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政策与述评
    毛树春, 于小新, 葛群, 王雪姣, 郑艺, 买文选, 宋妮, 田立文, 王占彪
    中国棉花. 2024, 51(5): 1-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0
    采用统计分类方法,对新疆绿洲2016―2022年累计3 595.8万t(1 5915.4万包)的公证检验(公检)原棉进行了逐包品质分析。结果如下:一是厘清了新疆绿洲棉花主要纤维指标的现状。7年平均,新疆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结果为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29.14 mm、断裂比强度(比强度)28.49 cN·tex-1、马克隆值4.60;不同生态亚区存在明显差异。7年平均,南疆亚区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为长度29.10 mm、比强度28.12 cN·tex-1、马克隆值4.65;北疆亚区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为长度29.20 mm、比强度28.93 cN·tex-1、马克隆值4.54;东疆亚区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为长度28.98 mm、比强度28.37 cN·tex-1、马克隆值4.59。与南疆亚区的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相比,北疆亚区的纤维长度长0.10 mm,比强度高0.81 cN·tex-1,马克隆值低0.11;东疆亚区的纤维长度短0.12 mm,比强度高0.25 cN·tex-1。二是明确了新疆绿洲高品质棉花状况。7年间,新疆高品质原棉公检总量占比的加权平均值为24.5%,变幅为8.0%~33.3%;新疆机采高品质原棉占机采原棉总公检量比例的加权平均值为32.5%,变幅为8.7%~48.0%。各亚区高品质原棉加权占比,北疆为36.7%,南疆为13.6%,东疆为23.6%,由此可见新疆以南疆亚区高品质原棉的占比为最低,东疆次之,北疆最高。结果表明,新疆绿洲高品质原棉占比偏低,且变幅大,表明不同生态区之间的高品质原棉占比差异大,稳定性差,但提升潜力大。进一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机械化采收进程,但也对高品质原棉的生产有负面影响,2021年和2022年总体上品质呈现恢复态势,一些年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品质原棉占比接近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和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的45%左右的目标。三是明确了高品质棉花主要影响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对发展棉花科技、提升高品质棉花生产供给能力和建设棉花强国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 政策与述评
    郭燕云, 王雪姣, 黄娟, 李新建
    中国棉花. 2024, 51(5): 17-1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89
    根据新疆植棉区6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棉花生育时期、大田生长状况和气象灾情等,分析2023年新疆植棉气象条件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棉花生产趋利避害和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提供依据。
  • 研究报告
    王军, 张先亮, 贺昆仑, 王康文, 黄俊森, Nasre Ahmed, 高宇, 裴小雨, 任翔, 王星星, 臧新山, 马雄风, 高俊山
    中国棉花. 2024, 51(5): 20-2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7
    超声波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提高陈旧种子发芽率,调控作物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超声波处理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量的影响,明确超声波处理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以中棉113为试验材料,用频率40 kHz、功率200 W的超声波清洗器对中棉113的种子进行不同时间(20 min、30 min、40 min)处理,通过统计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胚根长度,明确超声波处理调控种子萌发的适宜时间;通过调查和测定超声波处理后种子的出苗情况和两叶一心期材料的鲜物质质量和干物质质量,评估超声波处理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声波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超声波处理30 min的最高,且该处理种子胚根长度显著增长,出苗状况最佳。超声波处理后,种子出苗加快,两叶一心期幼苗鲜物质质量和干物质质量均显著提高。研究明确了适宜条件的超声波处理对中棉113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其中30 min为频率40 kHz、功率200 W的超声波的适宜处理时间。这些结果可为超声波技术在棉花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研究报告
    任高峰, 祝腾辉, 杨帆, 文文, 郑焕, 张岳平
    中国棉花. 2024, 51(5): 38-4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9
    近年来棉叶蝉在长江流域普遍发生,严重威胁棉花生产。为了给棉田棉叶蝉科学防治提供依据,2023年在棉花网室内开展了7种常见内吸杀虫剂防治棉叶蝉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质量分数,下同)呋虫胺可溶性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35 g·hm-2处理对棉叶蝉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最佳,且施药后11 d的防治效果(校正防效)最佳,达98.9%。其次为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有效成分用量168.75 g·hm-2处理,施药后7 d的校正防效为83.8%。其余5种药剂处理施药后7 d对棉叶蝉的校正防效较差,表现为70%吡虫啉WG(94.5 g·hm-2)>20%氟啶虫酰胺·30%吡蚜酮WG(168.75 g·hm-2)>20%烯啶虫胺·60%吡蚜酮WG(180 g·hm-2)>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45 g·hm-2)>25%吡蚜酮可溶性粉剂(112.5 g·hm-2),分别为76.0%、73.3%、68.5%、65.8%和6.7%。综上,可将呋虫胺与其他防治棉叶蝉效果优良的杀虫剂轮换使用。
  • 研究报告
    刘海蓉, 张仕明, 严建昌, 李徐翘楚, 卢建国, 朱虹, 李瑞
    中国棉花. 2024, 51(5): 29-3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91
    春季终霜冻害和低温冷害及其引发的病害是造成新疆阿克苏植棉区棉田大面积严重缺苗断垄、毁种重播的主要原因。 2023 年 4-5 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播种出苗期遭遇异常低温灾害天气,致使棉花补种和重播面积创历史之最。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 1991―2023 年阿克苏地区 4 个主产棉县市(库车市、阿拉尔市、阿瓦提县和阿克苏市)终霜日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播种出苗的影响;结合 2023 年当地气象条件,分析了当年苗期棉花冻害的成因、过程和影响。 结果表明:终霜冻害风险,中部阿克苏市植棉区最小,靠沙漠南部的阿拉尔市以及东部库车市植棉区较大;4 月终霜冻害发生概率,中部阿克苏市植棉区最低,南部阿拉尔市植棉区最高,南部阿瓦提县植棉区较高;阿拉尔市、阿瓦提县和阿克苏市的终霜日呈提前趋势,但偏晚年份时有发生,对棉花安全出苗构成威胁。 结合 2023 年苗期棉花冻害发生情况分析,建议当地不能因早春气温高就盲目过早播种棉花,而应根据气候变化规律及土壤特点趋利避害,在气象条件达到要求且较稳定时再播种。
  • 政策与述评
    马晓龙, 窦泽晨, 李浩然, 侯彤瑜, 蒙艳华, 韩小强
    中国棉花. 2024, 51(5): 9-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3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规模化的种植模式使得农用无人飞机施药技术在新疆棉田得以迅速大面积的推广。 基于新疆棉田农用无人飞机研究使用现状,概述农用无人飞机在棉田施药等方面的典型成果,提出对未来相关研究与发展的建议,旨在为农用无人飞机在棉花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 加工与检验
    戚小琛, 周香, 张茜, 阮旭良, 史书伟, 杨旭海
    中国棉花. 2024, 51(5): 50-5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72
    棉花是新疆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但新疆南部干燥的环境条件易导致棉花含水率过低,对棉花加工、运输和存储造成一定的影响。回潮率过低的棉花不仅存在安全风险,还影响棉花的经济效益。为此,对皮棉加湿工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皮棉加湿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然后,从加湿设备、控制系统、测量仪器等方面,对皮棉加湿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对皮棉加湿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指出未来将向自动化、精细化、绿色化和工艺创新等方向发展,以期为皮棉加湿工艺的发展提供参考。
  • 研究报告
    郑艺翔, 李太隆, 罗棚, 冯宏祖
    中国棉花. 2024, 51(5): 34-3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75
    明确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越冬成虫出蛰后不同时间的飞行能力,为牧草盲蝽越冬后的扩散区域预测研究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采用JIADUO昆虫飞行信息系统,在人工气候箱内对越冬后5个日期的牧草盲蝽进行飞行能力测试,比较种群飞行率、飞行速率、总飞行时间和总飞行距离。结果表明,3月24日刚出蛰的成虫基本不能飞行;4月13日的飞行能力最强,种群飞行率为63.89%,平均飞行速率为1.687 km·h-1,总飞行距离为1.609 km,总飞行时间为0.970 h;4月3日的飞行能力次之;4月23日和5月3日飞行能力逐渐减弱。综上,牧草盲蝽越冬成虫的飞行能力与出蛰后的时间关系密切,随出蛰后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增强后逐渐减弱的趋势。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李吉莲, 马麒, 宁新柱, 徐守振, 陈红, 刘萍, 谢斌, 刘齐峰, 林海
    中国棉花. 2024, 51(5): 45-4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93
    彩色棉金垦棕11号于2022年8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定。该品种株型较紧凑、长势较强,茎秆粗壮、抗倒伏;吐絮集中,含絮力适中,絮色棕色,适应机械采收。2017―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彩色棉组)平均结果:金垦棕11号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45.7 kg、133.3 kg和133.1 kg,分别较对照新彩棉20号增产15.5%、7.8%和7.7%。概述了金垦棕11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周婷, 杨椰珺, 徐江淋, 浦元春, 王永强, 孙国清
    中国棉花. 2024, 51(5): 48-4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2
    中生棉5号于2022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审棉20220002)。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23 d左右,株高113.2 cm,植株高大、塔形,茎秆粗壮,生长势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国家审定棉花品种Ⅱ型品种标准。介绍了中生棉5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 实用技术
    聂军军, 崔正鹏, 徐士振, 李振怀, 刘国栋, 张冬梅, 张艳军, 战丽杰, 孙琳, 聂阳, 李维江, 代建龙, 董合忠
    中国棉花. 2024, 51(5): 57-6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6
    为解决黄河流域一熟制棉田肥药膜用量大、比较效益低,以及传统两熟制棉田投入产出比高,但秸秆利用率低等问题,在山东省不同生态区试验示范了短季棉与大球盖菇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实现了产量和产值、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提升。 详细介绍了这一高效新模式的技术要点,比较了不同生态区大球盖菇产量与有效积温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其效益差异,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 研究报告
    秦都林, 徐勤青, 刘强, 聂军军, 于谦林
    中国棉花. 2024, 51(5): 25-2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3
    以鲁西南地区传统的蒜套移栽棉(蒜套棉花品种为瑞杂816和鲁棉研28号)为对照,研究了蒜套直播棉对棉花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不同种植密度对蒜套直播棉模式下鲁棉338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蒜套移栽棉相比,蒜套直播棉模式下鲁棉338的现蕾期、开花期和吐絮期有所延迟,但是棉花吐絮集中度明显提高。蒜套直播棉模式下鲁棉338省去了棉花育苗移栽工序和多次收花,其植棉纯收益比蒜套移栽棉提高7.7%~55.2%。在种植密度为4.50万~5.25万株·hm-2时,蒜套直播棉模式下鲁棉338的籽棉单产明显高于蒜套移栽棉,且以4.50万株·hm-2种植密度的纯收益最高。因此,在鲁西南棉蒜两熟区改蒜套移栽棉为蒜套直播棉模式是完全可行的,并且蒜套直播棉鲁棉338的种植密度宜为4.50万株·hm-2。这为促进鲁西南棉花轻简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 研究报告
    刘启侠, 王广春, 樊海潮, 张志恒, 陈福霞, 张桂花, 赵中亭
    中国棉花. 2024, 51(5): 41-4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98
    随着早熟大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中早熟棉花品种的普及,为研究蒜棉两熟种植的接茬机械直播、轻简化栽培管理提供了更多选择。通过对早熟大蒜后机械直播中早熟棉花、中熟大蒜后机械直播早熟棉花和育苗移栽蒜套棉(中熟大蒜间作中熟棉花)不同蒜棉两熟种植模式进行比较,探索适宜鲁西南气候条件的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中早熟棉机械直播、集中采收或机械化采收提供依据。结果:育苗移栽蒜套棉种植模式下籽棉单产为5 424 kg·hm-2,用工为175.6个·hm-2,物化投入为4 562元·hm-2,纯收益为17 486元·hm-2;早熟大蒜后机械直播中早熟棉花、中熟大蒜后机械直播早熟棉花种植模式下的籽棉单产分别为4 896、4 473 kg·hm-2,用工分别为91.2、81.7个·hm-2,物化投入分别为3 500、3 542元·hm-2,纯收益分别为20 692、18 258元·hm-2。结果表明,蒜后直播棉可明显减少管理用工,降低植棉物化投入,单产降低整体不明显,种植比较效益明显提高,且早熟大蒜后直播中早熟棉花相比中熟大蒜后直播早熟棉花在提高单产潜力、减少物化投入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有优势。综上,在菏泽市蒜棉两熟种植宜选择早熟大蒜后直播中早熟棉花模式。
  • 政策与述评
    徐勤青, 秦都林, 赵鸣, 孙玮琪, 张少红, 薛俊君, 王琰, 魏学文
    中国棉花. 2024, 51(8): 18-1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67
    山东省2023年棉花生产呈现出面积、总产减少,单产、籽棉销售价格增加的态势。分析2024年初对山东省8个主产棉市的棉花种植意向调查情况得出,2024年全省意向植棉面积呈略增态势,并提出了促进山东棉花生产企稳回升的对策建议。
  • 研究报告
    梁发瑞, 杜霄, 龙遗磊, 吾买尔江·库尔班, 谭彦平, 陶志鑫, 李丽丽, 叶萍毅, 艾先涛, 高山
    中国棉花. 2024, 51(6): 1-1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35
    为筛选对脱叶剂敏感的棉花种质资源,同时研究脱叶剂敏感性与株型、生育期、产量等性状的关系,用不同来源的300份棉花种质资源于2022―2023年在新疆库车市开展试验,调查300份棉花材料的相关农艺性状和脱叶性状,利用脱叶性状筛选、维恩图分析、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脱叶剂敏感性进行全面评价,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究棉花脱叶剂敏感性与株型、生育期性状的关系。基于不同环境下的脱叶率初步筛选出13份脱叶剂敏感材料和11份脱叶剂不敏感材料。灰色关联分析表明,产量相关性状、株型性状与脱叶率间的相关性大于生育期与脱叶率间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吐絮因子、脱叶因子、株型因子和产量因子这4个主成分可以用来预测品种的脱叶剂敏感性。通过聚类分析对初步筛选得到的13份脱叶敏感材料和11份不敏感材料进行了验证,聚类分析结果与脱叶率初步筛选结果一致。在生育期、株型和脱叶性状等方面,脱叶剂敏感材料和不敏感材料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脱叶剂敏感性较强的材料田间表现为株型紧凑并且早熟,脱叶剂敏感性较弱的材料表现为株型松散且晚熟。筛选出的13份脱叶剂敏感材料和11份脱叶剂不敏感材料可以为后续机采棉品种的培育以及脱叶剂敏感性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材料支撑。
  • 研究报告
    罗静, 杜珊珊, 孙绘健, 何忠盛, 姚青青, 王东力
    中国棉花. 2024, 51(6): 11-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3
    通过在高浓度NaCl胁迫下对45份审定的适于新疆种植的陆地棉品种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综合评价其在萌发期对高浓度盐胁迫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1)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1的盐胁迫处理下,测定的6项萌发指标中发芽势受影响程度最大,干物质质量受影响程度最小。(2)盐胁迫下测定的6项指标中干物质质量与发芽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发芽势、根长、下胚轴长存在负相关关系,与鲜物质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他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3)根据隶属函数值和聚类分析结果,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1的盐胁迫下,新陆早64号、新陆早81号、新陆中87号的萌发能力较强。本研究为耐盐陆地棉亲本的选择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 会讯
    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
    中国棉花. 2024, 51(7): 17-1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107
    为进一步加强棉花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交流棉花科研领域最新成果, 推进棉花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 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定于8月中旬在湖北省十堰市召开2024年年会。 现通知如下。
  • 研究报告
    常明娟, 楚宗艳, 杜玉倍, 汤玉煊, 吴超, 占亚楠, 刘素玲
    中国棉花. 2024, 51(6): 37-4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5
    为提升植棉效益和土地利用率,降低荷兰豆种植成本,以早熟棉花品种中棉所50和荷兰豆品种金船白花双荚818为材料,于2022―2023年在河南省开封市设置了不同的棉花-荷兰豆套作模式,比较分析其对棉花和荷兰豆的生育进程、产量、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种植密度(8.34万株·hm-2)相同时,80 cm等行距种植(A1)、(120+40)cm宽窄行种植(A2)和(100+60)cm宽窄行种植(A3)的铃重、衣分、籽棉单产和皮棉单产均无显著差异,棉花生育进程有所不同。将2行荷兰豆套种于每2等行棉花中间或2宽行棉花中间,分别距棉花植株15 cm(B1)或20 cm(B2),该模式的荷兰豆种植成本较传统种植模式降低4 400元·hm-2。不同套种模式的荷兰豆累计采摘量均呈“S”曲线,其中A1B1处理为最优的套种模式,荷兰豆单日采摘量最大值为341.84 kg·hm-2,荷兰豆累计采摘量为9 093.09 kg·hm-2,棉花和荷兰豆的总产值及综合纯收益最高,分别达63 944.68元·hm-2和31 894.66元·hm-2
  • 政策与述评
    毛树春, 于小新, 葛群, 王雪姣, 郑艺, 买文选, 宋妮, 田立文, 王占彪
    中国棉花. 2024, 51(8): 1-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1
    采用统计分类方法,对新疆绿洲2016―2022年3 595.8万t(15 915.5万包)公证检验(公检)原棉进行逐包品质分析,按生态亚区细分的10个亚亚区(北疆东部亚亚区、北疆中部亚亚区、北疆西部一亚亚区、北疆西部二亚亚区,南疆西部亚亚区、南疆中部亚亚区、南疆东部亚亚区、南疆南部亚亚区,东疆吐鲁番盆地亚亚区和东疆哈密盆地亚亚区)归类统计,厘清各亚亚区高品质原棉占比的状况,为高品质棉花种植带规划、建设和承建单位的遴选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7年加权平均,各亚亚区高品质原棉占比表现为北疆西部二亚亚区(62.1%)>北疆东部亚亚区(45.9%)>北疆中部亚亚区(35.8%)>东疆吐鲁番盆地亚亚区(31.6%)>北疆西部一亚亚区(22.8%)>东疆哈密盆地亚亚区(20.8%)>南疆中部亚亚区(18.8%)>南疆东部亚亚区(17.9%)>南疆南部亚亚区(16.2%)>南疆西部亚亚区(4.7%)。围绕提升高品质棉花的生产能力和稳定性,建议在北疆天山北麓大部、东疆亚区、南疆中部亚亚区、南疆东部亚亚区率先开展高品质棉花种植带建设,遴选这些产地的县(县级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场率先开展整建制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的示范性创建,预计高品质棉花产量潜力在400万t左右,可为完成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十四五”高品质棉占比45%左右和今后更高高品质棉占比目标,加快建设棉花强国奠定基础;并提出在南疆西部亚亚区开展中短绒陆地棉种植带建设,形成差异化的陆地棉品质类型和结构,预计中短绒棉花产量潜力为100万t左右,以满足市场新需求。最后,探讨了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生产链建设实施方案的主要措施。
  • 标准与技术规程
    李伟, 张保国, 王丹涛, 杨宝富, 景慎全, 吴晓红, 杜卫东, 丁时永
    中国棉花. 2024, 51(8): 52-5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96
    概述 GB 1103.1―2023《棉花 第 1 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修订背景、修订目的,介绍主要修订内容,并对其贯彻实施提出建议。
  • 研究报告
    芮建文, 芮建梅, 黄秋霞, 叶尔克江·霍依哈孜, 柳宏英
    中国棉花. 2024, 51(7): 1-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214
    棉花产量与气候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利用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主要植棉区1961―2022年的气象资料、棉花生育期资料和棉花产量进行趋势分析及突变分析,探究气象条件变化对昌吉州主要植棉区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昌吉州主要植棉区年平均气温、平均地面温度、平均5 cm地温、≥0 ℃和≥10 ℃积温均呈上升趋势,变化速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年平均气温、≥0 ℃和≥10 ℃积温分别在1993年、2000年和1998年发生突变;(2)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于1982年发生突变,降水日数呈现减少趋势,2017年为突变年,2017年之后降水日数减少显著;(3)年日照时间呈波动减少趋势,在1986年发生突变;(4)无霜期呈波动增加趋势,于1989年发生突变,突变前变化不明显,突变后无霜期明显增加,初霜日呈波动性推后趋势,终霜日呈波动性提前趋势;(5)皮棉实际单产和趋势产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象条件对棉花生产有一定影响;温度、日照时间、无霜期、积温、相对湿度对棉花单产的影响比较明显,气象产量与年平均气温、8月降水日数呈显著正相关,与7月的相对湿度、8月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7月高温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王永翠, 王琦, 王文良, 张超, 高明伟, 姜辉, 柴启超, 王秀丽, 李艳丽, 陈莹, 王家宝, 赵军胜
    中国棉花. 2024, 51(7): 45-4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210
    鲁棉1156于2023年7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转基因中熟常规棉品种,春播生育期118 d。2020-2021年山东省棉花常规中熟组区域试验中,鲁棉1156株高109.8 cm,单株结铃20.9个,铃重6.4 g,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霜前衣分40.9%,每666.7 m2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6.3%、6.5%、3.4%和3.7%。2022年生产试验中,鲁棉1156每666.7 m2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6.0%、6.2%、4.2%和4.4%。简要介绍了鲁棉1156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要点,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 国际棉花科技合作
    李军宏, 吐尔逊江·买买提, 王坤锋, 李奥, 万素梅, 陈国栋, 赵瑜, 王立志, 王占彪
    中国棉花. 2024, 51(5): 61-7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0
    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日益密切,在能源、交通运输、金融等领域合作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在农业科技领域,尤其是棉花领域科技合作方面亟待加强,解决中亚国家棉花产业“卡脖子”技术问题是中国棉花产业立足新疆,辐射中亚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比中国与中亚五国2000-2019年棉花种植面积、皮棉总产量、皮棉单产变化趋势,为中国-中亚五国棉花产业合作提供数据支撑。结果显示:中国棉花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到2019年下降14.6%,产量增加33.3%。中亚五国棉花种植面积、产量水平表现为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到2019年中亚五国棉花种植面积为192.69万hm2,占全球的5.2%;皮棉产量为117.55万t,占全球棉花产量的4.6%;中亚五国棉花平均皮棉单产为659.95 kg·hm-2,仅为中国的38.66%。中亚五国具有种植棉花的土地资源优势但植棉技术水平较低,中国以先进的植棉技术恰好可形成互补,通过技术资源共享可以有效提高中亚五国棉花单产。加强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棉业合作,提高其植棉水平,有利于中国-中亚五国棉业合作共赢。
  • 研究报告
    赵丽红, 张亚林, 冯自力, 魏锋, 冯鸿杰, 周京龙, 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24, 51(1): 11-1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26
    为明确中棉 113 对不同黄萎病菌株的抗性,采用源于新疆、河北和河南的11个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株,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对中棉 113 抗病性进行鉴定,分析中棉 113 对不同致病型菌株的抗性,以及发病情况与生物量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播种后 50 d,中棉 113的病情指数为 19.15~34.82,说明中棉 113 对这11个菌株均有较好的抗性,达到抗或耐水平。 此外,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株侵染中棉113对其生物量指标的影响不同,对棉花株高、地上部鲜物质质量和根冠比的影响不显著,而对根长、地下部鲜物质质量存在显著影响。 相关分析表明,中棉 113 病情指数与地下部鲜物质质量、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上部鲜物质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将中棉 113 的黄萎病发生情况与生物量指标相结合可较好地评价其黄萎病抗性,这些结果可为中棉 113 适宜种植区域的划分提供参考。
  • 研究报告
    高婧, 李茂春, 毛荣, 张青, 井立军
    中国棉花. 2024, 51(2): 16-2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7
    利用1991―2022年新疆塔城地区主要植棉区代表站逐日气象要素数据及棉花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生长发育期气候条件和棉花生育期的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1―2022年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生长期气温、表层地温显著升高,积温呈增多趋势,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时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2)塔城地区植棉区≥10 ℃、15 ℃、20 ℃、25 ℃活动积温均呈增加趋势。(3)植棉区棉花全生育期平均为176.5 d,各生育时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全生育期每10年延长1.89 d。(4)温度是影响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各生育时期变化和生育进程的主导因子,降水量和日照时间的异常变化对棉花出苗―现蕾阶段的生长发育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加工与检验
    王慧君, 路超
    中国棉花. 2024, 51(1): 39-4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56
    长绒棉作为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产业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和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支柱,近年却存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的情况。 为明确近年来阿克苏长绒棉的纤维品质,推进长绒棉发展,以阿克苏地区 2019―2021 年度(起止时间为当年 9 月 1 日至次年 8 月 31 日)长绒棉的纤维品质指标数据为基础,整理分析了长绒棉品质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2019―2021 年度阿克苏地区长绒棉除品级有所下降外,其余指标均较为稳定,长度级优势较为明显,质量指标整体较好,能够满足纺织企业对于高端纺织品的原料要求。 为促使阿克苏地区长绒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尽快出台政策扶持、加大长绒棉育种科研力度、开展长绒棉质量监测工作和健全长绒棉机采配套工艺的建议。
  • 研究报告
    马亚杰, 闫夏, 李应丽, 刘爱忠, 任相亮, 胡红岩, 王丹, 吴长才, 单永潘, 奚建平, 宋贤鹏, 马艳
    中国棉花. 2024, 51(7): 8-1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99
    为探索不同杀螨剂对新疆棉田棉叶螨防治效果,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开展试验研究了8种杀螨剂对北疆棉田棉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25%(质量分数,下同)三唑锡悬浮剂(SC)和56%阿维·炔螨特微乳剂(ME)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而30%腈吡螨酯SC、20%丁氟螨酯SC、30%乙唑螨腈SC和5%阿维菌素SC处理对棉叶螨的防效随时间延长而提高,具有较好持效性;22%螺虫乙酯SC+助剂(哈速腾)速效性相对较好,持效性表现优良,而110 g·L-1乙螨唑SC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结果初步表明,以上8种杀螨剂,除乙螨唑以外,其余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棉叶螨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可轮换在棉田使用。
  • 政策与述评
    梁发瑞, 龙遗磊, 杜霄, 谭彦平, 陶志鑫, 李丽丽, 叶萍毅, 吾买尔江·库尔班, 艾先涛
    中国棉花. 2024, 51(9): 1-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2
    合理使用脱叶催熟剂,助力棉花机械采收,是机采棉农艺配套技术的关键。脱叶催熟剂的合理使用能够提高机采棉脱叶吐絮的效率与质量,提高采净率,降低籽棉含杂率,有效提升机采棉品质。目前机采棉脱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脱叶催熟剂效能不一致、用量不规范,脱叶催熟剂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大,脱叶催熟剂剂型与喷施装备的适配性不足等,影响脱叶效果,导致籽棉含杂率高,棉花品质差。评述了机采棉脱叶催熟剂及其施用技术的现状,总结提出棉花脱叶催熟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棉花脱叶催熟剂的使用前景和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 研究报告
    唐会妮, 张梦, 王舜, 戚廷香, 吴建勇, 郭立平, 张学贤, 陈亮亮, 王海林, 乔秀琴, 梅拥军, 邢朝柱
    中国棉花. 2024, 51(1): 4-1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8
    选用7个不同细胞核背景的三裂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D8)和1个具有强恢复力的哈克尼西棉雄性不育恢复系ZHR142作为亲本,配制7个杂交组合,分别种植在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阿拉尔和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南安阳,对亲本及其杂交组合 F1、F2 和对照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优势分析。 结果表明:尽管 F2产量优势较 F1有所衰退,但仍有部分组合如3、6和7的F2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表现较好; 大部分CMS-D8胞质F2产量竞争优势减退主要是由于铃重的降低; 部分组合如1、3、6和7的不同世代在2个生态点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尤其是组合6和7的F1、F2产量在阿拉尔生态点均表现为正向竞争优势。本研究结果对 D8 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棉选育及其F2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政策与述评
    《中国棉花》编辑部
    中国棉花. 2024, 51(1):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03
    2023 年棉花产业大事记
  • 研究报告
    张东风, 王洪彬, 贺立强, 毛鹏志, 吴旭丽
    中国棉花. 2024, 51(1): 15-2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61
    以全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常规聚乙烯(polyethylene, PE)地膜为对照,在1膜3行、1膜4行和1膜6行种植模式下,探究5 cm、10 cm、15 cm、20 cm 和 25 cm 土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及覆膜对 K07-12 产量和纤维品质等的影响,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与 PE 地膜相比,全生物降解地膜在 1 膜 3 行、1 膜 4 行和 1 膜 6 行种植模式下的 5~25 cm 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降低 1.24 ℃、1.95 ℃和 2.41 ℃,K07-12 籽棉单产分别下降 26.26%、24.70%和16.53%。 全生物降解地膜和PE地膜均在 1 膜 4 行种植模式下获得最高的籽棉和皮棉单产。 同一种植模式下,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与 PE 地膜处理的马克隆值有显著差异,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无显著差异。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齐洪鑫, 赵文超 , 董灵艳, 王汝明, 邵瑞芳, 张东楼, 李凤瑞, 杨秀凤, 史加亮
    中国棉花. 2024, 51(1): 28-3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59
    为了解山东省近年审定的中熟常规棉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并根据演变规律选育适宜的中熟常规棉品种,以 2008―2022 年山东省审定的 73 个中熟常规棉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育期、株高、铃重、衣分、皮棉单产、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等性状进行比较并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同时根据上述性状对 73 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15 年间品种生育期明显缩短,皮棉单产呈上升趋势,纤维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呈上升趋势;生育期、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皮棉单产呈极显著负相关,马克隆值与皮棉单产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当卡方距离值为 1.43 时,73 个品种分为 3 类,其中Ⅱ类品种的平均皮棉单产最高。综合分析认为,山东省这 15 年间审定的中熟常规棉品种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受生育期影响最为明显;针对山东省气候条件和棉花栽培管理模式,宜选育生育期 120 d 左右、666.7 m2 皮棉产量超过 125.62 kg,且断裂比强度在 30.69 cN·tex-1 以上的棉花品种。
  • 政策与述评
    李燕, 王朝霞
    中国棉花. 2024, 51(2):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10
    因受病虫害危害严重、产业结构调整、棉花价格下降、人工成本高、品质降低等众多因素影响,山东省德州市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植棉面积急剧下降,棉花产业严重萎缩。总结德州市近年来棉花生产情况,分析棉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对于稳定当地棉花种植面积、促进棉花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

  • 吕宇龙, 刘爱忠, 李添卫, 孟永明, 张先亮, 任翔, 赵鹏, 张鹏飞, 时增凯, 代帅
    中国棉花. 2024, 51(3):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9
    特璞棉 116 于 2022 年通过西北内陆棉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其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 d,株型较紧凑,株高 76.5 cm,单株结铃 6.5 个,铃重 5.6 g,衣分 42.7%,籽指 10.4 g;在 2021 年西北内陆早熟常规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 666.7 m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469.2 kg、202.7 kg 和 187.0 kg。 对特璞棉 116 的选育过程、产量、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 政策与述评
    孟婷, 朱霞, 曹琦, 马少辉
    中国棉花. 2024, 51(8): 14-1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73
    新疆棉花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其品质优劣直接影响棉农收入和纺织企业产品质量,而影响机采棉品质的因素涉及种植、收获、加工、流通等多个环节。从棉花品种、田间生产管理、机采清选3个方面总结了影响新疆机采棉品质的因素及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提升新疆机采棉品质提供依据。
  • 市场与产业化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中国棉花. 2024, 51(4): 56-5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57
  • 盐碱地植棉
    秦都林, 徐勤青, 张杰, 于谦林, 孙玮琪, 张莉, 杨久涛, 金维贤, 王桂峰, 魏学文
    中国棉花. 2024, 51(2): 42-4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91
    以一熟春棉(鲁棉研37号)为对照,研究棉饲两熟模式下3种不同种植密度(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对早熟棉鲁棉532棉田周年产量和效益,及其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饲两熟模式下鲁棉532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与一熟春棉相比,鲁棉532棉饲两熟模式虽然棉花产量降低9.1%,但周年总投入降低了8.0%,周年纯收益显著提高了67.5%;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显著减少,但是单位面积总铃数与春棉相当;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透光率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含盐量和pH降低,但与春棉差异不显著。棉饲两熟模式下,适当增大鲁棉532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增加群体总铃数,从而提高籽棉产量和周年效益。当棉花密度为9.0万株·hm-2时,周年收益、籽棉产量、总铃数和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分别比7.5万株·hm-2、10.5万株·hm-2提高5.4%、4.5%,5.0%、4.1%,40.6%、6.6%和8.4%、18.7%。不同种植密度对土壤理化性状无显著影响。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低产棉田按棉饲两熟种植鲁棉532,宜选择9.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
  • 政策与述评
    张友平, 王巧连, 程海亮, 左冬云, 吕丽敏, 宋国立
    中国棉花. 2024, 51(11): 1-1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78
    中国是世界主要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也是主要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为探讨提升中国棉花生产效率的对策,基于2002―2021年版《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2002―2021年版《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对2001―2020年的国内主产棉区棉花生产情况和成本要素构成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分析了棉花生产效率。新疆是中国的主要棉花集中产区,雇工工价、机械作业费和排灌费以及化肥和农药费用上涨幅度大,其中化肥费在物质与服务费中的占比最大,新疆植棉面积曾受到粮食生产布局影响而适当调减,从2018年开始新疆植棉面积趋于稳定。另外,其他省份除甘肃省外植棉面积和棉花产量至2020年仍然处于下降趋势。棉花的单产水平在不同主产棉区有明显差异,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主要为新疆和甘肃)>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除新疆(包括陆地棉、长绒棉)和甘肃省外,国内其他主产棉区的棉花生产净利润从2012年后一直处于负值,其中长江流域棉区和陕西省的投入产出比例最低。全国各主产区棉花生产的人工成本和物质与服务费经过快速增长期(2009―2013年)后,长江流域棉区人工成本开始趋于稳定、部分地区有下降趋势,而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不同棉区的物质与服务费的不同要素占比有显著差异,除了新疆长绒棉和江苏省外,其他主产棉区的物质与服务费呈缓慢增长趋势,其中各主产棉区的化肥费占物质与服务费的比例居高不下。此外,新疆的机械化植棉可以缓解由人工成本而导致的成本增加。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发现,不同主产棉区的生产效率不同,其中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在2020年呈现规模报酬递增,新疆和甘肃棉花生产效率大幅度波动,其中规模化生产是新疆棉花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针对上述棉花成本要素和生产效率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从植棉机械化水平、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科研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措施。
  • 政策与述评
    毛树春, 杜远仿, 张宁宁, 李鹏程, 冯璐, 程思贤, 马小艳, 田立文, 王占彪
    中国棉花. 2024, 51(4): 1-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77
    比较我国和全球其他棉花大国、强国的皮棉单产、原棉品质、生产成本、人均棉花占有量和相关重要技术等,为加快建设棉花强国提供参考。采集我国和全球其他棉花生产大国、强国的皮棉单产、原棉品质、生产成本等系统性数据,用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总体来说我国和巴西是全球棉花生产大国中单产较高的国家,2020/2021年度以来巴西棉花单产有超越我国的趋势。我国原棉品质位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明显差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原棉品质强国,国产高品质原棉短缺率高达58.5%。2000―2019年我国棉花年人均表观占有量平均为4.51 kg,仅为同期美国的37.6%。我国是全球棉花生产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对标棉花强国提出以国产棉花年人均表观占有量不低于4.2 kg,底线面积333.3万hm2和底线产量600万t作为建设棉花强国的基础指标。建设棉花强国要走适度规模、质量兴棉和绿色兴棉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进一步优化全国棉区布局,坚持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之路,实现我国高品质棉花的自立自强。
  • 研究报告
    孙绘健, 冯国艺, 姚青青, 罗静, 杜珊珊, 王东力, 何忠盛, 王燕, 郑曙峰
    中国棉花. 2024, 51(1): 21-2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8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 年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尉犁县和轮台县开展多点试验,以棉花品种巴 43541 为材料,设置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1)、常规肥料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2)和当地农民惯用的施肥方法(C3)共 3 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巴 43541 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植棉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C1 处理的生育期较 C3 处理缩短 2~7 d,较 C2 处理延长 2~4 d。与 C2 和 C3 处理相比,C1 处理下巴 43541 的单株果枝数(铃期)、单株结铃数和铃重明显提高,在 3 个试验点的籽棉单产均超过 6 500 kg·hm-2 ,化肥减施率为 5.6%~37.0%,籽棉增产 4.1%~8.3%,籽棉总收益扣除肥料总成本后的收益增加 1 718~6 832 元·hm-2 。 因此,“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为主体的施肥技术具有绿色、轻简、高效的特点,适合在南疆植棉区推广应用。
  • 邵丽萍 , 王云, 姚炎帝
    中国棉花. 2024, 51(3): 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80
    H33-1-4 是由新疆合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非转基因早熟常规品种(审定编号:国审棉 20190017),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 在 2016―2017 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 年平均 666.7 m2 籽棉、 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363.3 kg、151.0 kg 和 143.4 kg, 分别比对照新陆早 36 号增产 10.1%、10.9%和 9.1%。2020-2022 年,H33-1-4 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石河子垦区等早熟植棉区示范种植效益显著。 概述了 H33-1-4 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地区、制种要求及栽培技术要点。
  • 盐碱地植棉
    刘国平, 李卫亮, 许明海, 麦麦提热夏提·木合塔尔
    中国棉花. 2024, 51(4): 49-5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5
    喀什地区是新疆南疆主要植棉区,棉花产量在新疆地市中居第2位。当地棉花主要是在盐碱地种植,不与粮争地,形成了很好的粮棉互补的局面。传统的盐碱地植棉通常采取大水压盐后播种再覆膜的技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对于南疆严重缺水的地区是不可持续的。探讨了喀什地区盐碱地棉花干播湿出水肥高效运筹管理技术,真正实现水肥一体化与节水灌溉的高效结合,为南疆乃至西北干旱地区盐碱地高效种植模式建立提供参考。
  • 市场与产业化
    国家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中国棉花. 2024, 51(2): 48-4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3
  • 研究报告
    许人颖, 罗梓豪, 包心蕊 , 张存, 王浩, 占东霞, 杨延龙, 赵福相
    中国棉花. 2024, 51(10): 25-3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73
    为研究与筛选适于新疆盐碱土壤种植的棉花品种,选用2022―2023年新疆主推种植的17个棉花品种开展盐胁迫下的发芽试验。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鉴定的耐盐种质中9807为对照,设置NaCl溶液浓度为150 mmol·L-1的盐胁迫处理,分析盐胁迫对不同棉花品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相对盐害率的影响,并以3个发芽指标盐害系数的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耐盐性较好的棉花品种金垦1565和金垦1775。进一步分析150 mmol·L-1 NaCl盐胁迫下金垦1565和金垦1775幼苗株高、主根长、鲜物质质量、干物质质量和相对含水量发现:金垦1775的株高、主根长、干物质质量、鲜物质质量和相对含水量与中9807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萌发期与幼苗期的调查结果,鉴定出金垦1775的耐盐性最强。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地区棉花生产中耐盐棉花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 研究报告
    王俊铎, 梁亚军, 龚照龙, 刘海明, 严伟龙, 郑巨云, 耿世伟, 刁于和, 李雪源
    中国棉花. 2024, 51(8): 27-3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04
    为探索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于2021-2022年以源棉8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对比试验,以当地习惯用肥为对照处理(CK),在对照施肥的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T1:菌临天下,T2:双澡菌露200,T3:酶力康)为试验处理,调查分析微生物菌剂对源棉8号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及冠层性状、纤维品质的影响。连续2年调查结果表明:T1处理的地上部鲜物质质量、地下部鲜物质质量、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和地下部干物质质量均大于其他处理,整体表现为T1>T3>T2>CK;各菌剂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无截取散射均优于对照;微生物菌剂对棉花的纤维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在2021年,T1处理下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较CK分别增加了4.5%、7.5%、3.0%、0.3%、15.8%。综上,T1处理的微生物菌肥(菌临天下)可增加源棉8号的干物质积累,优化冠层性状,并对纤维品质有一定的提升效果,可以在棉花生产中推广应用。
  • 研究报告
    王俊铎, 龚照龙, 梁亚军, 刁于和, 刘海明, 李雪源, 郭江平, 严伟龙, 耿世伟, 郑巨云
    中国棉花. 2024, 51(2): 4-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05
    为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源棉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2022年设计了随机区组对比试验。对照(CK)为当地常规施肥处理;T1: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T2: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双澡菌露200”;T3: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酶力康”。通过2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微生物菌肥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的生长,提升整齐度、株高、果节数、花位和铃位,其中以T1处理促进棉花生长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下,源棉8号的小区株数、单株结铃数、666.7 m2皮棉和籽棉产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体表现为T1>T3>T2>CK,其中T1处理下棉花皮棉及籽棉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6.32%、19.60%。说明施用这些微生物菌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植株生长,缩短生育期,还能协调其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皮棉和籽棉单产,其中以施用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效果最为明显。
  • 政策与述评
    杨涛, 孙建船, 詹有俊, 张璇, 李渊, 张金忠, 杨军
    中国棉花. 2024, 51(4): 13-1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9
    根据甘肃省酒泉市棉花产业特点及产业现状,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及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棉花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展望。
  • 政策与述评
    王晴, 孙戈兵
    中国棉花. 2024, 51(10): 1-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46
    基于Martin的“4R”(redundancy, resourcefulness, robustness, rapidity)模型,将韧性分为抵御能力、恢复能力、重构能力及更新能力4个方面,构建了中国棉花产业链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评价了2003-2021年中国棉花产业链韧性,并采用障碍度模型探究阻碍韧性提升的关键因素,最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中国棉花产业链4个能力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我国棉花产业链韧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4种能力的差异较大,韧性系统还不够成熟;抵御能力的障碍度一直较高,创新投入不足以及棉花品质问题是影响韧性发展的主要因素;4种能力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失调状态,但在较为恶劣的发展环境下依然可以保持上升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建议。
  • 实用技术
    王嵚, 曹栓柱, 李晓君, 安晓龙
    中国棉花. 2024, 51(6): 57-5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67
    南疆小海子垦区“干播湿出”栽培技术的全面应用及作物布局变化导致棉花病虫害发生变化,通过对“干播湿出”棉田病虫害的跟踪调查,就目前病虫害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总结了本区域内“干播湿出”棉花苗期蓟马、蚜虫、棉叶螨、棉盲蝽、棉铃虫、花铃期蓟马、甜菜夜蛾、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等常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因时因地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提高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及获得理想防治效果、降低病虫为害损失率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总体目标。
  • 实用技术
    杜玉倍, 楚宗艳, 汤玉煊, 常明娟, 吴超, 占亚楠, 刘素玲, 司啸宏, 周玉琴
    中国棉花. 2024, 51(6): 60-6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08
    近年来豫东地区棉花种植面积持续下滑,而开展棉花高效多熟种植,提高复种指数,是稳定植棉面积、提高棉农收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介绍了适宜豫东地区种植的棉花轮作套种模式及优点,包括“早熟棉 - 小麦”轮作模式、“棉花-西瓜”套作模式、“棉花-荷兰豆”套作模式、“早熟棉-花生-大蒜”套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