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耕作与栽培

传播和推广中国棉花耕作栽培技术,促进棉业科技进步,培养棉业科技人才,为保障中国棉花产业安全

服务。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实用技术
    聂志国, 孟令芳, 龚华春, 龚仕敏, 曾华
    中国棉花. 2025, 52(7): 53-5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18
    湘北传统棉花栽培主要依赖人工,效率低。 应用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可减用工、提效益。 在湘北平原与丘陵,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存在差异,平原宜全程机械化,丘陵依赖于小型设备。 从品种选择、棉田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各环节介绍了湘北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并分析了该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稳定当地棉花种植面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实用技术
    梅红星
    中国棉花. 2025, 52(6): 62-6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148
    为了提升山东省滨州市棉花种植效益,从地块选择、品种选择、套种方式、整地施肥、播种、地膜覆盖、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当地棉花套种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基于滨州试验基地开展的棉花套种西瓜试验示范,对棉花套种西瓜的高产高效栽培效果进行了探讨,以推动棉花套种西瓜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
  • 实用技术
    黄凌洲
    中国棉花. 2025, 52(6): 65-7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159
    近年来安阳市棉花生产受棉花产业转移、粮棉争地等影响,种植面积由1991年的11.39万hm2下降到2022年的0.11万hm2。内黄县、滑县、汤阴县、安阳县4个东部平原植棉区棉花面积逐步被玉米等粮食作物所替代,位处西部低山丘陵区的殷都区、龙安区、林州市植棉面积占比提高到75%。根据这一变化,安阳市积极研判、认真分析低山丘陵区植棉特点和存在问题,科学设计植棉技术路线和产量结构,明确主要技术,力求通过技术集成应用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弥补低山丘陵区植棉土层薄、肥力差、易受旱等缺陷,确保低山丘陵区棉花稳定增产和提质增效,并为豫北地区发展低山丘陵区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 实用技术
    朱明慧, 潘登明, 刘昌文, 曲曼姑丽·库尔班, 龚举武, 袁有禄, 潘境涛
    中国棉花. 2025, 52(5): 65-6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175
    对中生棉17号在2022―2023年新疆南疆地区的种植示范表现进行了总结。中生棉17号在示范中表现出早熟性好、长势强、产量品质优异、抗病性好等优良特性。并总结了中生棉17号在南疆地区的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为其进一步推广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实用技术
    阿力木江·克来木, 阿依努尔·买买提, 海力且木·司马义, 茹仙古丽·亚森
    中国棉花. 2025, 52(5): 68-7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155
    为促进棉花生产健康发展,切实保障社会供给需求,提高棉花供应质量,有效规避市场波动对棉农收益的影响,深入推进机采棉提质增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实践基础上,从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栽培模式及病虫害防治、水肥运筹、化学脱叶催熟、机械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新疆库尔勒机采棉栽培技术,重点剖析了当前制约当地机采棉品质提升与效益增长的核心问题,并从建立机采棉农艺配套栽培技术、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并完善补贴政策、提高机采棉脱叶催熟技术、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4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当地机采棉品质和效益提供参考。
  • 实用技术
    李雪, 郑曰英, 尚立红, 王健, 赵文超, 王其霞, 赵军胜
    中国棉花. 2025, 52(5): 72-7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197
    夏津县属鲁西北植棉区传统植棉大县。针对当地植棉用工矛盾突出、成本高的现状,近年来通过试验示范,探索总结出一套棉花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不仅可减少用工,提高机械化水平,节约成本,而且可提高植棉效益。从播前准备、科学播种、苗蕾期及花铃期管理技术、虫害防治、催熟采收、残膜污染轻简防控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为鲁西北植棉区棉花生产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实用技术
    黄凌洲
    中国棉花. 2025, 52(4): 57-6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128
    雨涝是继干旱以外河南省安阳市发生频率较高的农业气象灾害,受连阴雨、暴雨冰雹、旱涝急转等异常天气影响而形成灾害,常造成棉花减产和纤维品质下降。安阳属豫北传统植棉区,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做好雨涝灾害性天气防灾减灾工作对稳定增加棉农收入,促进豫北地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鉴于多数雨涝灾害性天气的不可预知性,在分析河南省安阳市常见雨涝灾害性天气类型和危害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前预防、中抗灾、后恢复”的防灾减灾工作思路,从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管理、灾后生长调节以及病虫合理用药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为指导安阳市及豫北等地棉花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 实用技术
    刘娜, 李林
    中国棉花. 2025, 52(3): 50-5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140
    中7700纤维品质优、抗逆性较强、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其生育期较短,适合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州)早熟植棉区种植推广。根据在新疆博州种植中7700的经验,介绍了中7700在当地的高效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涵盖播前准备、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措施等,为中7700在博州的种植提供技术指导,以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满足优质棉花市场需求,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 实用技术
    刘爱忠, 马亚杰, 刘元元, 梁伟, 闫夏, 李文磊, 丛虎滋, 马楠, 刘娜, 范术丽, 霍鹏, 司建伟
    中国棉花. 2025, 52(3): 52-5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162
    2024年在农业农村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关部门专家的指导下,新疆精河县茫丁乡和八家户农场百亩(编者注: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666.7 m2)攻关、千亩创建、万亩示范高产示范棉田实收籽棉单产分别为11 154 kg·hm-2、10 014 kg·hm-2、9 457.5 kg·hm-2。结合精河县超高产棉田创建要点,总结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精河县及相近生态区域棉花高产创建和提高植棉效益提供参考。
  • 实用技术
    李代阔, 刘慧平, 徐安阳, 周相, 丁啸言
    中国棉花. 2025, 52(3): 55-5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91
    2023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示范种植新塔棉5号406 hm2。结合新塔棉5号在阿克苏地区的种植表现,从合理密植、适期播种、滴水施肥、化学调控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新塔棉5号的栽培技术要点,为其在阿克苏乃至南疆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 实用技术
    杨庆飞, 陈浩, 宿浩, 唐金萍, 吴建军
    中国棉花. 2025, 52(3): 58-5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160
    棉花是湖南省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当地种植历史悠久,但近年来种植棉花经济效益较低。棉花-豇豆间套作模式是利用作物的生长时间差,集成栽培、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等成熟技术,进行合理间套作的模式,可极大提高棉田的产出和效益。结合华容县近年来的推广实践,从栽培技术、综合效益等方面介绍了此技术。
  • 实用技术
    贵会平, 王光强, 张西岭, 宋美珍, 马小艳, 魏立群, 王香茹, 罗彤, 庞念厂, 王倩倩, 董强, 张恒恒
    中国棉花. 2025, 52(2): 48-5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117
    结合10余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全面总结了新疆“宽早优”植棉技术的核心要点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的相关示范推广措施及推广成效,并基于此从品种选择和水肥管理、科学化学调控、科学选择种植模式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该技术在新疆更大范围快速推广应用,为新疆棉花单产、品质和效益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 实用技术
    郭莉莉, 谭军, 覃业盛, 梅正鼎, 何叔军, 戴恺, 荣伍, 杨彬, 李飞
    中国棉花. 2025, 52(2): 53-5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97
    湖南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替代种植棉花是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的经济、高效方法之一。经过多年实践,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研究创建了重金属镉污染耕地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同时实现棉花轻简、高产与镉富集的目标。从棉花播前准备、品种选择、直播技术、科学施肥、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棉秆处理等方面介绍该技术,为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高效、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 实用技术
    楚现周, 楚菲, 黄涛, 王玉辉, 熊万光, 李哲
    中国棉花. 2025, 52(2): 57-5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78
    棉花种子播种后会因各种原因造成田间出苗率低,给农户、种子企业带来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给棉花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分析了棉花种子收获、晾晒、加工、运输、储藏、播种环节对种子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
  • 实用技术
    张德政, 杨军, 闫得朋, 程慧煌, 曾小林, 钟敏, 聂太礼
    中国棉花. 2025, 52(1): 56-5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66
    为进一步推进赣北地区麦棉轮作生产机械化、轻简化,实现规模化种植,结合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从小麦和棉花的备耕整地、播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高产群体构建、采收等方面总结出了麦棉轮作规模化种植技术,以期为赣北及周边地区麦棉轮作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 实用技术
    黄凌洲
    中国棉花. 2025, 52(1): 59-6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69
    干旱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生产中发生最频繁、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春旱、夏旱、秋旱多有发生,平均发生频率在70%以上,多年平均气象干旱时间在140 d以上。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棉花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春旱保苗难,夏旱蕾脱落,伏旱果枝少,秋旱易早衰,均会对棉花生长、产量形成和纤维品质造成危害。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因干旱导致的棉花减产降质。因此,分析了安阳市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危害特点,从6个方面提出了预防补救措施,对安阳市及豫北地区棉花抗旱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实用技术
    张明军
    中国棉花. 2024, 51(12): 52-5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51
    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收益,增加农民收入,河北省沧县已推广棉花-西瓜套种多年。近年来,沧县积极推广棉花-西瓜套种绿色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合理选种、播前准备、播种、科学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地膜处理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
  • 实用技术
    张友昌, 张教海, 张海林, 张晓玲, 李林, 王孝纲
    中国棉花. 2024, 51(12): 54-5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102
    撂荒地一般都是山区的荒坡旱地、滩涂地或不宜种粮的重金属污染地。棉花是耐盐、抗旱的作物,在撂荒耕地扩种棉花,不但有利于解决撂荒地再利用的问题,还有助于生态恢复和农村地区的经济振兴。对湖北省撂荒地扩种棉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撂荒地植棉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从而为撂荒地扩种棉花提供指导。
  • 实用技术
    曾小林, 聂樟清, 吴振江, 刘为胜, 陈俊英, 江洪, 雷艳艳, 聂太礼
    中国棉花. 2024, 51(12): 56-5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59
    江西省棉花植棉历史悠久,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为综合提高植棉效益,利用上季棉秆,尝试在冬闲棉田套种荷兰豆。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优化了栽培条件,集成了棉花套种荷兰豆栽培技术。主要从荷兰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早熟棉花直播、棉田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为鄱阳湖植棉区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 实用技术
    王朝霞, 万金红, 黄振岭, 郑曰英, 李燕
    中国棉花. 2024, 51(11): 55-5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60
    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是确保棉花产量、品质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概述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意义、山东省德州市棉花种植中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从棉花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减药增效等方面总结了当地棉花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结合当前棉花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 实用技术
    张永刚
    中国棉花. 2024, 51(9): 40-4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87
    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县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发展多种作物套种,棉花与绿豆套种是当地总结出的1种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时空以及水、肥、气、热等资源,发挥立体种植的优势,可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近年来推广面积逐步增加。 为此,从种植模式、播前管理、播种方式、共生期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为该模式在当地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实用技术
    贾永庆, 刘文祥, 苗培增
    中国棉花. 2024, 51(9): 42-4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65
    科学开展旱作棉花栽培有利于节水减排和减少棉花生产用工,提高植棉效益,并为棉花生产简化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从棉花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喷施除草剂、选用抗旱高产品种、适时播种、加大行距、及早喷施缩节胺和叶面肥、适时喷施药肥和无人机化学催熟等方面总结了干旱年份冀南旱作棉花籽棉单产4 500 kg·hm-2栽培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示范效果。
  • 实用技术
    魏建华, 徐艳丽, 李根源, 孔德培, 何立胜, 侯立华, 何建军, 范术丽
    中国棉花. 2024, 51(8): 60-6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92
    通过2023年棉花多品种对比试验和大田示范,对早熟棉花品种中棉所125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的种植表现进行了综合评估。中棉所125在当地表现出早熟性好、高产潜力大、品质优良、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以及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总结出了中棉所125在昌吉州种植的关键技术,为该品种在当地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依据。
  • 实用技术
    杜玉倍, 楚宗艳, 汤玉煊, 常明娟, 吴超, 占亚楠, 刘素玲, 司啸宏, 周玉琴
    中国棉花. 2024, 51(6): 60-6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08
    近年来豫东地区棉花种植面积持续下滑,而开展棉花高效多熟种植,提高复种指数,是稳定植棉面积、提高棉农收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介绍了适宜豫东地区种植的棉花轮作套种模式及优点,包括“早熟棉 - 小麦”轮作模式、“棉花-西瓜”套作模式、“棉花-荷兰豆”套作模式、“早熟棉-花生-大蒜”套作模式。
  • 政策与述评
    郭燕云, 王雪姣, 黄娟, 李新建
    中国棉花. 2024, 51(5): 17-1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89
    根据新疆植棉区6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棉花生育时期、大田生长状况和气象灾情等,分析2023年新疆植棉气象条件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棉花生产趋利避害和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提供依据。
  • 研究报告
    王军, 张先亮, 贺昆仑, 王康文, 黄俊森, Nasre Ahmed, 高宇, 裴小雨, 任翔, 王星星, 臧新山, 马雄风, 高俊山
    中国棉花. 2024, 51(5): 20-2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7
    超声波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提高陈旧种子发芽率,调控作物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超声波处理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量的影响,明确超声波处理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以中棉113为试验材料,用频率40 kHz、功率200 W的超声波清洗器对中棉113的种子进行不同时间(20 min、30 min、40 min)处理,通过统计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胚根长度,明确超声波处理调控种子萌发的适宜时间;通过调查和测定超声波处理后种子的出苗情况和两叶一心期材料的鲜物质质量和干物质质量,评估超声波处理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声波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超声波处理30 min的最高,且该处理种子胚根长度显著增长,出苗状况最佳。超声波处理后,种子出苗加快,两叶一心期幼苗鲜物质质量和干物质质量均显著提高。研究明确了适宜条件的超声波处理对中棉113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其中30 min为频率40 kHz、功率200 W的超声波的适宜处理时间。这些结果可为超声波技术在棉花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研究报告
    秦都林, 徐勤青, 刘强, 聂军军, 于谦林
    中国棉花. 2024, 51(5): 25-2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3
    以鲁西南地区传统的蒜套移栽棉(蒜套棉花品种为瑞杂816和鲁棉研28号)为对照,研究了蒜套直播棉对棉花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不同种植密度对蒜套直播棉模式下鲁棉338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蒜套移栽棉相比,蒜套直播棉模式下鲁棉338的现蕾期、开花期和吐絮期有所延迟,但是棉花吐絮集中度明显提高。蒜套直播棉模式下鲁棉338省去了棉花育苗移栽工序和多次收花,其植棉纯收益比蒜套移栽棉提高7.7%~55.2%。在种植密度为4.50万~5.25万株·hm-2时,蒜套直播棉模式下鲁棉338的籽棉单产明显高于蒜套移栽棉,且以4.50万株·hm-2种植密度的纯收益最高。因此,在鲁西南棉蒜两熟区改蒜套移栽棉为蒜套直播棉模式是完全可行的,并且蒜套直播棉鲁棉338的种植密度宜为4.50万株·hm-2。这为促进鲁西南棉花轻简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 研究报告
    刘海蓉, 张仕明, 严建昌, 李徐翘楚, 卢建国, 朱虹, 李瑞
    中国棉花. 2024, 51(5): 29-3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91
    春季终霜冻害和低温冷害及其引发的病害是造成新疆阿克苏植棉区棉田大面积严重缺苗断垄、毁种重播的主要原因。 2023 年 4-5 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播种出苗期遭遇异常低温灾害天气,致使棉花补种和重播面积创历史之最。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 1991―2023 年阿克苏地区 4 个主产棉县市(库车市、阿拉尔市、阿瓦提县和阿克苏市)终霜日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播种出苗的影响;结合 2023 年当地气象条件,分析了当年苗期棉花冻害的成因、过程和影响。 结果表明:终霜冻害风险,中部阿克苏市植棉区最小,靠沙漠南部的阿拉尔市以及东部库车市植棉区较大;4 月终霜冻害发生概率,中部阿克苏市植棉区最低,南部阿拉尔市植棉区最高,南部阿瓦提县植棉区较高;阿拉尔市、阿瓦提县和阿克苏市的终霜日呈提前趋势,但偏晚年份时有发生,对棉花安全出苗构成威胁。 结合 2023 年苗期棉花冻害发生情况分析,建议当地不能因早春气温高就盲目过早播种棉花,而应根据气候变化规律及土壤特点趋利避害,在气象条件达到要求且较稳定时再播种。
  • 研究报告
    刘启侠, 王广春, 樊海潮, 张志恒, 陈福霞, 张桂花, 赵中亭
    中国棉花. 2024, 51(5): 41-4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98
    随着早熟大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中早熟棉花品种的普及,为研究蒜棉两熟种植的接茬机械直播、轻简化栽培管理提供了更多选择。通过对早熟大蒜后机械直播中早熟棉花、中熟大蒜后机械直播早熟棉花和育苗移栽蒜套棉(中熟大蒜间作中熟棉花)不同蒜棉两熟种植模式进行比较,探索适宜鲁西南气候条件的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中早熟棉机械直播、集中采收或机械化采收提供依据。结果:育苗移栽蒜套棉种植模式下籽棉单产为5 424 kg·hm-2,用工为175.6个·hm-2,物化投入为4 562元·hm-2,纯收益为17 486元·hm-2;早熟大蒜后机械直播中早熟棉花、中熟大蒜后机械直播早熟棉花种植模式下的籽棉单产分别为4 896、4 473 kg·hm-2,用工分别为91.2、81.7个·hm-2,物化投入分别为3 500、3 542元·hm-2,纯收益分别为20 692、18 258元·hm-2。结果表明,蒜后直播棉可明显减少管理用工,降低植棉物化投入,单产降低整体不明显,种植比较效益明显提高,且早熟大蒜后直播中早熟棉花相比中熟大蒜后直播早熟棉花在提高单产潜力、减少物化投入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有优势。综上,在菏泽市蒜棉两熟种植宜选择早熟大蒜后直播中早熟棉花模式。
  • 实用技术
    聂军军, 崔正鹏, 徐士振, 李振怀, 刘国栋, 张冬梅, 张艳军, 战丽杰, 孙琳, 聂阳, 李维江, 代建龙, 董合忠
    中国棉花. 2024, 51(5): 57-6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6
    为解决黄河流域一熟制棉田肥药膜用量大、比较效益低,以及传统两熟制棉田投入产出比高,但秸秆利用率低等问题,在山东省不同生态区试验示范了短季棉与大球盖菇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实现了产量和产值、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提升。 详细介绍了这一高效新模式的技术要点,比较了不同生态区大球盖菇产量与有效积温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其效益差异,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 政策与述评
    杨云峰, 邢茂德, 路雅洁, 耿军, 刘超, 刘萍
    中国棉花. 2024, 51(4): 9-1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50
    棉花单粒播种是实现棉花轻简化栽培的重要技术。 从理论基础、农艺、农机、良种加工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主要棉区棉花单粒播种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主产棉区棉花单粒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
  • 研究报告
    彭江良, 卢英, 陈平, 万瑜, 代君梅
    中国棉花. 2024, 51(4): 18-2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4
    在春季气候变暖背景下,2023年5月6日库车市出现历史最晚终霜,利用高空、地面和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数据及棉花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极端低温霜冻成因及其对棉花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季极端低温霜冻仍有发生。此次极端低温、霜冻天气是在有利环流形势和高、低层系统配合下,新地岛附近强冷空气经偏北路径向南疆盆地输送,使温度、气压梯度增大、锋区加强和冷高压主体翻越天山打通南、北疆而产生,霜冻前阿克苏西部高空有较强冷平流向下传递至阿克苏东部。在晴朗微风、干燥环境下,冷平流和辐射降温共同影响造成库车市极端低温霜冻发生;库车市低温、霜冻比相邻县影响大,已出苗棉花遭受霜冻或低温冻害,未出苗棉田出现烂种、烂芽,棉花五叶期较历年偏晚7~12d,后期须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和棉花田间管理,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棉花生产潜力。
  • 研究报告
    张玉博, 彭浩源, 周苗苗, 罗新宁
    中国棉花. 2024, 51(4): 41-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60
    以新陆中82号和塔河2号为材料,设置一膜3行(76 cm+86 cm+66 cm,平均行距76 cm,株距9.1 cm),一膜4行(76 cm+10 cm+76 cm+66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2.2 cm),一膜6行(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66 cm,平均行距38 cm,株距12.5 cm)3种模式,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南疆优化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个品种均在一膜3行配置下的棉花蕾铃数最多;干物质积累增长速度最大;籽棉单产最高,且与其他配置差异显著,其中新陆中82号为6 355.75 kg·hm-2,塔河2号为6 585.07 kg·hm-2;衣分在行距配置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一膜3行的种植模式更适合南疆的棉花主栽品种。
  • 盐碱地植棉
    刘国平, 李卫亮, 许明海, 麦麦提热夏提·木合塔尔
    中国棉花. 2024, 51(4): 49-5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5
    喀什地区是新疆南疆主要植棉区,棉花产量在新疆地市中居第2位。当地棉花主要是在盐碱地种植,不与粮争地,形成了很好的粮棉互补的局面。传统的盐碱地植棉通常采取大水压盐后播种再覆膜的技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对于南疆严重缺水的地区是不可持续的。探讨了喀什地区盐碱地棉花干播湿出水肥高效运筹管理技术,真正实现水肥一体化与节水灌溉的高效结合,为南疆乃至西北干旱地区盐碱地高效种植模式建立提供参考。
  • 盐碱地植棉
    李庆恩, 商娜, 闻小霞, 李晓宇, 李秋芝, 李海涛, 尉法刚, 杨中旭, 尹会会
    中国棉花. 2024, 51(4): 52-5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2
    为充分利用鲁西地区盐碱地资源,解决粮棉争地矛盾、棉花及粮食作物连作障碍问题,2020―2022年开展了棉花//鲜食玉米间作轮作试验,集成鲁西地区中轻度盐碱地棉花//鲜食玉米间作轮作技术。基于试验结果概述了鲁西地区中轻度盐碱地棉花//鲜食玉米间作轮作的适宜种植模式、播前准备、播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鲁西地区棉花//鲜食玉米间作轮作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 研究报告
    高婧, 李茂春, 毛荣, 张青, 井立军
    中国棉花. 2024, 51(2): 16-2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7
    利用1991―2022年新疆塔城地区主要植棉区代表站逐日气象要素数据及棉花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生长发育期气候条件和棉花生育期的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1―2022年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生长期气温、表层地温显著升高,积温呈增多趋势,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时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2)塔城地区植棉区≥10 ℃、15 ℃、20 ℃、25 ℃活动积温均呈增加趋势。(3)植棉区棉花全生育期平均为176.5 d,各生育时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全生育期每10年延长1.89 d。(4)温度是影响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各生育时期变化和生育进程的主导因子,降水量和日照时间的异常变化对棉花出苗―现蕾阶段的生长发育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研究报告
    彭小峰, 张选, 彭延, 刘素华, 黎蓉, 孔宪辉, 艾尼玩尔·黑里力, 魏传井
    中国棉花. 2024, 51(2): 24-2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18
    为探讨辐照诱变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自育的2个棉花品系“三师21009”和“三师21032”为材料,采用0 Gy(对照)、150 Gy、200 Gy、250 Gy 4个辐射剂量(比释动能)的60Co-γ射线对种子进行辐照诱变,调查不同辐射剂量种子在光照培养室中的第5天萌发率、第10天萌发率、第18天存活率及幼苗下胚轴长、主根长和须根数量,调查种子在农田的出苗率和死亡率,采用二项分布假设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将辐照后的种子种植在农田中,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且低于光照培养室的发芽率,幼苗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光照培养室中,150 Gy辐射剂量提高种植第5天的种子发芽率,但第10天时150 Gy和200 Gy辐射剂量的种子萌发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250 Gy辐射剂量对第10天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辐射剂量对棉花下胚轴、主根和侧根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60Co-γ射线完全抑制“三师21032”部分种子侧根的生长。适宜的萌发环境有助于保留更多辐照变异资源,200~250 Gy辐射剂量对棉花种子的萌发和根生长影响较大,辐照影响棉花幼苗下胚轴长、主根长和须根数量,进而影响棉花的成苗率。
  • 标准与技术规程
    戴恺, 郭莉莉, 何叔军, 丁世勇, 王家珍, 袁国飞, 李彩红, 刘冰蕾, 赵瑞元, 李飞, 梅正鼎
    中国棉花. 2024, 51(2): 38-4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14
    棉花-马铃薯轮作模式对提高棉田综合效益、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湖南冬作马铃薯种植习惯,结合湖南棉花轻简栽培技术研究成果,提出了棉花-马铃薯轮作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符合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农业发展方向,对棉花-马铃薯轮作标准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盐碱地植棉
    秦都林, 徐勤青, 张杰, 于谦林, 孙玮琪, 张莉, 杨久涛, 金维贤, 王桂峰, 魏学文
    中国棉花. 2024, 51(2): 42-4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91
    以一熟春棉(鲁棉研37号)为对照,研究棉饲两熟模式下3种不同种植密度(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对早熟棉鲁棉532棉田周年产量和效益,及其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饲两熟模式下鲁棉532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与一熟春棉相比,鲁棉532棉饲两熟模式虽然棉花产量降低9.1%,但周年总投入降低了8.0%,周年纯收益显著提高了67.5%;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显著减少,但是单位面积总铃数与春棉相当;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透光率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含盐量和pH降低,但与春棉差异不显著。棉饲两熟模式下,适当增大鲁棉532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增加群体总铃数,从而提高籽棉产量和周年效益。当棉花密度为9.0万株·hm-2时,周年收益、籽棉产量、总铃数和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分别比7.5万株·hm-2、10.5万株·hm-2提高5.4%、4.5%,5.0%、4.1%,40.6%、6.6%和8.4%、18.7%。不同种植密度对土壤理化性状无显著影响。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低产棉田按棉饲两熟种植鲁棉532,宜选择9.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
  • 研究报告
    王俊铎, 龚照龙, 梁亚军, 刁于和, 刘海明, 李雪源, 郭江平, 严伟龙, 耿世伟, 郑巨云
    中国棉花. 2024, 51(2): 4-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05
    为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源棉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2022年设计了随机区组对比试验。对照(CK)为当地常规施肥处理;T1: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T2: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双澡菌露200”;T3: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酶力康”。通过2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微生物菌肥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的生长,提升整齐度、株高、果节数、花位和铃位,其中以T1处理促进棉花生长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下,源棉8号的小区株数、单株结铃数、666.7 m2皮棉和籽棉产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体表现为T1>T3>T2>CK,其中T1处理下棉花皮棉及籽棉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6.32%、19.60%。说明施用这些微生物菌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植株生长,缩短生育期,还能协调其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皮棉和籽棉单产,其中以施用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效果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