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黑龙港流域旱薄地氮肥、磷肥、钾肥对棉田土壤养分含量与棉花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 【方法】于2022―2024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威县试验站开展肥料定位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肥对照、常规施肥处理、缺氮处理、缺磷处理、缺钾处理5个处理。棉花收获后测定棉田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于蕾期、初花期、盛铃期、吐絮期测定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植株养分含量,计算肥料利用率。于7月15日、8月15日、9月10日调查棉花单株成铃数,吐絮后收获测定铃重与衣分并折算籽棉产量与皮棉产量。 【结果】缺氮处理对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3年试验中,缺磷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显著下降8.5%、14.6%与19.9%;缺钾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显著下降10.3%、18.9%、24.6%。3年试验中,缺氮处理的N田间携出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显著下降35.7%、35.4%、47.1%;缺磷处理的P2O5田间携出量与常规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缺钾处理的K2O田间携出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显著下降15.3%、13.0%、21.1%。肥料农学效率、化肥贡献率、表观利用率均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其中磷肥利用效率均接近于0。2022―2024年,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缺氮处理的籽棉产量分别显著下降5.5%、13.1%、25.7%,缺磷处理的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缺钾处理的籽棉产量均下降3.1%。 【结论】在黑龙港流域旱薄地棉区,肥料运筹应掌握“施足氮肥、稳施钾肥、减施磷肥”的策略。
【目的】探究不同脱叶剂对不同熟性的机采棉种子活力和贮藏物质含量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选用脱叶剂提供参考。 【方法】2020―2021年在新疆石河子开展大田试验。主区为喷施2种不同的脱叶剂:瑞脱龙和叶落空,副区为2个棉花材料:早熟品种石大棉268(S268)和晚熟品系石大棉451(S451)。9月27日分别收获第1次喷施脱叶剂时(8月31日)发育30 d、35 d、40 d、45 d、50 d的棉铃,以喷施脱叶剂前自然吐絮棉铃为对照(CK),观察种子种皮颜色,测定籽指、种子比重、种子油分含量和蛋白含量;分别在 18 ℃和28 ℃条件下,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 【结果】CK相比,2020年和2021年在瑞脱龙和叶落空处理下,S268发育30 d、35 d棉铃的白籽(未成熟种子)率显著增加,黑褐籽(成熟种子)率、籽指、种子比重、蛋白含量、油分含量、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S451发育30 d、35 d、40 d棉铃的白籽率显著增加,黑褐籽率、籽指、种子比重、蛋白含量、油分含量、发芽率(40 d棉铃除外)、发芽势(28 ℃下40 d棉铃除外)、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喷施瑞脱龙、叶落空后,S268和S451的45 d、50 d棉铃的黑褐籽率、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50 d棉铃的种子油分、蛋白含量均与CK无显著差异。相比瑞脱龙,喷施叶落空后S268和S451发育30 d棉铃的黑褐籽率、50 d棉铃的籽指、35 d棉铃的蛋白含量、28 ℃条件下35 d棉铃的种子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及18 ℃条件下40 d棉铃的种子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 【结论】本试验条件下较优的脱叶剂为瑞脱龙,铃期达到45 d、50 d时喷施对种子活力及贮藏物质含量的影响较小。
【目的】分析农户参与期货市场的影响因素,为利用期货市场促进棉花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沿着“风险规避动机→期货功能认知→期货市场参与意愿→期货市场参与行为”构建分析框架,综合采用有序Logit模型、无序Logit模型分析棉农期货市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t模型进一步讨论社会资本、中介组织对其的影响。 【结果】约70%的农户听说过期货市场,但仅有5%的农户参与期货市场。在制约棉农参与期货市场的因素中,受教育水平、经营规模、年龄等农户的资源禀赋,以及市场风险规避动机,期货功能认知,社会资本和中介组织发育程度等具有重要影响。 【结论】当前,参与期货市场的农户比例仍然很低。市场风险规避动机不强、期货功能认知不清、缺乏示范引导和社会资本、中介组织发育不成熟是抑制棉农参与期货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
转基因作物包括抗虫棉已经在世界广泛种植,抗虫棉的推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天然纤维来源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结合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器官再生途径,是获取转基因植物的主要方法。棉花是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实现植株再生的典型作物。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获得再生植株的过程,不仅是现代生物技术在棉花领域的重要应用,而且对于推动棉花遗传改良和品种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复杂,调控机制被广泛研究。然而基因型限制和再生效率低仍然是制约棉花遗传转化的主要瓶颈。本文对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现状、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并对今后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进行了展望。
主要依据《新疆统计年鉴》和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公布的历年世界超细棉花供求信息,结合新疆地(州)农业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单位提供的数据,分析1955―2024年新疆长绒棉生产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新疆长绒棉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1955―2024年,新疆长绒棉的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存在波动,1955―1990年波动增长趋势明显,21世纪种植面积和总产波动较大。新疆长绒棉品种已完全实现自主培育,先后培育了88个优良品种,其中20个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并配套了“矮、密、早、膜、滴灌”种植技术。分析认为影响长绒棉生产的关键因素包括品种、技术、效益、贸易战和自然灾害等。新疆长绒棉生产处于21世纪的历史低谷,要尽早摆脱长绒棉生产面临的困境,既需要科技支撑,也需要政策引导。
【目的】综合评价新疆南疆棉花主栽品种的抗旱性,筛选抗旱性指标,鉴选优异抗旱品种。 【方法】采用砂培试验,利用15% PEG6000对15个南疆主栽棉种进行干旱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调查棉种表型和生理性状并计算棉种抗旱系数,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TOPSIS熵权法和聚类分析对棉花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构建最优回归模型,对棉花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 【结果】相较于对照,干旱胁迫下发芽势(germination energy, GE)、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 GI)、根数(root number, RN)、主根长(main root length, MRL)、下胚轴长(hypocotyl length, HL)、鲜物质质量(fresh weight, FW)和干物质质量(dry weight, DW)均降低30%以上,其中HL下降幅度最大为50.55%,下胚轴粗(hypocotyl diameter, HD)下降幅度最低为24.66%,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含量增加20%以上;主成分分析将原12个指标归纳为2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82.80%,筛选出显著影响棉花萌发期抗旱能力的5个单项指标(MDA、SOD、DW、HD和GR)。通过熵权-TOPSIS确定不同基因型棉花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指数,并利用聚类分析将15个棉花品种划分为4种抗旱类型,其中高抗旱型3个品种(塔河2号、中棉113、新陆中40),抗旱型4个品种(中棉88、中棉所979、新陆中61、酒棉20),耐旱型4个品种(新陆中88、中棉619、中棉96A、中生棉17),不耐旱型4个品种(新陆早50、新陆中67、JBK16、新陆中37)。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可靠的棉花萌发期抗旱性评价回归模型I=0.74-0.51CMDA+0.15CSOD+0.20CDW+0.24CHD+0.45CGE,决定系数为0.99。 【结论】高抗旱的棉花品种所受的影响明显低于抗旱性弱的品种,且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鉴定筛选出塔河2号为抗旱性最强品种,并建立了1套精准、高效的抗旱性鉴定体系,为棉花抗旱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目的】棉花产量预测是我国棉花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吐絮期棉铃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产量估算的精度。为解决现有棉铃检测模型因追求检测精度而导致计算复杂度显著增加的难题,本研究提出了1种基于改进YOLOv8n的轻量级棉铃检测模型Slim-YOLOv8n。 【方法】以YOLOv8n为主体框架,一方面在颈部结构集成了轻量级跨尺度特征融合网络,实现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有效降维,降低计算复杂度;另一方面通过重参数化卷积和共享思想对检测头进行重构,设计重参数化检测头并构建双阶段特征处理流,实现精度保持与模型的轻量化。 【结果】该模型在检测精度高达98.20%的情况下,与YOLOv8n模型相比,参数量降低44.84%,计算量减少39.51%,模型大小压缩43.34%,验证了模型改进的优越性。 【结论】Slim-YOLOv8n充分满足棉铃检测任务对高精度和轻量化的双重需求,为棉花产量预测中吐絮期棉铃的高效精准检测提供有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