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5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15
  

  • 全选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 何庆雨, 孙君灵, 彭凯, 张鹏飞, 黄殿成
    中国棉花. 2025, 52(9):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棉所N828(审定编号:国审棉20241048)于202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在2021―2022年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常规机采组区域试验中主要表现:全生育期130d;幼苗生长健壮,出苗整齐,长势稳健,后期不早衰,吐絮集中,含絮适中;株型较松散,株高76.9 cm,果枝较长,茎秆较粗壮,茸毛中等,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第一果枝节位5.8,单株结铃6.5个,铃卵圆形,铃重6.3 g,衣分41.9%,霜前花率98.5%;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4 mm,断裂比强度29.6 cN·tex-1,马克隆值4.3,断裂伸长率6.1%,反射率79.6%,黄色深度8.1,长度整齐度指数84.2%,纺纱均匀性指数148,纤维品质Ⅲ型;2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单产分别为5 764.5 kg·hm-2、2 420.9 kg·hm-2和2 385.8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49增产11.2%、12.9%和12.8%。主要介绍了中棉所N828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种植区域及栽培要点等,为品种推广及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 柴莉英, 马宝玲, 孔德培, 张珂珂, 李慧, 周关印
    中国棉花. 2025, 52(9): 4-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棉620(国审棉20243019)于2024年12月通过审定。其在2021―2022年新丰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棉花品种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中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春播生育期132 d,株型较松散,株高81.3 cm,单株结铃6.5个,铃重5.9 g,籽指10.7 g,衣分41.9%;在2022年生产试验中的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单产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49增加11.3%、12.6%和12.0%;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Ⅰ型要求。它适宜在西北内陆南疆、东疆早中熟植棉区春播种植,但不宜在黄萎病重病地种植。主要对中棉62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关键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
  • 郭明捷, 庞立根, 贾朋东, 黄涛, 陈杰, 王智, 庞团结, 王伟亮, 王建胜, 李万明
    中国棉花. 2025, 52(9): 8-1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棉68(国审棉 20242001)在西北内陆棉区绿色通道早熟常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为春播生育期118 d,株型较紧,株高 72.6 cm,Ⅱ式果枝,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型品种要求。主要对该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等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 郭明捷, 庞立根, 贾朋东, 黄涛, 陈杰, 王智, 庞团结, 王伟亮, 李万明
    中国棉花. 2025, 52(9): 13-1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棉69(审定编号:国审棉 20242002)在西北内陆棉区春播生育期118 d,株型较紧凑,株高 73.6 cm,Ⅱ式果枝,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较大,叶色绿;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Ⅰ型品种要求;在 2021―2022年西北内陆棉区绿色通道早熟常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2 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单产分别比对照品种新陆早61号增加 7.7%、9.8%和 8.8%。 主要对该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等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
  • 王旭文, 余渝, 刘丽, 司爱君, 孔宪辉, 赵福相, 乔金鑫, 韩万里, 王刚
    中国棉花. 2025, 52(9): 18-2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垦M2070(国审棉 20241001)于2024 年 12 月通过审定。 该品种出苗较好,长势较强,整齐度较好,不早衰,吐絮畅且集中, 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品种要求。2022―2023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常规机采品种区域试验中,新垦M2070的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402.4 kg、168.3 kg 和 166.7 kg,分别比对照新陆早 61 号增产 10.1%、9.3%和 9.4%。 对新垦M2070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概述,并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马晓梅, 董承光, 周小凤, 王新, 田琴, 李保成
    中国棉花. 2025, 52(9): 22-2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垦M219于202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春播种植。其生育期为117 d,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的Ⅱ型品种标准,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21―2022年西北内陆早熟棉区常规棉联合体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单产分别比对照新陆早61号增产9.1%、9.5%和9.0%。对新垦M21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介绍,为其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孙绘健, 罗静, 杜珊珊, 王东力, 何忠盛
    中国棉花. 2025, 52(9): 25-2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陆中121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新陆中42号与巴5355为亲本选育而成的非转基因常规陆地棉品种,2024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243016)。该品种长势较好,株型松散,茎秆较粗壮,叶片中等大小,吐絮畅,适合机械采收,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Ⅲ型品种标准。2021―2022年西北内陆棉区“兴疆联合体”区域试验中,新陆中121的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05.3 kg、174.7 kg和171.7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9增产8.7%、9.9%和9.6%。在介绍新陆中121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基础上,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 杨芮, 曾庆涛, 王政洋, 逯涛, 张文, 赵富强
    中国棉花. 2025, 52(9): 28-3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ZZ1786棉花品种于2024年9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长势较强,整齐度好,不早衰,吐絮畅且集中,纤维品质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审定要求。2019―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机采棉组区域试验中,其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73.6 kg、162.5 kg和160.3 kg,均比对照新陆早61号增产5%以上;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 mm,断裂比强度32.6 cN·tex-1,马克隆值4.2。对ZZ178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概述,并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归纳,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姚青青, 邓永明, 赵翔, 马建新
    中国棉花. 2025, 52(9): 32-3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陆中81号由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2016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陆中81号在2012―2013年国家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中的主要表现:春播生育期137 d,单株结铃6.5个,铃重5.5 g,衣分43.9%;植株塔形、较松散,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单产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9增加12.0%、13.9%、15.6%。对新陆中81号的选育过程、特性特征、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王宁, 张逸彬, 石建斌, 许庆华, 严根土
    中国棉花. 2025, 52(9): 35-3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棉所9D05于202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其春播生育期为116 d;茎秆较粗壮,吐絮集中,适合机采;纤维品质达到Ⅱ型;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比照品种增产4.8%、8.5%和7.8%。介绍了中棉所9D0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病性以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等,为其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孙璐, 杨玉枫, 崔新豫, 路正营, 尹国, 崔红印, 周华, 李世云
    中国棉花. 2025, 52(9): 39-4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逐渐向“机械化”转变,选育机采棉品种成为棉花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以棉花品系邯536为母本和转基因抗虫棉邯258为父本,培育出邯505,并于2022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审棉20220011)。在2019―2021年河北省机采棉组区域试验中,该品种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产量分别为260.0 kg、105.5 kg,分别较对照石抗126增产7.0%和13.3%。对邯50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与配套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其“机械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 韩秋成, 崔明晖, 张玉娟, 马卫军, 任爱民
    中国棉花. 2025, 52(9): 44-4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邯棉18号(国审棉20241006)于202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邯棉18号属于转基因中熟常规棉花品种,春播生育期119d,株型较紧凑,株高102.5 cm,第一果枝节位7.0,单株结铃15.8个,铃重6.4 g,衣分39.6%,籽指11.1 g,霜前花率92.9%,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等,并简述了其田间栽培技术要点。
  • 张玉娟, 任爱民, 韩秋成, 崔明晖, 马卫军
    中国棉花. 2025, 52(9): 48-5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邯杂棉15号是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231024)。该品种在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18 d,株型较松散,株高约为108.55 cm,果枝较长且较平展,茎秆较粗壮,茸毛较多,叶片较大,叶色中等;第一果枝节位约为6.65,单株结铃18.85个,铃卵圆形,铃重6.6 g,衣分40.55%,籽指10.95 g,霜前花率93.4%;出苗好,长势较强,整齐度较好,不早衰,吐絮畅。介绍了邯杂棉15号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等,并简述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袁松波, 杨保新, 刘淑红, 安洋洋, 李翠芳
    中国棉花. 2025, 52(9): 52-5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邯棉3011于2022年分别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与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山东省植棉区春播种植。该品种高抗枯萎病,耐病黄萎病,抗棉铃虫。2021年河北省春播常规棉组生产试验中,其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40.0 kg、96.1 kg和87.6 kg,分别比对照冀丰1271增产7.0%、11.6%和10.0%。2021年山东省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其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76.5 kg、114.0 kg和110.0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6.1%、4.1%和5.1%。对邯棉301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概述,并对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任爱民, 张玉娟, 韩秋成, 崔明晖, 马卫军
    中国棉花. 2025, 52(9): 56-5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棉11号于 2024 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对其选育过程进行了简述, 并结合2021-2022 年河北省春播杂交棉区域试验数据,对其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及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
  • 王承强, 杜斌, 田楠, 刘霞, 白玉林
    中国棉花. 2025, 52(9): 60-6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5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