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庞立根, 陈杰, 郭明捷, 贾朋东, 王智, 熊万光
    中国棉花. 2022, 49(6): 21-2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09
    创棉509在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春播生育期136 d,株型松散,Ⅱ式果枝,株高74.6 cm,霜前花率100%,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型品种要求。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等特征特性及主要的栽培技术措施。
  • 政策与述评
    贵会平, 席育贤, 张恒恒, 庞念厂, 李雪源, 赵战胜, 秦江鸿, 王香茹, ​董强, 宋美珍, 张西岭,
    中国棉花. 2022, 49(7): 1-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57
    “宽早优”植棉模式是通过“宽等行、降密度、壮植株、增株高”创建高光效群体结构,促进棉花早发早熟及集中成熟,以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新模式。与传统“矮密早”模式相比,“宽早优”模式具有增温增光、减药节本、增产增效、绿色优质四大优势,有利于促进新疆风险棉区变为稳产棉区、棉花品质由一般变为优良、中产棉田变为高产棉田、变订单生产为现实的四大转变。基于“宽早优”的栽培理论研究及其在新疆的推广应用,分析概述了“宽早优”植棉四大优势和四大转变,以期为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实用技术
    席育贤, 李琴, 李代阔, 李军华
    中国棉花. 2022, 49(7): 38-4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68
    分析塔河2号2020―2021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高产示范田创建中的表现,从适宜播种期、种植密度、科学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其在当地的优质高产机采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为推进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庞立根, 陈杰, 贾朋东, 郭明捷, 熊万光, 王智
    中国棉花. 2022, 49(8): 33-3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12
    创棉518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创棉518在西北内陆棉区春播生育期118 d,株型紧凑,株高73.05 cm,第一果枝节位5.1;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20年生产试验中,创棉518每666.7 m2平均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94.5 kg、186.2 kg、176.7 kg。纤维品质达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型品种要求。
  • 政策与述评
    马雄风, 王占彪, 郑苍松, 王文魁, 郭志刚, 孔德培, 代帅, 张先亮, 冯文娟, 李伟, 徐开杰, 李彤, 刘胜利, 李付广
    中国棉花. 2022, 49(9): 1-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05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南疆地区现有植棉面积约146.67万hm2(约2 200万亩),多为棉花单作的“一年一熟”种植制度,将其创新为棉花-小麦-棉花轮作的“两年三熟”种植制度,具有年增种66.67万hm2(1 000万亩)冬小麦的潜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创新技术。当前“两年三熟”种植制度在南疆地区已具备发展条件,初步形成了“接茬明确、效益显著、适应性强”的配套技术体系。后续将围绕“两年三熟”种植制度发展目标,在种植制度区划、品种筛选与技术研发、节水技术创新集成、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创建等方面持续攻关,扩大“两年三熟”种植面积和影响力。总之,“两年三熟”种植制度是优化调整南疆地区种植结构的科学尝试,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朱家辉, 阿里甫, 孔杰, 王为然, 宁新民, 王萌
    中国棉花. 2022, 49(5): 19-2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43
    新6015于2021年8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较对照增产明显,按新疆棉花品种审定标准纤维品质达Ⅰ型品种标准,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介绍了新6015的选育过程、主要形态与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适宜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等。
  • 研究报告
    郑德有, 顾爱星, 左东云, 王巧莲, 张友平, 吕丽敏, 程海亮, 宋国立
    中国棉花. 2022, 49(5): 14-1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17
    为筛选出在温室育苗情况下能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化学药剂组合,解决棉花温室育苗苗病频发问题,保障温室内培育出棉花壮苗和后续的分子生物学试验,选取5种杀菌剂嘧菌环胺、宁南霉素、吡唑醚菌酯、乙蒜素和春雷霉素,分别对棉花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7号生理小种菌株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室内盆栽试验防治效果(防效)测定;筛选出防效较好的宁南霉素和乙蒜素分别和乙烯利、萘乙酸、苄氨基嘌呤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拌种,进行室内盆栽试验测定防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宁南霉素毒力最强,致死中浓度(EC50)为8.034 mg·L-1;乙蒜素次之,EC50为16.048 mg·L-1。盆栽试验的防效测定结果也表明,单用杀菌剂拌种时,宁南霉素和乙蒜素的防效较好(出苗后7 d时分别为68.24%和50.88%)。在与3种生长调节剂混配时,出苗后15 d时组合防效达到高峰,其中萘乙酸与宁南霉素组合的防效最好,可达84.65%,且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综上,在温室育苗时可使用萘乙酸与宁南霉素组合拌种防治棉花枯萎病。
  • 研究报告
    杨玉莹, 于海艳, 肖海兵
    中国棉花. 2022, 49(7): 10-1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72
    为了探索棉田莎草杂草的高效防除技术,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设置30%(质量分数,下同)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5%草甘膦二甲胺盐水剂、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均以柴油为溶剂),以及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以水配制成药液)处理,分别对棉田莎草进行茎叶涂抹,调查其防除效果(防效),并观察因涂抹失误引起的棉花药害。涂抹药剂后20 d,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5%草甘膦二甲胺盐水剂和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的相对株防效分别为97.3%、99.7%和96.5%,均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药后10 d,这3种药剂的目测防效和相对株防效均已超过90%;药后3 d、7 d,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5%草甘膦二甲胺盐水剂的目测防效以及死草速度明显优于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从涂抹失误造成的棉花药害来看,在涂抹时切勿接触到棉花茎叶,且应考虑采用安全性高的助剂。综上,从对棉田莎草的防效考虑,使用草甘膦二甲胺盐、苄嘧磺隆、草甘膦异丙胺盐涂抹为佳。
  • 政策与述评
    赵晓雁, 周曙霞, 谷洪波
    中国棉花. 2022, 49(5): 4-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232
    三系杂交棉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简要回顾了新疆陆陆型三系杂交棉、海陆型三系杂交棉和陆海型三系杂交棉的研究历程与主要进展,总结了相关杂交制种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制约新疆三系杂交棉发展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育种建议。
  • 实用技术
    李天义, 曹娟, 张朝晖, 李军华, 田西京, 余智斌
    中国棉花. 2022, 49(7): 30-3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78
    介绍了陆地棉品种塔河2号在新疆南疆种植的产量和品质表现,并从选择土地、播期、合理密植、适量调控、不同生育时期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为其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政策与述评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业农村部棉花专家指导组
    中国棉花. 2022, 49(8): 3-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22
  • 政策与述评
    丁丽丽, 李贤超
    中国棉花. 2022, 49(8): 1-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24
    介绍了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重大病虫害前期发生情况,结合当前气候特点、作物结构等因素,分析下阶段病虫害发生趋势并提出防治建议,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花铃期防病虫、保蕾铃提供参考。
  • 政策与述评
    郑巨云, 龚照龙, 梁亚军, 钱帅帅, 张泽良, 李雪源, 王俊铎
    中国棉花. 2022, 49(5):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225
    棉花品种直接关系到机采棉高质量发展。确定品种选育评价指标对机采棉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从生育进程指标、株型结构性状、集中成熟性状、叶片及脱叶催熟性状、采净率相关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和抗逆性状等方面对新疆机采棉品种选育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为新疆机采棉品种选育提供指导。
  • 乡村振兴
    牛娜, 刘明云, 张信甫, 曹志红
    中国棉花. 2022, 49(7): 44-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02
    介绍了山东省无棣县西小王镇通过发展基础建设、促进植棉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深化产业融合、争取政策扶持、深挖行业潜能等措施建设棉花产业强镇,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促进棉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此带动乡村振兴。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朱继杰, 王士杰, 赵红霞, 贾晓昀, 李妙, 王国印
    中国棉花. 2022, 49(5): 25-3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241
    冀丰1458在2018―2019年参加河北省机采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于2019―2020年参加河北省春播露地棉品种区域试验,并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主要介绍了冀丰1458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 研究报告
    王洪彬, 张东风, 贺立强, 黄丽叶, 刘铨义, 张文
    中国棉花. 2022, 49(6): 1-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02
    2020年于新疆奎屯垦区试种了4个棉花杂交F2材料(中棉所86 F2、QS杂-16 F2、鲁棉研24号F2和鑫瑞819 F2)和2个常规棉品种(惠远720和新陆早61号),以单株为单位进行纤维品质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杂交F2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伸长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短纤维率3项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常规种纤维品质更能保持较好的一致性;杂交F2更易表现出1项或数项纤维品质指标变异系数较大的现象。鑫瑞819 F2与对照惠远720及其他杂交F2相比纤维品质相对一致,这说明可筛选出各项纤维品质指标较整齐的甚至某些纤维品质指标一致性优于常规种的棉花杂交F2用于大田生产。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李豪, 黄磊
    中国棉花. 2022, 49(7): 16-1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73
    2016―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组区域试验表现:庄稼汉701在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生育期123 d,植株塔形,Ⅱ式果枝,较紧凑,单株结铃5.7个,铃重5.4 g,籽指8.7 g,衣分45.7%,霜前花率94.3%,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 752.00 kg·hm-2、2 171.25 kg·hm-2和2 065.50 kg·hm-2。简要介绍了棉花品种庄稼汉701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 棉区瞭望
    郑俊, 李林
    中国棉花. 2022, 49(6): 41-4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71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良种繁育的条件及现状,并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良种繁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加强种子生产的监督管理、提升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棉花种子生产技术水平、健全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棉花良种繁育体系等建议,为当地棉花良种推广应用和棉花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实用技术
    李慧琴, 王潭刚, 孔宪辉
    中国棉花. 2022, 49(6): 36-3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80
    分析了新疆南疆棉花“滴水出苗”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提高整地质量、做好土壤封闭、整地速度与播种速度相适配、规范播种作业质量、播种后及时铺管滴水、确保滴灌压力均匀一致、适量滴水等方面提出了技术建议,旨在推动棉花“滴水出苗”技术在南疆的推广应用,缓解新疆南疆耕作区春季用水紧张。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吴芸紫, 郭志明, 赵世春, 胡爱兵, 张华, 文守清, 张贤红
    中国棉花. 2022, 49(6): 24-2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18
    荆棉91是荆州农业科学院以173-1为母本,以JZHR9999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经过连续定向系统选择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2019-2020年长江流域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生育期104 d,株高94.2 cm,Ⅲ式果枝,铃重5.3 g,衣分40.5%,籽指11.1 g,霜前花率95.6%;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07.0 kg、83.9 kg和80.5 kg。介绍了荆棉9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