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3-15
  

  • 全选
    |
    研究与进展
  • 王江林, 胡征国, 郭小平, 高 敏, 聂以春, 张献龙
    棉花学报. 2008, 20(2): 8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3个不育系、3个同质保持系和3个恢复系配制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恢复系、恢复系×保持系三种类型组合,研究新型三裂棉(D8)不育胞质对棉花杂交种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8不育胞质对子棉和皮棉产量有极显著的负效应,子棉平均减产15.3%~25.6%,皮棉减产25.0%~39%;但D8胞质对不同产量因素的影响不同,平均降低铃重0.89~1.00 g,降低衣分4.59%~7.08%,对单株结铃数无明显影响。D8胞质不育对纤维长度和整齐度没有影响,还可以提高纤维比强度1.0~1.1 cN·tex-1,降低麦克隆值1.4~1.5,增加纤维伸长率0.4。不同的基因型受D8不育胞质的影响不同,通过选择合适的基因型,可以减小胞质对铃重和衣分的负面影响,选育出优良的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棉\{品种。
  • 杨郁文, 张保龙, 倪万潮, 沈新莲, 张香桂, 徐英俊
    棉花学报. 2008, 20(2): 88-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棉花黄萎病缩减杂交库中得到了分属Ⅲ型和Ⅳ型几丁质酶的两个片段,它们都具有完整的3’末端。通过RACE与RT-PCR结合获得了这2个基因完整的读码框序列。其中Ⅳ型几丁质酶的开放读码框为678 bp,编码长为226个氨基酸的蛋白,命名为Ghachi4;Ⅲ型几丁质酶的全长为1390 bp,编码长为298个氨基酸的蛋白,命名为Ghachi3。它们与拟南芥同源基因的相似性分别达到65%和71%。利用网上分析软件发现这2个基因都有信号肽序列,并预测编码的蛋白位于胞质体外。半定量RTPCR发现Ghachi3在花、蕾和韧皮部中的表达量较高,而Ghachi4在韧皮部表达量最高。Ghachi4仅在抗病品种受黄萎病和枯萎病的诱导后表达上调,而Ghachi3还在感病品种中受黄萎病的诱导表达。同时,在常抗棉中2个基因的表达都受到ABA的强烈诱导。推测这2个基因可能参与生物胁迫或非生物胁迫的防御反应。
  • 岳洁瑜, 吴李君, 吴跃进, 张宝龙, 唐灿明
    棉花学报. 2008, 20(2): 9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陆地棉品种苏棉22号的花粉为材料,研究棉花花粉粒脱外壁和检测花粉粒内部核DNA状态的方法。花粉粒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通过10%次氯酸钠水溶液氧化、55℃热激30 min、压片等系列程序可将花粉粒的外壁完全脱去,分离出完整的脱外壁花粉粒。用DNA荧光染料DAPI分别对陆地棉花粉粒和脱外壁花粉粒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的内部核结构。没有脱外壁的花粉粒的内部核结构难以被观察到,而脱外壁花粉粒的核DNA结构清晰可见,内壁几乎无荧光。首次发现陆地棉的成熟花粉粒为三核花粉粒。
  • 于海川, 吴 娇, 崔百明, 孙建波, 彭 明
    棉花学报. 2008, 20(2): 99-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棉花EST序列分析为基础,利用电子克隆和RT-PCR技术,从棉花中克隆了2个新的Fbox蛋白基因,分别命名为GhFB1 (GenBank核酸数据库登录号:EF419428)和GhFB2 (GenBank登录号:EF503623)。GhFB1cDNA全长866bp,编码162个氨基酸;GhFB2 cDNA全长657bp,编码161个氨基酸,而且两者均含有植物F-box蛋白家族特有的F-box结构域。序列比较分析表明,GhFB1和GhFB2蛋白与水稻OsGID2,拟南芥AtSLY1具有高同源性,是棉花中F-box蛋白家族的新成员。RT-PCR结果表明,GhFB1和GhFB2在根、下胚轴、叶、茎、花和纤维中都有表达,而且均在棉花纤维起始和伸长时期有优势表达,推测这2个基因在棉纤维早期发育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涂业苟, 吴孔明, 薛芳森, 郭予元
    棉花学报. 2008, 20(2): 105-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研究表明,取食不同食物斜纹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和成虫的羽化率有显著的差别。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18.11 d),其次为取食甘蓝和大豆(20.13 d和20.45 d)。取食人工饲料幼虫存活率达91.80%,显著高于取食棉花(75.47%)、甘蓝(\{73.68%\})和大豆(72.22%)的处理。幼虫取食人工饲料、甘蓝、棉花和大豆的成虫寿命和产卵前期没有显著性差别,但成虫的产卵期、产卵量和卵的发育历期有显著不同。取食人工饲料成虫的飞行能力显著高于取食甘蓝的处理,而以取食大豆和棉花处理的飞行能力最差。鉴于较差的幼期营养条件并不导致成虫飞翔能力的增加,斜纹夜蛾的远距离迁飞是成虫对羽化后所处不良环境的行为反应。
  • 张海平, 王学德, 邵明彦, 袁淑娜, 李 晓
    棉花学报. 2008, 20(2): 110-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良棉花纤维品质,将由35S启动子驱动的木醋杆菌纤维素合酶基因acsAacsB,用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粒媒介法转化棕色棉G007和白色棉X003,并检测后代棉纤维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子房注射法的基因转化效率高于花粉粒媒介法。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最终获得转基因植株共11株。根据农艺性状表现,选出4个优良单株。对转基因当代及后代的检测结果表明,棕色棉纤维长度、比强度、纤维素含量和衣分都显著增加,而白色棉只有纤维比强度和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纤维长度和衣分没有变化。导入由35S启动子驱动的木醋杆菌纤维素合酶基因acsAacsB,提高了转基因后代的棉纤维品质。
  • 赵文青, 任晓明, 张丽娟, 孟亚利, 王友华, 陈兵林, 周治国
    棉花学报. 2008, 20(2): 116-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1994—1995年在陕西杨陵和山东的鄄城、泰安、东营以及2001—2002年在长江流域棉花品种试验区域进行的试验资料,在不考虑土壤、栽培调控等因素的前提下,确定棉花铃期日均最低温、日均最高温和相对湿度、夜均温和日均降水量分别是影响棉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建立了基于铃期关键气象因子对棉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的气象生态模型。上述模型既强调了遗传性对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决定作用,也体现了气象生态因子的作用。棉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麦克隆值气象生态模型RMSE分别为0.985 mm、1.003 cN·tex-1和0.233,模拟值与观测值1:1直方图吻合度好,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 刘连涛, 李存东, 孙红春, 张海娜, 冯丽肖
    棉花学报. 2008, 20(2): 123-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棉花不同叶位主茎叶在盛铃末期的衰老状况。以转基因抗虫棉33B为材料,测定全部主茎叶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以分析不同部位叶片衰老的差异。结果表明,(1)盛铃末期是主茎功能叶片从旺盛生理功能到衰老的转折时期;(2)从主茎上部第1叶到下部的第10叶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呈下降趋势,MDA含量、POD活性呈上升趋势;(3)盛铃期调控棉花叶片的衰老应以主茎中部轻度衰老叶片为诊断和调控主体。
  • 王永慧, 杨朝华, 张 祥, 张 丽, 王书红, 王进友, 陈德华
    棉花学报. 2008, 20(2): 128-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3—2004年在江苏高肥力棉田,对9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系)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光合生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棉所29等3个转Bt基因杂交种在盛蕾期至盛铃期表现为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高,净光合速率强,生殖器官干物质高,成铃强度大,蔗糖转化酶活性较高,光合生产表现为全生育期旺盛型;常规转Bt基因抗虫棉GK19和GK99088盛花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等光合生产特征旺盛;科棉4号和鲁棉研22表现为盛花后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等光合生产特征旺盛;sGK321和鲁棉研16整个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等光合生产特征较弱。相关分析表明,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和生殖器官干重、成铃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2**和0.8699。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类型Bt棉的光合生产特征,采取不同的促控措施,以发挥光合生产潜力,提高产量。
  • 张小均, 田新惠, 李明月, 刘海峰, 李少昆, 宋 武, 孙 杰
    棉花学报. 2008, 20(2): 13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白色棉、绿色棉、棕色棉成熟纤维为材料,选用氯仿、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醇(1:1)、乙醇、蒸馏水等5种不同的中性溶剂,分别对经石油醚脱脂后的不同颜色纤维中色素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绿色棉纤维色素乙酸乙酯-乙醇(1:1)提取效果最好,棕色棉纤维色素蒸馏水提取效果最好;绿色棉纤维色素乙酸乙酯-乙醇(1:1)提取液有3个吸收峰,由弱到强分别在252 nm、300 nm和328 nm,其色素随相对浓度减小,光吸收值相应变小,300 nm和328 nm处吸收峰的光吸收值与浓度的变化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棕色棉纤维色素蒸馏水提取液在237 nm处有1个吸收峰,其色素随相对浓度的减小,光吸收值也相应变小,但吸收峰迅速向紫外短波长方向移动。
  • 范万发, 邢宏宜, 贺道华, 杨安民, 左田夫
    棉花学报. 2008, 20(2): 137-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棉所41、陕7359(系)、陕2089(系)、陕2234、陕024(系)5个陆地棉种质和8046-1、8046-2、8046-3三个与不育系具相同遗传背景的可育种质为测试父本,采用连续多代和多父本分别株对株测交,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现的暂定名Wnafstu的雄性不育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陆地棉种质父本与不育系测交后,子代均为100%不育株;3个与不育株具相同遗传背景的可育株分别与不育株测交后,子代有不育和可育株两种类型,分离没有规律。据此认为,该不育系属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一般陆地棉种质与其杂交,都可保持其不育性。与其具相同遗传背景的可育种质对不育系育性有恢复功能。提出了对该不育系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 专题与述评
  • 张朝军, 李付广, 张 玲
    棉花学报. 2008, 20(2): 141-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体细胞胚胎的诱导是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关键环节。在愈伤组织分化胚性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随着细胞功能的转变,细胞内部基因的差异表达,引起了植物体内蛋白质组分、酶组分与活性、激素等各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一直是组织培养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对体细胞胚胎的氨基酸变化、标记性蛋白、基因的差异表达、同工酶变化、激素动态和高体细胞胚胎发生率的材料遗传与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 研究简报
  • 唐海明, 陈金湘
    棉花学报. 2008, 20(2): 148-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农杂66为材料,研究了棉花漂浮育苗对移栽棉株产量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营养钵育苗相比,漂浮育苗移栽棉的株高增加9.1 cm,主茎叶数增加2~3片,单株有效果枝数增加2~3个,成铃数增加23.5%,蕾铃脱落率降低3.4%。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显示,漂浮育苗能提高棉株的根系活力,使棉株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 周桂生, 封超年, 谢义明, 张网定, 于建平, 陈 刚
    棉花学报. 2008, 20(2): 151-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科棉1号为试验品种,在江苏不同生态区设立试验点,研究温、光因子对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地点温光因子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4桃纤维品质的温光因子不同。影响纤维长度的主要是气温日较差,影响伏前桃和早秋桃比强度主要是最高温度,影响伏桃比强度的主要是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晚秋桃比强度则主要受最高温度和气温日较差的调控。影响伏前桃麦克隆值的主要是最低温度和日均温,对伏桃和早秋桃纤维麦克隆值有明显影响的是日照时数,影响晚秋桃麦克隆值的主要是气温日较差。
  • 范君华, 刘 明, 陈志林
    棉花学报. 2008, 20(2): 154-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5个零型海岛棉品种棉铃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分配及铃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1)铃壳干物质随铃龄直线上升而后迅速下降,种子和子棉干物质积累直线上升。(2)铃壳率逐渐下降,种子率和子棉率逐步增加,最终达到峰值,而纤维重率呈先降后升的现象。(3)光合色素的含量随铃龄逐渐增长,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转化酶活性随铃龄增长而减弱。
  • 侯 静, 盛建东, 李雪妮, 陈波浪
    棉花学报. 2008, 20(2): 158-封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砂培条件下,对47个棉花品种进行了钾高效基因型品种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的耐低钾能力不同,其中602、新陆早6、角棉、183、新海13号等品种的钾利用效率较高,具有低钾条件下钾积累能力强、钾利用指数高等特点;石K7、新陆早10号、新海14号为钾低效基因型品种,具有低钾下干物质积累较少、吸钾能力相对较弱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