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延杰, 邵蓉蓉, 于家川, 廖培旺, 张爱民, 宋科
中国棉花. 2025, 52(10): 61-67.
针对棉花打顶农艺要求,研究机械打顶、化学封顶和人工打顶3种不同打顶方式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为山东省滨州市植棉区合理选择打顶方式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2024年在山东省滨州市开展打顶方式试验,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所100,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机械打顶设置30 mm、50 mm、70 mm和100 mm 4种打顶长度,且设置顶芽回收对比处理;为模拟机械打顶对棉株造成的损伤,采用人工方式按照棉株高度从高到低对棉花进行去除“1心、1叶+1心(传统人工打顶)、2叶+1心、3叶+1心、4叶+1心”操作;设置打顶长度70 mm晚7 d机械打顶对比处理。化学封顶采用甲哌钅翁,喷施剂量为180 g·hm-2。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产量与纤维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打顶、化学封顶和以人工打顶为基准的晚7 d机械打顶的籽棉单产差异不大,都接近5 000 kg·hm-2;机械打顶顶芽回收处理较不回收处理籽棉单产明显增加,3组回收处理的综合得分高于不回收处理;人工打顶和化学封顶的棉花综合品质差异明显;以人工打顶为基准的晚7 d机械打顶棉花综合品质最好。初步认为,在滨州市及在气候条件相似的其他地区,棉花生产可采用机械打顶,适宜时间为晚于人工打顶7 d,打顶长度可设置为7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