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1-15
  

  • 全选
    |
    研究与进展
  • 高升旗, 邵武奎, 赵准, 邵盘霞, 胡文冉, 黄全生
    棉花学报. 2023, 35(6): 447-458. https://doi.org/10.11963/cs20230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解析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calcium B-like protein, CBL)基因GhCBL3-A01在棉花抗黄萎病反应中的功能,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从棉花基因组数据库获得 GhCBL3-A01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inate, MeJA)和H2O2处理的棉株中GhCBL3-A0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研究GhCBL3-A01在棉花抗黄萎病中的功能。通过检测活性氧积累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初步分析GhCBL3-A01的作用机制。【结果】陆地棉中GhCBL3-A01及其3个同源蛋白均含有3个CBL家族典型的EF-hand结构域。大丽轮枝菌、MeJA和H2O2 处理后,GhCBL3-A0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VIGS沉默GhCBL3-A01导致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茎秆维管束褐变程度减轻,有病菌繁殖的茎段数量明显减少,增强了棉株对黄萎病的抗性。GhCBL3-A01基因沉默棉株叶片中活性氧积累增多,防御相关基因PR1NPR1PR4PDF1.2以及茉莉酸信号通路关键基因AOS1OPR3MYC2LOX2的表达量增加。【结论】GhCBL3-A01通过调控防御相关基因、茉莉酸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和活性氧积累负调控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是提高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候选基因。

  • 王洪彬, 贺立强, 张东风, 宋美珍, 王海娟, 王志刚, 刘海燕
    棉花学报. 2023, 35(6): 459-472. https://doi.org/10.11963/cs20230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适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宽早优”植棉模式的最佳株距和种植密度,从而为当地建立高产高效的棉花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1―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宽早优”(76 cm等行距,地膜宽2.05 m)种植模式,1膜3行3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棉花品种(新陆早61号和K07-12),副区为株距处理(设置5.5 cm、7.5 cm、9.5 cm、11.5 cm、13.5 cm和15.5 cm共6个水平)。研究不同处理对棉花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 SPAD值)、干物质质量、冠层结构、产量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株距的增加,供试棉花品种的生育期缩短,单株果枝数、株高、茎粗整体呈增加趋势,第1果枝节位高度呈波动降低趋势。不同株距处理对SPAD值无显著影响。2022年盛花期、盛铃期和吐絮期,随着株距的增大,生殖器官干物质质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叶面积指数呈波动减小趋势,冠层开度呈波动增加趋势。2021年,同一棉花品种在不同株距下的衣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无显著差异。2022年9.5 cm株距配置下,新陆早61号和K07-12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较高,纤维品质也较好。新陆早61号的纤维品质更加稳定,不同株距处理间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宽早优”植棉模式下,株距为9.5 cm(理论种植密度为13.85万株·hm-2)时,新陆早61号和K07-12可获得较理想的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质量,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较高,也可保持较好的纤维品质。

  • 陈丹丹, 王金玉, 彭杰, 谢晓麒, 卢丽文, 杜轩, 孟令浩, 杨国正
    棉花学报. 2023, 35(6): 473-486. https://doi.org/10.11963/cs2023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筛选棉花苗期适宜的氮浓度并研究其对棉花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华棉3097为材料,设置6个氮浓度0、0.04、0.4、1、4、8 mmol·L-1 Ca(NO32,分别记为N0、N0.04、N0.4、N1、N4、N8,在培养液中培养21 d。测定棉花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形态、干物质质量和主要营养元素吸收量及其分配、光合能力、氮素吸收效率及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棉花幼苗根系及地上部的生长、干物质质量、营养元素累积量、光合能力等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 mmol·L-1 Ca(NO32是棉花苗期最适宜的氮浓度,其生长最旺盛。棉花幼苗单株氮、磷、钾、钙的最大积累量分别为34.4 mg、6.3 mg、41.6 mg和16.5 mg,比例约为1∶0.2∶1.2∶0.5。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均与根冠比正相关,还与根干物质分配比例、根平均直径、根养分分配比例等变化规律一致,均随氮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4 mmol·L-1 Ca(NO32范围内,植株氮钾钙含量、叶片干物质质量和地上部养分分配比例均随氮浓度的增加而提高。【结论】4 mmol·L-1 Ca(NO32是棉花苗期最适宜的氮浓度,可显著促进棉花幼苗对氮、磷、钾、钙的吸收。1 mmol·L-1 Ca(NO32能提高根系养分分配比例,促进根系伸长与增殖,提高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

  • 李鹏飞, 郑艺翔, 苟长青, 武刚, 王兰, 冯宏祖
    棉花学报. 2023, 35(6): 487-496. https://doi.org/10.11963/cs20220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杀虫剂的交替施用是害虫抗药性治理的主要策略之一,筛选既能有效防治新疆棉蚜又能保护棉田优势天敌多异瓢虫的杀虫剂。【方法】以新烟碱类杀虫剂20%(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下同)啶虫脒可溶液剂为对照,评价了50 g·L-1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和3种复配制剂(60%氟啶·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5%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9%螺虫·噻嗪酮悬浮剂)对新疆棉蚜的毒力和对多异瓢虫的毒性及田间防治效果(防效)。【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 g·L-1双丙环虫酯对棉蚜的毒力最高(LC50=11.66 mg·L-1),大于对照杀虫剂20%啶虫脒(LC50=46.48 mg·L-1),而3种复配制剂对棉蚜的毒力(LC50>70 mg·L-1)均低于对照杀虫剂。50 g·L-1双丙环虫酯和3种复配制剂对多异瓢虫的毒性均低于对照杀虫剂20%啶虫脒,其中50 g·L-1双丙环虫酯、35%氟啶·啶虫脒和39%螺虫·噻嗪酮对棉蚜的毒力明显大于其对多异瓢虫的毒性,对棉蚜具有正向选择性,而20%啶虫脒和60%氟啶·噻虫嗪对棉蚜具有负向选择性。田间药效试验表明:50 g·L-1双丙环虫酯和3种复配制剂对棉蚜的防效均高于对照杀虫剂20%啶虫脒,药后7 d防效表现为60%氟啶·噻虫嗪>50 g·L-1双丙环虫酯>39%螺虫·噻嗪酮>35%氟啶·啶虫脒>20%啶虫脒,分别为93.41%、91.22%、89.43%、87.90%和79.72%。【结论】50 g·L-1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35%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和39%螺虫·噻嗪酮悬浮剂不仅对棉蚜的田间防效优于20%啶虫脒可溶液剂,而且对多异瓢虫安全性好,建议在新疆棉田交替轮换使用双丙环虫酯、氟啶·啶虫脒和螺虫·噻嗪酮等杀虫剂防治蚜虫。

  • 王柳玉, 王丽, 朱香镇, 张开心, 李东阳, 姬继超, 崔金杰, 马伟华
    棉花学报. 2023, 35(6): 497-508. https://doi.org/10.11963/cs20230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明确棉蚜2个胰岛素受体基因的序列结构及其在3种有翅型棉蚜翅型分化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基于棉蚜全基因组数据获取2个胰岛素受体基因(insulin receptor 1, AgInR1insulin receptor 2, AgInR2)序列并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系统发育分析,而后对InR1和InR2进行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以及基序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技术分析2种胰岛素受体基因在棉蚜孤雌无翅蚜以及3种有翅蚜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AgInR1和AgInR2均为亲水性跨膜蛋白。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7种昆虫的InR1聚为1簇,14种昆虫的InR2聚为1簇。半翅目蚜科的InR1、InR2分别以极高的自展值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保守结构域和基序分析表明棉蚜InR1和InR2保守结构排列较为相似,但相较于AgInR1,AgInR2缺少1个FN3结构域。qRT-PCR结果显示,AgInR1在孤雌有翅蚜、性母、雄蚜这3种有翅蚜的4龄、成虫期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同龄期的孤雌无翅蚜,而AgInR2在3种有翅蚜中的表达模式与AgInR1不同。【结论】AgInR1可能参与调控3种有翅蚜在4龄及成虫期的翅发育过程。AgInR2AgInR1的表达模式不同,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胰岛素信号通路在棉蚜翅型分化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 研究简报
  • 郑德有, 左东云, 吕丽敏, 王巧莲, 程海亮, 顾爱星, 宋国立
    棉花学报. 2023, 35(6): 509-518. https://doi.org/10.11963/cs20220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CD-2与化学杀菌剂复配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强致病力菌株Vd080为研究对象,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氟啶胺、咪鲜胺、代森锰锌和百菌清这5种杀菌剂的毒力;用对峙培养法测定NCD-2对Vd080的毒力;筛选出与NCD-2相容性好的杀菌剂,进一步采用Horsfall法确定菌药复配比例;在室内开展盆栽试验,评价不同复配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防效)。【结果】5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对Vd080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有效中浓度为0.027 mg·L-1,戊唑醇和氟啶胺的抑制效果次之。NCD-2对Vd080的有效抑制中浓度为2.56×107 mL-1(菌体浓度,后同)。0.4 mg·L-1氟啶胺与2.56×107 mL-1 NCD-2的相容性最好,达到79.19%;2.0 mg·L-1氟啶胺、0.02 mg·L-1咪鲜胺次之,二者与2.56×107 mL-1 NCD-2的相容性分别为71.29%和63.20%。2.56×107 mL-1 NCD-2与0.4 mg·L-1氟啶胺、2.0 mg·L-1氟啶胺和0.02 mg·L-1咪鲜胺分别按照体积比3∶7、9∶1和1∶1进行复配时,增效作用最强,对Vd080的抑菌效果最好。室内盆栽试验发现,2.56×107 mL-1枯草芽孢杆菌NCD-2与0.02 mg·L-1咪鲜胺按体积比1∶1复配时,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最低,防效最好(82.81%),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23.46)。【结论】2.56×107 mL-1枯草芽孢杆菌NCD-2与0.02 mg·L-1咪鲜胺按体积比1∶1复配对棉花黄萎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 2023年第35卷总目次
  • 棉花学报. 2023, 35(6): 519-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