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耕作与栽培

传播和推广中国棉花耕作栽培技术,促进棉业科技进步,培养棉业科技人才,为保障中国棉花产业安全

服务。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政策与述评
    郭燕云, 王雪姣, 黄娟, 李新建
    中国棉花. 2024, 51(5): 17-1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89
    根据新疆植棉区6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棉花生育时期、大田生长状况和气象灾情等,分析2023年新疆植棉气象条件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棉花生产趋利避害和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提供依据。
  • 研究报告
    王军, 张先亮, 贺昆仑, 王康文, 黄俊森, Nasre Ahmed, 高宇, 裴小雨, 任翔, 王星星, 臧新山, 马雄风, 高俊山
    中国棉花. 2024, 51(5): 20-2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7
    超声波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提高陈旧种子发芽率,调控作物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超声波处理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量的影响,明确超声波处理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以中棉113为试验材料,用频率40 kHz、功率200 W的超声波清洗器对中棉113的种子进行不同时间(20 min、30 min、40 min)处理,通过统计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胚根长度,明确超声波处理调控种子萌发的适宜时间;通过调查和测定超声波处理后种子的出苗情况和两叶一心期材料的鲜物质质量和干物质质量,评估超声波处理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声波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超声波处理30 min的最高,且该处理种子胚根长度显著增长,出苗状况最佳。超声波处理后,种子出苗加快,两叶一心期幼苗鲜物质质量和干物质质量均显著提高。研究明确了适宜条件的超声波处理对中棉113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其中30 min为频率40 kHz、功率200 W的超声波的适宜处理时间。这些结果可为超声波技术在棉花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研究报告
    秦都林, 徐勤青, 刘强, 聂军军, 于谦林
    中国棉花. 2024, 51(5): 25-2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3
    以鲁西南地区传统的蒜套移栽棉(蒜套棉花品种为瑞杂816和鲁棉研28号)为对照,研究了蒜套直播棉对棉花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不同种植密度对蒜套直播棉模式下鲁棉338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蒜套移栽棉相比,蒜套直播棉模式下鲁棉338的现蕾期、开花期和吐絮期有所延迟,但是棉花吐絮集中度明显提高。蒜套直播棉模式下鲁棉338省去了棉花育苗移栽工序和多次收花,其植棉纯收益比蒜套移栽棉提高7.7%~55.2%。在种植密度为4.50万~5.25万株·hm-2时,蒜套直播棉模式下鲁棉338的籽棉单产明显高于蒜套移栽棉,且以4.50万株·hm-2种植密度的纯收益最高。因此,在鲁西南棉蒜两熟区改蒜套移栽棉为蒜套直播棉模式是完全可行的,并且蒜套直播棉鲁棉338的种植密度宜为4.50万株·hm-2。这为促进鲁西南棉花轻简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 研究报告
    刘海蓉, 张仕明, 严建昌, 李徐翘楚, 卢建国, 朱虹, 李瑞
    中国棉花. 2024, 51(5): 29-3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91
    春季终霜冻害和低温冷害及其引发的病害是造成新疆阿克苏植棉区棉田大面积严重缺苗断垄、毁种重播的主要原因。 2023 年 4-5 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播种出苗期遭遇异常低温灾害天气,致使棉花补种和重播面积创历史之最。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 1991―2023 年阿克苏地区 4 个主产棉县市(库车市、阿拉尔市、阿瓦提县和阿克苏市)终霜日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播种出苗的影响;结合 2023 年当地气象条件,分析了当年苗期棉花冻害的成因、过程和影响。 结果表明:终霜冻害风险,中部阿克苏市植棉区最小,靠沙漠南部的阿拉尔市以及东部库车市植棉区较大;4 月终霜冻害发生概率,中部阿克苏市植棉区最低,南部阿拉尔市植棉区最高,南部阿瓦提县植棉区较高;阿拉尔市、阿瓦提县和阿克苏市的终霜日呈提前趋势,但偏晚年份时有发生,对棉花安全出苗构成威胁。 结合 2023 年苗期棉花冻害发生情况分析,建议当地不能因早春气温高就盲目过早播种棉花,而应根据气候变化规律及土壤特点趋利避害,在气象条件达到要求且较稳定时再播种。
  • 研究报告
    刘启侠, 王广春, 樊海潮, 张志恒, 陈福霞, 张桂花, 赵中亭
    中国棉花. 2024, 51(5): 41-4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98
    随着早熟大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中早熟棉花品种的普及,为研究蒜棉两熟种植的接茬机械直播、轻简化栽培管理提供了更多选择。通过对早熟大蒜后机械直播中早熟棉花、中熟大蒜后机械直播早熟棉花和育苗移栽蒜套棉(中熟大蒜间作中熟棉花)不同蒜棉两熟种植模式进行比较,探索适宜鲁西南气候条件的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中早熟棉机械直播、集中采收或机械化采收提供依据。结果:育苗移栽蒜套棉种植模式下籽棉单产为5 424 kg·hm-2,用工为175.6个·hm-2,物化投入为4 562元·hm-2,纯收益为17 486元·hm-2;早熟大蒜后机械直播中早熟棉花、中熟大蒜后机械直播早熟棉花种植模式下的籽棉单产分别为4 896、4 473 kg·hm-2,用工分别为91.2、81.7个·hm-2,物化投入分别为3 500、3 542元·hm-2,纯收益分别为20 692、18 258元·hm-2。结果表明,蒜后直播棉可明显减少管理用工,降低植棉物化投入,单产降低整体不明显,种植比较效益明显提高,且早熟大蒜后直播中早熟棉花相比中熟大蒜后直播早熟棉花在提高单产潜力、减少物化投入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有优势。综上,在菏泽市蒜棉两熟种植宜选择早熟大蒜后直播中早熟棉花模式。
  • 实用技术
    聂军军, 崔正鹏, 徐士振, 李振怀, 刘国栋, 张冬梅, 张艳军, 战丽杰, 孙琳, 聂阳, 李维江, 代建龙, 董合忠
    中国棉花. 2024, 51(5): 57-6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6
    为解决黄河流域一熟制棉田肥药膜用量大、比较效益低,以及传统两熟制棉田投入产出比高,但秸秆利用率低等问题,在山东省不同生态区试验示范了短季棉与大球盖菇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实现了产量和产值、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提升。 详细介绍了这一高效新模式的技术要点,比较了不同生态区大球盖菇产量与有效积温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其效益差异,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 政策与述评
    杨云峰, 邢茂德, 路雅洁, 耿军, 刘超, 刘萍
    中国棉花. 2024, 51(4): 9-1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50
    棉花单粒播种是实现棉花轻简化栽培的重要技术。 从理论基础、农艺、农机、良种加工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主要棉区棉花单粒播种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主产棉区棉花单粒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
  • 研究报告
    彭江良, 卢英, 陈平, 万瑜, 代君梅
    中国棉花. 2024, 51(4): 18-2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4
    在春季气候变暖背景下,2023年5月6日库车市出现历史最晚终霜,利用高空、地面和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数据及棉花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极端低温霜冻成因及其对棉花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季极端低温霜冻仍有发生。此次极端低温、霜冻天气是在有利环流形势和高、低层系统配合下,新地岛附近强冷空气经偏北路径向南疆盆地输送,使温度、气压梯度增大、锋区加强和冷高压主体翻越天山打通南、北疆而产生,霜冻前阿克苏西部高空有较强冷平流向下传递至阿克苏东部。在晴朗微风、干燥环境下,冷平流和辐射降温共同影响造成库车市极端低温霜冻发生;库车市低温、霜冻比相邻县影响大,已出苗棉花遭受霜冻或低温冻害,未出苗棉田出现烂种、烂芽,棉花五叶期较历年偏晚7~12d,后期须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和棉花田间管理,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棉花生产潜力。
  • 研究报告
    张玉博, 彭浩源, 周苗苗, 罗新宁
    中国棉花. 2024, 51(4): 41-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60
    以新陆中82号和塔河2号为材料,设置一膜3行(76 cm+86 cm+66 cm,平均行距76 cm,株距9.1 cm),一膜4行(76 cm+10 cm+76 cm+66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2.2 cm),一膜6行(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66 cm,平均行距38 cm,株距12.5 cm)3种模式,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南疆优化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个品种均在一膜3行配置下的棉花蕾铃数最多;干物质积累增长速度最大;籽棉单产最高,且与其他配置差异显著,其中新陆中82号为6 355.75 kg·hm-2,塔河2号为6 585.07 kg·hm-2;衣分在行距配置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一膜3行的种植模式更适合南疆的棉花主栽品种。
  • 盐碱地植棉
    刘国平, 李卫亮, 许明海, 麦麦提热夏提·木合塔尔
    中国棉花. 2024, 51(4): 49-5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5
    喀什地区是新疆南疆主要植棉区,棉花产量在新疆地市中居第2位。当地棉花主要是在盐碱地种植,不与粮争地,形成了很好的粮棉互补的局面。传统的盐碱地植棉通常采取大水压盐后播种再覆膜的技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对于南疆严重缺水的地区是不可持续的。探讨了喀什地区盐碱地棉花干播湿出水肥高效运筹管理技术,真正实现水肥一体化与节水灌溉的高效结合,为南疆乃至西北干旱地区盐碱地高效种植模式建立提供参考。
  • 盐碱地植棉
    李庆恩, 商娜, 闻小霞, 李晓宇, 李秋芝, 李海涛, 尉法刚, 杨中旭, 尹会会
    中国棉花. 2024, 51(4): 52-5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2
    为充分利用鲁西地区盐碱地资源,解决粮棉争地矛盾、棉花及粮食作物连作障碍问题,2020―2022年开展了棉花//鲜食玉米间作轮作试验,集成鲁西地区中轻度盐碱地棉花//鲜食玉米间作轮作技术。基于试验结果概述了鲁西地区中轻度盐碱地棉花//鲜食玉米间作轮作的适宜种植模式、播前准备、播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鲁西地区棉花//鲜食玉米间作轮作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 研究报告
    高婧, 李茂春, 毛荣, 张青, 井立军
    中国棉花. 2024, 51(2): 16-2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7
    利用1991―2022年新疆塔城地区主要植棉区代表站逐日气象要素数据及棉花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生长发育期气候条件和棉花生育期的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1―2022年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生长期气温、表层地温显著升高,积温呈增多趋势,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时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2)塔城地区植棉区≥10 ℃、15 ℃、20 ℃、25 ℃活动积温均呈增加趋势。(3)植棉区棉花全生育期平均为176.5 d,各生育时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全生育期每10年延长1.89 d。(4)温度是影响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各生育时期变化和生育进程的主导因子,降水量和日照时间的异常变化对棉花出苗―现蕾阶段的生长发育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研究报告
    彭小峰, 张选, 彭延, 刘素华, 黎蓉, 孔宪辉, 艾尼玩尔·黑里力, 魏传井
    中国棉花. 2024, 51(2): 24-2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18
    为探讨辐照诱变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自育的2个棉花品系“三师21009”和“三师21032”为材料,采用0 Gy(对照)、150 Gy、200 Gy、250 Gy 4个辐射剂量(比释动能)的60Co-γ射线对种子进行辐照诱变,调查不同辐射剂量种子在光照培养室中的第5天萌发率、第10天萌发率、第18天存活率及幼苗下胚轴长、主根长和须根数量,调查种子在农田的出苗率和死亡率,采用二项分布假设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将辐照后的种子种植在农田中,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且低于光照培养室的发芽率,幼苗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光照培养室中,150 Gy辐射剂量提高种植第5天的种子发芽率,但第10天时150 Gy和200 Gy辐射剂量的种子萌发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250 Gy辐射剂量对第10天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辐射剂量对棉花下胚轴、主根和侧根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60Co-γ射线完全抑制“三师21032”部分种子侧根的生长。适宜的萌发环境有助于保留更多辐照变异资源,200~250 Gy辐射剂量对棉花种子的萌发和根生长影响较大,辐照影响棉花幼苗下胚轴长、主根长和须根数量,进而影响棉花的成苗率。
  • 标准与技术规程
    戴恺, 郭莉莉, 何叔军, 丁世勇, 王家珍, 袁国飞, 李彩红, 刘冰蕾, 赵瑞元, 李飞, 梅正鼎
    中国棉花. 2024, 51(2): 38-4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14
    棉花-马铃薯轮作模式对提高棉田综合效益、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湖南冬作马铃薯种植习惯,结合湖南棉花轻简栽培技术研究成果,提出了棉花-马铃薯轮作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符合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农业发展方向,对棉花-马铃薯轮作标准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盐碱地植棉
    秦都林, 徐勤青, 张杰, 于谦林, 孙玮琪, 张莉, 杨久涛, 金维贤, 王桂峰, 魏学文
    中国棉花. 2024, 51(2): 42-4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91
    以一熟春棉(鲁棉研37号)为对照,研究棉饲两熟模式下3种不同种植密度(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对早熟棉鲁棉532棉田周年产量和效益,及其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饲两熟模式下鲁棉532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与一熟春棉相比,鲁棉532棉饲两熟模式虽然棉花产量降低9.1%,但周年总投入降低了8.0%,周年纯收益显著提高了67.5%;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显著减少,但是单位面积总铃数与春棉相当;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透光率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含盐量和pH降低,但与春棉差异不显著。棉饲两熟模式下,适当增大鲁棉532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增加群体总铃数,从而提高籽棉产量和周年效益。当棉花密度为9.0万株·hm-2时,周年收益、籽棉产量、总铃数和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分别比7.5万株·hm-2、10.5万株·hm-2提高5.4%、4.5%,5.0%、4.1%,40.6%、6.6%和8.4%、18.7%。不同种植密度对土壤理化性状无显著影响。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低产棉田按棉饲两熟种植鲁棉532,宜选择9.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
  • 研究报告
    王俊铎, 龚照龙, 梁亚军, 刁于和, 刘海明, 李雪源, 郭江平, 严伟龙, 耿世伟, 郑巨云
    中国棉花. 2024, 51(2): 4-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05
    为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源棉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2022年设计了随机区组对比试验。对照(CK)为当地常规施肥处理;T1: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T2: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双澡菌露200”;T3: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酶力康”。通过2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微生物菌肥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的生长,提升整齐度、株高、果节数、花位和铃位,其中以T1处理促进棉花生长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下,源棉8号的小区株数、单株结铃数、666.7 m2皮棉和籽棉产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体表现为T1>T3>T2>CK,其中T1处理下棉花皮棉及籽棉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6.32%、19.60%。说明施用这些微生物菌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植株生长,缩短生育期,还能协调其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皮棉和籽棉单产,其中以施用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效果最为明显。
  • 研究报告
    张东风, 王洪彬, 贺立强, 毛鹏志, 吴旭丽
    中国棉花. 2024, 51(1): 15-2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61
    以全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常规聚乙烯(polyethylene, PE)地膜为对照,在1膜3行、1膜4行和1膜6行种植模式下,探究5 cm、10 cm、15 cm、20 cm 和 25 cm 土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及覆膜对 K07-12 产量和纤维品质等的影响,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与 PE 地膜相比,全生物降解地膜在 1 膜 3 行、1 膜 4 行和 1 膜 6 行种植模式下的 5~25 cm 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降低 1.24 ℃、1.95 ℃和 2.41 ℃,K07-12 籽棉单产分别下降 26.26%、24.70%和16.53%。 全生物降解地膜和PE地膜均在 1 膜 4 行种植模式下获得最高的籽棉和皮棉单产。 同一种植模式下,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与 PE 地膜处理的马克隆值有显著差异,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无显著差异。

  • 研究报告
    孙绘健, 冯国艺, 姚青青, 罗静, 杜珊珊, 王东力, 何忠盛, 王燕, 郑曙峰
    中国棉花. 2024, 51(1): 21-2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8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 年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尉犁县和轮台县开展多点试验,以棉花品种巴 43541 为材料,设置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1)、常规肥料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2)和当地农民惯用的施肥方法(C3)共 3 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巴 43541 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植棉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C1 处理的生育期较 C3 处理缩短 2~7 d,较 C2 处理延长 2~4 d。与 C2 和 C3 处理相比,C1 处理下巴 43541 的单株果枝数(铃期)、单株结铃数和铃重明显提高,在 3 个试验点的籽棉单产均超过 6 500 kg·hm-2 ,化肥减施率为 5.6%~37.0%,籽棉增产 4.1%~8.3%,籽棉总收益扣除肥料总成本后的收益增加 1 718~6 832 元·hm-2 。 因此,“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为主体的施肥技术具有绿色、轻简、高效的特点,适合在南疆植棉区推广应用。
  • 实用技术
    牛娜, 刘明云, 张信甫, 曹龙龙, 张艳波, 刘新强
    中国棉花. 2024, 51(1): 43-4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00
    鲁北棉田属于典型的旱碱地,适于棉花生长。 采用棉花-赤松茸大田种植方式可有效解决植棉效益低、种植赤松茸用工多及棉花秸秆利用的问题。 结合鲁北盐碱地赤松茸的生产条件,分析了鲁北地区利用棉花秸秆大田生产赤松茸影响出菇的关键因素。
  • 研究报告
    魏佳峰, 杨金霞, 张亚兰, 桂东东, 段丽娜, 罗芙蓉, 马军, 陈娜, 孟永明
    中国棉花. 2023, 50(12): 11-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22
    以化学药剂封顶后叶面喷施150 mL·hm-2的28-表高芸薹素内酯为对照,研究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播前包衣棉籽(药、水、种子的质量比为1∶120∶5 000)和化学药剂封顶后(7 月11日)随水肥滴施1次(用量为67.5 g·hm-2,下同)、不包衣且在头水(5 月30日)和化学药剂封顶后(7 月11日)各随水肥滴施1次、不包衣处理仅在头水随水滴施1次3种处理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包衣与化学药剂封顶后滴施1次处理的666.7 m2 收获株数提高13.1%,幼苗植株高度增加4.5%,侧根数增多15.2%,单株空果枝数减少0.4,单株空果枝率降低5.2 百分点;666.7 m2 成铃数增加17.1%,铃重增加0.31 g,产量增加23.5%。头水与化学药剂封顶后2次滴施处理单株空果枝数减少0.5,单株空果枝率减少6.2百分点;666.7 m2 成铃数增加14.4%,铃重增加0.29 g,产量增加20.3%。这些结果可为昌吉棉花降低种植密度及采用化学药剂封顶技术的栽培条件下,解决棉花蕾铃脱落严重、无效果枝数多的问题,提高棉花产量提供支撑。

  • 研究报告
    吴博, 王文涛, 戴翠荣, 蒲艳梅, 蔺瑞雪, 卢金宝, 周龙, 练文明, 邰红忠
    中国棉花. 2023, 50(12): 23-2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65
    2022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以新陆中6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50 g·L-1甲哌鎓水剂设置300、450、600、750、900、1 050、1 200 mL·hm-2共7个剂量处理,以人工打顶为对照,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明确不同剂量甲哌鎓化学打顶对棉花的影响。结果表明:7 月3 日-9 月5 日株高和单株果枝数的增长量均随打顶剂用量增加而降低。600、750、900 mL·hm-2甲哌鎓处理下籽棉单产较高,其中600、750 mL·hm-2用量下的实收籽棉单产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9.40%、9.50%。不同剂量的甲哌鎓对铃重、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成熟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和12.7 mm 短纤维率均无显著影响。喷施甲哌鎓导致纤维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降低。综合分析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新陆中60 号化学打顶适宜的250 g·L-1甲哌鎓用量为600~900 mL·hm-2,最佳用量为750 mL·hm-2
  • 研究报告
    樊海潮, 张志恒, 赵中亭, 张桂花
    中国棉花. 2023, 50(12): 28-3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64
    研究施氮量对蒜后直播棉产量、品质以及效益的影响,以期制定适宜的氮肥运筹策略。以早熟棉品种鲁棉532 和鲁棉551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氮量(0 kg·hm-2、45 kg·hm-2、90 kg·hm-2 和135 kg·hm-2)对蒜后直播棉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株高增加,单株结铃数先升高后降低,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铃重和衣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棉花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9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去除氮肥投入后的净收益与籽棉产量变化规律一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棉花需氮情况及经济效益,施氮量90 kg·hm-2为鲁西南植棉区蒜后直播棉推荐氮肥施用量。
  • 实用技术
    王琼珊, 夏松波, 王孝刚, 张友昌, 冯常辉, 张教海, 秦鸿德, 钟涛, 别墅
    中国棉花. 2023, 50(12): 55-5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82
    集中成铃是棉花机械化采收的核心基础。实现成铃高峰期与光温富能期同步,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和提高种植效益的根本途径。通过调控关键栽培技术,如筛选棉花品种、深松土壤扩库增容、适期播种一播全苗、苗期控氮控旺提弱、全生育期养分要素肥于盛蕾期一次性施用、按主茎日增长量进行精准化学调控、重施叶面肥、及时打顶、喷施催熟剂和脱叶剂等,可明显促进机采棉的集中成铃。应用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可使铃聚度(光温富能期结铃数占全生育期总结铃数的比例)在80%以上,优质铃数和铃重明显增加,实现长江流域棉区机采棉大面积生产、收获、加工等全生产链示范的成功。介绍了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要点,为该技术在长江流域棉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实用技术
    李玉梅, 代兴利, 于世涛, 王静, 霍凯强, 吕威, 魏学文, 杨继华, 李林
    中国棉花. 2023, 50(12): 60-6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86
    利用鲁北冬闲棉田发展棉饲两熟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对棉饲两熟制的生产流程、棉花的品种选择、生产管理及饲草的品种选择、田间管理进行总结,为鲁北棉饲两熟制生产及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 实用技术
    邢茂德, 徐刚, 耿军, 刘萍, 刘超, 王健
    中国棉花. 2023, 50(12): 63-6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70
    分别从小麦、棉花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麦棉直播两熟栽培技术,以促进该项栽培技术在鲁中地区及其类似生态区的推广应用,缓解当地棉花长期连作的危害。
  • 实用技术
    李飞, 戴恺, 黄明春, 梅正鼎, 郭莉莉, 何叔军, 施大治, 袁国飞, 王家珍
    中国棉花. 2023, 50(12): 67-6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79
    为推进棉花生产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顺应棉花生产轻简化与机械化的需求,研究形成了湖南省棉花油后直播配套技术。从棉田土壤、目标产量、品种、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集中收花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以期为湖南植棉区油后棉花轻简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 棉区瞭望
    赵霞, 李茂春, 李萍, 刘海蓉
    中国棉花. 2023, 50(12): 70-7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67
    依据2021 年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减产的实际情况,对当年棉花生育期间(4-10 月)的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阴雨和极端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棉花生长发育推迟,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气象原因。并针对不同的气象灾害,提出相应的综合防御和补救措施,为推进棉花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准确、及时、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保障。
  • 研究报告
    牛银亭, 鞠乐, 阴志刚, 强学杰, 陈培育
    中国棉花. 2023, 50(10): 24-2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06
    根据2017―2022年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对照品种GK39在河南南阳地区的田间表现,研究降水量、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影响棉花产量的因素,为南阳地区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相关分析结果,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8月份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皮棉产量与6月份降水量和单株果枝数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大,与株高和生育期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大。因此,建议当地在棉花育种过程中优先选择结铃性强的品种,栽培管理中应注意在6月份棉田干旱时及时浇水,8月份雨水较多时及时排出棉田积水,防止其旺长,且促进果枝生长,以获得高产。
  • 实用技术
    祁杰, 董合忠
    中国棉花. 2023, 50(10): 39-4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83
    目前黄河流域棉区主要采用春棉品种、一年一熟、早春播种、地膜覆盖、精细管理、人工多次收花的栽培模式在中低产田种植棉花,虽然棉花产量较高,但用工多、投入大,吐絮分散,难以集中采收,且残膜污染严重。在多年试验基础上,用无膜晚播短季棉替代早春覆膜春棉,改精细管理、分次收花为轻简管理、集中收获,建立了短季棉无膜轻简栽培技术,省工节本,纯收益高于覆膜春棉,推广应用前景好。简要总结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和集中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为黄河流域棉区发展短季棉无膜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 实用技术
    谢丕江, 匡政成, 李飞, 郭利双, 陈浩东
    中国棉花. 2023, 50(10): 42-4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51
    从种植区域选择、播前准备、播种、施肥、免定苗与整枝、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与打顶、灌溉、脱叶催熟与采收、秸秆处理等方面,对湘西北油后直播棉“三免三减”(免耕、免定苗、免整枝,减少施肥、化学调控、采摘次数)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了该技术在湖南省桃源县的试验示范效果。结果表明,在稳定棉花产量的情况下,“三免三减”栽培技术能减少劳动力和部分生产资料投入,从而增加植棉效益,为湘西北乃至长江流域棉区油后直播棉轻简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有利于促进该区域棉花产业的恢复和发展。
  • 棉区瞭望
    张玲, 李茂春, 薛英明, 陈海燕, 杨丹, 吉小龙, 何春梅, 黄爱荣, 吴芳
    中国棉花. 2023, 50(10): 45-4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09
    2023年春季,新疆绿洲植棉区出现了连续性低温冷害天气过程3次,其中北疆绿洲植棉区发生3次,南疆绿洲植棉区发生2次。对新疆绿洲植棉区2023年春季连续性低温冷害天气特征及其对棉花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综合防御措施,包括发挥气象部门气象预报预警和防御技术指导作用、加强耐低温冷害品种培育、加强棉田播前施肥管理、加强苗期棉田中耕、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防冻液,为今后当地气象部门高质量指导低温冷害条件下棉田管理提供参考,提高新疆棉花生产过程中的防灾减灾能力。
  • 政策与述评
    张建, 周岭, 朱玉雄, 韩大伟, 张皓天, 许伟国, 张咏程, 李鹏毅
    中国棉花. 2023, 50(10): 1-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42
    棉花生产同时产生大量棉秆剩余物,目前主要处理方式是直接粉碎还田。 秸秆还田虽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
    土壤肥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受处理方式、环境条件等制约,秸秆还田后不能有效降解,不利于作物生长以及造成资源的
    浪费。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分不同影响因素阐述了秸秆还田降解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从而为新疆棉秆粉碎还田资源化
    利用技术提供参考。
  • 盐碱地植棉
    秦都林, 徐勤青, 孙玮琪, 张杰, 于谦林, 魏学文, 王桂峰
    中国棉花. 2023, 50(10): 35-3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07
    2018―2019年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以一熟春棉为对照,通过设置短季棉与小黑麦、苜蓿、油菜、黑麦草4种饲草作物接茬种植,研究了不同棉饲两熟种植对周年产量、效益、棉花生长发育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短季棉接茬两熟种植的最优饲草作物。结果表明,与一熟春棉单作相比,短季棉与饲草作物两熟种植增收一季饲草,周年纯收益平均提高了2.9倍。棉饲两熟模式下,不同饲草种植成本之间无显著差异,小黑麦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饲草作物,周年纯收益分别较苜蓿、油菜、黑麦草提高了20.2%、9.6%和7.0%。短季棉与不同饲草作物接茬种植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降低含盐量,并且饲草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田优选短季棉与小黑麦接茬种植,其次为短季棉与黑麦草接茬种植。
  • 研究报告
    王丹, 单永潘, 马亚杰, 宋贤鹏, 张继昌, 张黎明, 郭素凡, 马小艳, 马艳
    中国棉花. 2023, 50(10): 12-1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34
    选取4个棉花品种、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甲哌钅翁单剂及其与调环酸钙、14-羟基芸薹素甾醇、胺鲜酯柠檬酸盐和复硝酚钠混配使用后,对不同棉花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甲哌钅翁及其混配处理均可显著降低不同棉花品种倒四叶吲哚-3-乙酸含量,并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赤霉素含量,同时还可增加2个常规棉品种(中棉所119和中棉所117)内源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降低株高。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4个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均无不利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各混配处理均可提高2个杂交种(中棉所112和中棉所70)的理论籽棉单产;但针对2个常规棉品种,仅甲哌钅翁单剂和甲哌钅翁+复硝酚钠处理可提高其理论籽棉单产。因此,不同的棉花品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敏感程度选择合适的化学调控配方。
  • 研究报告
    陈伟, 刘欣悦, 桑晓慧, 霍飞超, 赵云雷, 赵佩, 龚海燕, 吴德祥, 王红梅
    中国棉花. 2023, 50(10): 20-2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90
    抗虫棉中棉所96014在2018―2019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出丰产、抗逆的特点。于2022年在湖北省团风县通过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和4.50万株·hm-2,副区为施肥量,B1~B4处理全生育期N+P2O5+K2O的用量分别为(180.0+90.0+180.0) kg·hm-2、(225.0+112.5+225.0) kg·hm-2、(270.0+135.0+270.0) kg·hm-2和(315.0+157.50+315.0) kg·hm-2,探索不同处理下该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中棉所96014的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株高以及公顷铃数、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3.00万和3.75万株·hm-2下的籽棉和皮棉产量较高。施肥量对单株果枝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B2处理下的籽棉和皮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施肥量处理。研究初步表明,在鄂东,纯N、P2O5和K2O的总用量分别为225.0 kg·hm-2、112.5 kg·hm-2和225.0 kg·hm-2的条件下,直播密度在3.00万~3.75万株·hm-2时,中棉所96014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达较高水平。
  • 机械化与智能化
    谷充, 邢子涯, 姬哲, 岳纲毅, 王自强, 李帅, 翟阳钊, 韩振磊
    中国棉花. 2023, 50(9): 22-2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27
    国内外旱情监测多采用单指标监测,导致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不高。针对目前农业旱灾监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智能数字电力的农业旱情监测应用平台,并将其应用到多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表明该平台不仅可以减少当地农民的负担,而且还能对一些监测情况进行智能决策。
  • 实用技术
    郭宪振
    中国棉花. 2023, 50(9): 42-4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37
    河南省台前县人多地少,推广种植大蒜-棉花轮作,一年两熟,可提高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总结当地蒜棉轮作棉花绿色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播前准备、精选良种、适期播种、病虫害防治等,为推广蒜棉轮作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 研究报告
    郭燕云, 杨明凤, 吉春容, 胡启瑞, 王雪姣, 刘爱琳
    中国棉花. 2023, 50(9): 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85
    为揭示不同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时期和形态特征的影响,2020年以新陆早45号为材料,在原沙湾县乌兰乌苏镇开展不同灌溉量梯度的棉花蕾期干旱胁迫试验,即在现蕾前7 d按蕾期实际灌溉量的30%、50%、70%、90%、100%一次性灌溉,直至开花期才复水(分别记为T1、T2、T3、T4、T5)。结果表明:T1、T2处理形成重旱,T3处理形成中旱,而T4、T5形成轻旱;蕾期干旱与开花期复水使得新陆早45号裂铃期、吐絮期分别较对照提前5~9 d、4~8 d,从而使生殖生长期缩短了4~15 d;在水分亏缺的情况下,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单株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均呈增加趋势;但轻旱胁迫对植株含水量影响不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制定农业抗旱对策与措施、确保棉花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 研究报告
    赵贵元, 刘建光, 耿昭, 李冰, 任晓微, 张寒霜, 王永强
    中国棉花. 2023, 50(9): 7-1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18
    棉花无膜栽培可从源头控制地膜使用,是有效解决棉田残膜污染的方法之一。通过覆膜和无膜栽培对不同生育期的6个棉花品种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膜栽培模式下棉花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霜前花率和籽棉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比较复杂,因品种而异。综合分析得出,无膜栽培对生育期在120~122 d的中早熟棉花品种影响最小,较适宜在河北植棉区无膜种植。研究结果可为棉花无膜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
  • 研究报告
    余智斌, 韦继超, 曹娟, 李天义, 田西京, 张朝晖, 李军华
    中国棉花. 2023, 50(9): 7-1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