, 王丹涛, 张保国
    中国棉花. 2023, 50(5): 39-4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32
    概述我国棉花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103的发展历程,解析历次版本产生的政策环境、产业条件和标准基础,概述其主要内容及修订情况,剖析其在推动棉花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新一轮棉花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 研究报告
    高永健, 廖晋, 范顺洋, 滕春红
    中国棉花. 2022, 49(12): 17-2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17
    为明确苯嘧磺草胺与氟啶草酮混配的除草作用及对棉花的安全性,从而为新疆棉田杂草防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以生产上常用的42%(质量分数,下同)氟啶草酮悬浮剂288.00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33%二甲戊灵乳油950.00 g·hm-2为药剂对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70%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单用及其与42%氟啶草酮悬浮剂和33%二甲戊灵乳油混配对棉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并评价其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显示: 苯嘧磺草胺15.75~42.00 g·hm-2+氟啶草酮216.00 g·hm-2+二甲戊灵950.00 g·hm-2 处理对新疆棉田常见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优异, 明显优于二甲戊灵单剂950.00 g·hm-2 处理。在添加一定量苯嘧磺草胺的情况下适当减量使用氟啶草酮的除草效果与常用剂量氟啶草酮相当,且用于新疆棉田土壤处理对棉花安全。
  • 加工与检验
    韦京艳, 胡沙沙, 孟俊婷, 张璠, 魏守军, 唐淑荣
    中国棉花. 2023, 50(6): 31-3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12
    棉纤维的马克隆值是棉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反映,不同马克隆值棉花的细度和成熟度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利用2个马克隆值标准样品,通过分析其细度和成熟度分布,探讨马克隆值与成熟度、细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马克隆值样品表现为细度的变异系数低于成熟度,高马克隆值样品表现为成熟度的变异系数低于细度;高马克隆值样品成熟度和细度分布的离散程度均优于低马克隆值样品。 
  • 会议报道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中国棉花. 2023, 50(5): 63-63.
  • 面源污染与治理
    师勇强, 王琼, 董栋, 李威, 郭笑盈, 张若宇, 马雄风
    中国棉花. 2023, 50(9): 27-3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45
    20世纪80年代,新疆引入棉田地膜覆盖技术,随着农膜逐步推广,残膜污染问题逐渐凸显。残膜经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进一步破碎成为微塑料后,对棉田环境的危害加剧。分析了目前新疆棉田的农膜源微塑料污染现状,总结了农膜源微塑料对于棉田环境的危害,包括对棉田土壤和棉花生长的影响,归纳了土壤微塑料的分离、检测、鉴定分析和治理技术,以期为解决新疆棉田乃至全国农田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提供有效参考。
  • 政策与述评
    梁亚军, 龚照龙, 王俊铎, 郑巨云, 钱帅帅, 郭江平, 李雪源
    中国棉花. 2023, 50(8): 4-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57
    对2022年新疆棉花生产、籽棉销售、加工销售、皮棉价格、棉花补贴等情况进行了汇总,归纳和分析了2022年度新疆棉花产业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助力新疆棉花产业发展。
  • 研究报告
    毛树春, 程思贤, 赵富强, 练文明, 王西和, 陈兵, 王文魁, 马丽, 曹阳, 田立文, 程少雨, 梁亚军, 马小艳, 徐海江, 李茂春, 咸丰, 冯克云, 王占彪
    中国棉花. 2022, 49(12): 4-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23
    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棉区已成为全国棉花生产的重心。 研究西北内陆棉区棉花产量、产值和收益,对了解新时代全国棉花生产状况和评价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监测结果表明,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该区每 666.67 m2 棉花生产(不包括轧花加工)表观总成本分别为 2 184.96 元、2 220.47 元和 2 346.34 元,每 666.67 m2 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 375.94 kg和 144.74 kg、402.59 kg 和 161.04 kg、354.81 kg 和 136.60 kg,每 666.67 m2 主产品表观产值分别为 2 263.27 元、2 789.56 元和3 724.65 元,每 666.67 m2 生产性表观纯收益分别为 78.31 元、569.09 元和 1 378.31 元,加上政策性补贴和自用工劳动报酬的每 666.67 m2 表观总收益分别达到 1 207.20 元、1 372.20 元和 1 605.08 元,呈现典型的高投入、高产量、高产值和高收益特征,但受气候和市场变化年际间波动大。 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西北内陆棉区每千克皮棉表观总成本分别为 15.15 元、13.79 元和 17.57 元;每千克皮棉表观物化成本分别为 9.36 元、8.54 元和 11.07 元,呈现波动,其中 2020 年高产年景为最低;每千克皮棉表观人工费用相对其他棉区偏低,分别为 4.50 元、3.54 元和 3.96 元;每工日皮棉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 21.23 kg、27.46 kg和 26.34 kg。 结果表明,西北内陆棉花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北疆亚区和甘肃河西走廊亚区,是在全国率先建设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的最佳产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具有经营规模适度、条田平整、农机装备先进、灌溉设施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劳动者素质高的综合优势,所产棉花呈现更强的竞争力。 未来西北内陆棉区棉花要走稳走准适度规模、质量兴棉、绿色兴棉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在加快建设棉花强国中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