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戴瑞玉,于建芝. 探讨我国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途径[J]. 中国棉花加工,2012(3):43-44.
[2] 刘嘉嘉,黄福江. 新疆棉花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J]. 棉花科学,2022,44(5):15-19.
[3] 刘一江,都林娜,康华靖. 微生物菌剂对水稻植株性状、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9,25(6):39-42.
[4] 万水霞,李帆,王静,等. 微生物菌剂对青梗菜土壤理化性质及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4):160-162.
[5] 孙子欣,蔡柏岩. 连作对土壤微生物菌群影响及修复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2022,38(6):7-13.
[6] 曹松华. 两种微生物菌剂对棉花防病增产效果研究[J].新疆农业科技,2020(2):42-43.
[7] 王凡,邵青龙,张栋海,等. 2 种微生物菌剂对棉花农艺性状和黄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J]. 新疆农垦科技,2020,43(11):38-40.
[8] 宋以玲,于建,陈士更,等.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棉花生理特性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化学性质的影响[J]. 土壤,2019,51(3):477-487.
[9] 柳晓磊,齐钊,闫臻,等. 复合微生物菌剂与氨基酸水溶肥组合施用对香蕉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1):151-158.
[10] 张若薇,陈玉兰,赵达君.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 智慧农业导刊,2023,3(6):1-5.
[11] 赵岩,陈学庚. 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展望[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23,35(1):1-8.
[12] 严进根, 周明. 新疆棉花产业稳步发展之思考[J]. 中国纤检,2023(2):40-42.
[13] 王金刚,姜艳,田甜,等. 减氮配施生物刺激素对棉花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J]. 棉花学报,2021,33(3):209-223.
[14] 汪苏洁,贵会平,董强,等. 有机肥替代对棉花养分积累、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棉花学报,2021,33(1):54-65.
[15] 徐景丽,李亚兵,胡大鹏,等. 缓释氮肥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棉花学报,2020,32(1):42-51.
[16] 罗静静,刘小龙,李克梅,等. 几种微生物菌剂对连作棉田枯黄萎病的防病效应[J]. 西北农业学报,2015,24(7):136-143.
[17] 杨路. 微生物菌剂滴灌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农村科技,2020(2):29-32.
基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科技局“生物技术(微生物菌剂) 在六师主要作物上的示范推广”(2216);新疆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阿克苏综合试验站
{{custom_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