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4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4-15
  

  • 全选
    |
    政策与述评
  • 李贤超, 丁丽丽, 张强, 李红, 朱玉永, 余璐, 田英, 马江锋, 赵冰梅, 王林
    中国棉花. 2022, 49(4): 1-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加强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病虫害防控的指导,总结了近期会商预测的2022年棉花病虫害发生趋势及其依据。综合分析2021年秋季棉花病虫害越冬基数、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种植结构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预计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主要病虫害整体中等发生,局地偏重发生,累计发生165.33万公顷次。其中:虫害发生130.66万公顷次,病害发生34.67万公顷次;棉花蚜虫、棉叶螨、棉蓟马中等偏重发生,棉花蚜虫在局地有重发趋势;棉铃虫、棉盲蝽偏轻发生;苗期病害局地中等发生;黄萎病中等发生,局地偏重发生;枯萎病中等偏轻发生。
  •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中国棉花. 2022, 49(4): 3-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崔玉玲, 马雷凯, 李阿桥, 阿吉古丽·沙依提, 王森, 吉春容
    中国棉花. 2022, 49(4): 6-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气象大数据+棉花科创助农平台”的全面建设,实现了多源融合5 km气象实况分析产品、农用天气格点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等技术,利用手机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信息发布渠道向广大新疆棉农提供了棉花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动态气象保障服务;组建新疆棉花气象科技服务团队,举办“棉花气象为农服务技术论坛”,为棉花气象助农服务提供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创建全国首家棉花”气象科技小院”,致力于棉花生产全过程精细化、定制化智慧农业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棉花高产栽培管理等技术培训,推动新疆棉花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 研究报告
  • 范道冉, 王晓宇, 刘林杰, 葛群, 龚举武, 李兴河, 李俊文, 刘爱英, 石玉真, 巩万奎, 商海红, 潘境涛, 袁有禄
    中国棉花. 2022, 49(4): 10-1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揭示高产优质棉花品种的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筛选高产优质的陆地棉新品系,以纤维品质优异的中棉所127与高产的中棉所60杂交并自交构建的F2、F2∶3分离群体和重组自交系F6∶8群体为材料,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对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在3个群体中均与衣分呈极显著负相关,断裂比强度在2个低世代群体中均与衣分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在3个群体中均和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铃重与其他各性状在3个群体中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F2和F2∶3群体断裂比强度均与衣分呈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F2群体中,断裂比强度对衣分的直接负效应最大;F2∶3群体中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对衣分的直接效应均为负,其中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直接效应最大。综合简单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认为,主要的品质性状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与产量性状衣分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通过对重组自交系F6∶8群体和F2、F2∶3分离群体的表型数据分析,筛选出8个从低世代分离群体到重组自交系群体均表现稳定,衣分较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在29.1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在29.80 cN·tex-1以上的优质品系,为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的选育及基础研究提供了资源材料。
  • 李鹏飞, 冯宏祖, 王兰, 张怡雯, 白顺心
    中国棉花. 2022, 49(4): 18-2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药剂的田间推荐使用剂量,通过无人机喷施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和螺虫·噻嗪酮悬浮剂3种药剂,测定其对不同发生程度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防效),为明确无人机施药防治南疆不同发生程度棉花蚜虫的效果和关键时期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在药后3 d、7 d和14 d,3种药剂对棉花蚜虫轻度发生区(0%<蚜害指数≤25%)的防效均最高,对中度发生区(25%<蚜害指数≤50%)的防效次之,对极严重发生区(75%<蚜害指数≤100%)的防效最差。表明随着棉花蚜虫发生程度的加重和3种药剂用药量的增加,对棉花蚜虫的防效却在降低;在棉花蚜虫轻度、中度发生期进行无人机喷药防治,效果好且用药量低。
  • 严玉萍, 冯振秀, 方瑞, 杨芳芳, 曹阳, 张燕, 朱波, 王娟
    中国棉花. 2022, 49(4): 22-2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地膜植棉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产生的地膜污染对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彻底解决残膜污染问题、推广应用无膜栽培技术,于2018年选择4个棉花材料(早熟品种新陆早82号、Y21和早中熟品系17-7、863)和1膜6行宽窄行种植、1膜3行种植模式进行无膜棉品种和种植模式筛选,2019年和2020年连续2年以筛选出的品种和种植模式开展了棉花无膜栽培示范。2018年结果表明,在博乐无膜栽培应采用1膜6行宽窄行种植模式,选用生育期120 d左右的早熟品种(新陆早82号),以利于正常吐絮。从2019年和2020年示范的棉花整个生育期看,无膜栽培成功的关键在于保苗和苗期的促早熟管理措施,无膜条件下通过浅埋滴灌带干播湿出,可使保苗率在85%以上,且后期应适时早停水促早熟。新陆早82号在无膜栽培下的2年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 417.50 kg·hm-2,平均皮棉产量为1 852.57 kg·hm-2;无膜栽培的黄萎病发病率高于有膜栽培,表明无膜栽培时要选择抗病性较好的棉花品种;棉花纤维品质高于有膜栽培。综上,在博乐无膜栽培棉花是可以正常吐絮、采收的,且能保证一定的产量;但是产量比有膜栽培相对减少,因此须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无膜栽培为提高博州棉花品质提供了新的栽培模式。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 郑志鸿, 王宁山, 鲍健, 艾尼江, 杨永林, 冯国礼
    中国棉花. 2022, 49(4): 27-3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17―2021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581个棉花品种(系)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进行分析,为新疆棉花抗病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81个品种(系)中未出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免疫的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且稳定,达到抗级及以上的占比在90%以上,其中2019年早中熟棉、2020年早熟棉和早中熟棉、各年彩色棉和长绒棉中抗级及以上的品种占比均为100%;除参试长绒棉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外,早熟棉、早中熟棉和彩色棉品种(系)均以耐病为主,5年中耐病的品种(系)平均占比为60.0%;长绒棉和早中熟棉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总体抗性优于早熟棉,不同年份间彩色棉的黄萎病抗性波动较大。所有参试品种(系)的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远大于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和总体枯黄萎病兼抗指数(rFV),各年份均表现为rF>rV>rFV。可见,筛选出抗黄萎病的品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审定双抗棉花品种的关键。
  • 代帅, 吕宇龙, 李添卫, 孟永明, 任翔, 梅峥, 张先亮, 马雄风
    中国棉花. 2022, 49(4): 32-3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7700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 d,株高67.05 cm,Ⅱ式果枝;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8―2019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380.5 kg·hm-2、2 272.5 kg·hm-2和2 250.0 kg·hm-2。介绍了中770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 范术丽, 马启峰, 乔凯凯, 王龙
    中国棉花. 2022, 49(4): 34-3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中棉EB001于2021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南部、江苏淮河以北植棉区夏播种植。其早熟性好,纤维品质优良,吐絮畅,易收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在介绍中棉EB001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关键栽培技术。
  • 裴文锋, 郭宝生, 吴嫚, 赵存鹏, 张兵兵, 李丹, 耿军义, 于霁雯
    中国棉花. 2022, 49(4): 38-4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B821是低酚、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生育期118 d左右,植株塔形,结铃性较强,单株结铃数17.2,铃重5.2 g,籽指10.3 g,衣分40.0%,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8―2019年冀中南春播常规低酚棉组区域试验中,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较对照邯无198分别增加2.4%、7.4%、6.0%。主要介绍了GB82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 冯振秀, 朱波, 曹阳, 严玉萍, 张燕, 方瑞, 于成龙, 曾晓菲
    中国棉花. 2022, 49(4): 41-4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五师16-13在西北内陆棉区春播生育期121 d,株型较紧凑,Ⅱ式果枝,单株结铃数7.7,铃重5.4 g,衣分41.8%,籽指9.9 g,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国家Ⅱ型棉花品种标准。2018―2019年区域试验中的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536.5 kg·hm-2、2 313 kg·hm-2和2 266.5 kg·hm-2。简要介绍了五师16-1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 实用技术
  • 王智华, 苗兴武, 代建龙
    中国棉花. 2022, 49(4): 43-4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改变黄河三角洲地区传统棉花种植制度,充分利用农业资源,自2019年开始示范推广饲用小黑麦与早熟棉花品种鲁棉532接茬复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介绍了鲁棉532在黄河三角洲棉区棉饲两熟模式中的生育期、产量、抗病性等,并从确保密度、统筹施肥、简化整枝、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为棉饲两熟生产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其他
  • 《中国棉花》编辑部
    中国棉花. 2022, 49(4): 3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学会活动
  • 中国农学会
    中国棉花. 2022, 49(4): 45-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