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4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2-11-15
  

  • 全选
    |
    研究报告
  • 耿立格, 鹿秀云, 郄彦敏, 王新栋, 孙娟, 牛雪婧, 王丽娜
    中国棉花. 2022, 49(11): 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岛棉具有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抗逆等优点,创制带有海岛棉优异基因的棉花新种质,一直是陆地棉种质创新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海岛棉染色体置换系与陆地棉随机交配群体是具有陆地棉背景而携带众多海岛棉基因的遗传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为筛选抗、耐棉花黄萎病的新种质,采用温室苗期切根接种法和田间病圃成株期鉴定方法,对海岛棉染色体置换系与陆地棉随机交配群体RMBUP-C4S5的148个株系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温室苗期切根接种法鉴定结果显示,鉴32、鉴49、鉴59、鉴62、鉴78、鉴83、鉴84和鉴85共8个株系表现为耐黄萎病,相对病情指数(相对病指)为30.0~33.9,占鉴定株系的5.4%;抗黄萎病对照中植棉2号相对病指为34.1,高于上述8个耐黄萎病株系,表现为耐黄萎病。对8个苗期耐病、8个感病的RMBUP-C4S5株系进行田间病圃成株期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鉴78、鉴85表现为抗黄萎病,相对病指分别为14.3和13.0,低于当年中植棉2号相对病指22.3;鉴19、鉴49、鉴83、鉴124和鉴143均表现为耐黄萎病。鉴49、鉴78、鉴83和鉴85在苗期耐黄萎病,在成株期表现为抗或耐黄萎病,可作为优异抗黄萎病种质和品种改良利用的新资源。
  • 贺昆仑, 刘艳改, 裴小雨, 张飞, 张文生, 王星星, 周晓箭, 李威, 马雄风, 杨代刚
    中国棉花. 2022, 49(11): 7-1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的中棉所139(区域试验代号:中棉所99007)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利用基于Genstat的GGE双标图对2018―2019年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区域试验中13个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2年品种皮棉产量高产稳产性综合排名中,中棉所139分别居于第1位和第5位,表现出良好的丰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表明,2018年中棉所139在安徽省灵璧、山西省运城、江苏省泗阳、陕西省杨凌、山东省东营、河北省石家庄,2019年在河北省沧州、河南省商丘和新乡、山东省金乡和齐河等试点具有特殊适应性,其优势种植区域涵盖黄河流域重点植棉省,表现出良好的广适性。这些结果可为棉花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刘晓红, 石忠健, 吉维维, 卡依沙尔·热合曼, 姜爱红, 王蕾, 周涛
    中国棉花. 2022, 49(11): 12-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陆地棉杂交F1的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为亲本的选配和优质陆地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采用MINQUE统计方法,对陆地棉284个亲本,及其杂交后代品质性状(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1年试验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对广义和狭义遗传率、亲本的加性效应和组合的显性效应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陆地棉F1的5个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及显性效应的控制,且加性效应在选择时要比显性效应更为重要。
  • 闫振华, 黄晓莉, 赵树琪, 张华崇, 戴宝生, 李蔚
    中国棉花. 2022, 49(11): 17-2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湖北省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贡献,以2006―2019年湖北省审定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为研究对象,对皮棉产量、纤维品质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及演变情况进行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9年湖北省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农艺性状、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变异幅度不大,变异系数均在8%以下;聚类分析发现,当欧氏距离值为5.5时,41个品种可分为4类,分别包含2个、8个、14个和17个品种,亲缘关系相近的审定品种明显聚集。相关分析发现,单株结铃数、霜前花率、单株果枝数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株高、铃重、衣分、马克隆值和籽指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断裂比强度、生育期和籽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皮棉产量、马克隆值和霜前花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断裂比强度与生育期和籽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霜前花率和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马克隆值与衣分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发现,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和霜前花率3个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其中霜前花率对皮棉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对皮棉产量的间接作用表现为单株结铃数>单株果枝数>霜前花率。因此,通过增加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和霜前花率,能够有效提高杂交棉皮棉产量,影响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为霜前花率、生育期、籽指、皮棉产量和衣分;若要选育出突破性的杂交棉新品种,必须创新种质,加强对棉花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 郭宝生, 赵存鹏, 刘素恩, 李丹, 王凯辉, 王兆晓, 路洋, 耿军义
    中国棉花. 2022, 49(11): 25-2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冀棉29于2022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冀审棉20220012)。该品种生育期123 d,株高96.2 cm,株型清秀,果节长度13.0 cm,果枝夹角62.2°,铃中等大小、卵圆形,铃重6.3 g,籽指10.9 g,衣分41.0%,结铃性强,结铃吐絮集中;吐絮肥畅,含絮适中,对脱叶剂敏感,适宜机械化采收;在2019―2020年区域试验和2021年生产试验中,均比对照石抗126增产9%以上;抗/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纺纱均匀性指数141.15。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适于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技术。
  • 王林, 张海鹏, 浦元春, 王远, 郑凯, 孙国清
    中国棉花. 2022, 49(11): 29-3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生棉10号在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0 d,植株较松散,株高119.8 cm,单株结铃30.4个,铃重6.5 g,衣分42.7%,籽指12.2 g;在2018―2019年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92.6 kg、124.8 kg和121.3 kg。介绍了中生棉10号的选育过程、产量、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要点。
  • 张学贤, 郭立平, 戚廷香, 吴建勇, 唐会妮, 王海林, 乔秀琴, 张梦, 邢朝柱
    中国棉花. 2022, 49(11): 31-3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棉所9713是202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转单价抗虫基因杂交棉品种,在河南省植棉区春播生育期106~112 d,株高109.2~112.6 cm,单株结铃16.3~19.2个,铃重6.1~7.0 g,衣分40.0%~40.8%,籽指10.9~11.4 g;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中,平均666.7 m2籽棉产量分别为258.2 kg、254.5 kg和251.4 kg,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II型品种要求。主要介绍了中棉所971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 实用技术
  • 赵贵元, 王燕, 董明, 郝曙光, 顾春, 刘建光, 耿昭, 张寒霜, 王永强, 祁虹
    中国棉花. 2022, 49(11): 34-3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介了棉-粮-绿肥宽带轮作种植技术,概述了其种植技术要点等,并总结了其试验示范效果。该技术拉大作物种植的条带宽度,便于机械化操作;同时在作物条带内实行轮作,可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解决了棉田复种农机难以作业的问题,为棉田复种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
  • 棉副利用
  • 王方正, 师勇强, 王文魁, 马小艳, 张杰, 郭志刚, 宋日雨, 李迅, 董栋, 王岩, 马雄风
    中国棉花. 2022, 49(11): 37-4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新疆地区棉花收获后棉秆多直接粉碎还田,然而,由于新疆地区土壤干旱,直接还田的棉秆很难降解转化为土壤有机质。同时,因棉秆常携带枯黄萎病病原菌,直接还田易导致次年棉田病害加重。可见,棉花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已成为新疆棉田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棉花秸秆营养丰富,具备制成反刍动物优质饲料的潜力;但棉秆的木质化程度相对较高,且存在对动物有毒害作用的游离棉酚,因而阻碍了其饲料化发展进程。归纳和分析了国内现有的膨化处理、氨化处理、硫酸亚铁处理和微贮处理等棉秆饲料化处理方法,并提出了组合处理技术思路。
  • 棉史回顾
  • 冯文娟, 宋晓轩
    中国棉花. 2022, 49(11): 42-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