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2-15
  

  • 全选
    |
    研究报告
  • 冯自力,师勇强,魏锋,赵丽红,冯鸿杰,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19, 46(2): 1-3.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fzlzhq.20190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新疆存在的大面积多年连作、种植耐病品种仍不能有效控制黄萎病发生的重病棉田,于2016―2018年,在新疆阿克苏开展试验和示范,建立了“三联绿色防控法”棉花黄萎病控制技术方案,即“耐病品种+微生物有机肥+诱抗剂”。结果表明,采用新疆棉花耐病品种中棉所49,底肥每666.7 m2施自制的CEF08111微生物有机肥3 m3左右,在发病前期叶面喷施诱抗剂棉萎克3次,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在60%以上,显著高于单项技术的防病和增产效果。依据该技术方案,生产中采用抗病性好且丰产优质的棉花品种,利用CEF08111、芽孢杆菌等生防菌剂和新鲜羊粪发酵,自制微生物菌肥作底肥,并于发病早期喷施棉萎克、氨基寡糖素等诱抗剂,可有效控制黄萎病的发生为害。该技术在新疆多年连作、黄萎病重病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陈吉祥,任相亮,姜伟丽,马亚杰,王丹,宋贤鹏,马艳
    中国棉花. 2019, 46(2): 4-8.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cjxmy.20190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甲氧虫酰肼与其他药剂对甜菜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组合,采用表面涂抹法测定甲氧虫酰肼与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联合毒力,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甲氧虫酰肼与虱螨脲混用对甜菜夜蛾的杀卵活性及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对甜菜夜蛾的LD50分别为38.20 ng·cm-2、44.66 ng·cm-2、17.54 ng·cm-2、4.13 ng·cm-2,甲氧虫酰肼与虱螨脲复配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配比(质量浓度比)为6∶7时增效作用最大,共毒因子高达135.4,而甲氧虫酰肼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氯氟氰菊酯混用均表现出拮抗作用;甲氧虫酰肼与虱螨脲复配(配比6∶7)质量浓度为10 mg·L-1和100 mg·L-1时,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分别为56.11%、36.53%和48.08%、17.70%;亚致死剂量的甲氧虫酰肼与虱螨脲混剂与单剂相比显著延长幼虫发育历期,抑制幼虫的体质量和蛹质量,降低化蛹率和单雌产卵量。因此,甲氧虫酰肼和虱螨脲混用可以显著提高对甜菜夜蛾杀虫活性,抑制其种群增长,同时兼有较强的杀卵作用。

  • 臧新山,申贤坤,裴文锋,吴嫚,李兴丽,张金发,于霁雯
    中国棉花. 2019, 46(2): 9-11.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zxsyjw.20190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突变体为基因分离和克隆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在前期预实验基础上,本研究用1.0%(体积分数) EMS浓度下对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石系亚1号种子进行4 h、5 h、6 h和7 h的诱变处理,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TM-1种子进行5 h、6 h、7 h和8 h的诱变处理,筛选出半致死、苗期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的处理时间。1.0%EMS溶液处理下,石系亚1号和TM-1种子的最佳诱变时间分别为6 h和8 h。同时利用该诱变条件进行田间较大规模的诱变处理,结果发现植株发芽率明显低于温室条件下的发芽率,并且出现了一定数目的畸变植株。该研究为后续棉花突变体的构建及突变性状的研究奠定基础。

  • 刘玉玲,王聪,刘鹏飞,王元昌,刘方,彭仁海
    中国棉花. 2019, 46(2): 12-15.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yzgxyl.20190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基因组大,重复序列含量高,在荧光原位杂交研究中,需要利用基因组封阻DNA降低背景信号。本试验以棉花基因组DNA为材料,通过煮沸法和超声波法进行处理,探讨棉花基因组封阻DNA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DNA样品沸水浴70 min和80 min时,DNA片段长度主要集中在200~800 bp,可以满足封阻DNA的要求;超声波打断法处理影响参数较多,在总超声波处理时间10 min、间隔时间20 s、功率25%的条件下,超声时间60 s时,DNA片段大小主要集中于400 bp以下,基本可以满足长度要求。综合比较2种棉花封阻DNA制备方法,煮沸法要比超声波破打断易于控制,更适合于实验室常规采用。

  • 夏芝,杨慧勇,吴翠翠,侯保国
    中国棉花. 2019, 46(2): 16-18.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xzwcc.20190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在网室内利用蜜蜂为6个棉花不育系材料授粉,以人工授粉作为对照,研究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在农艺性状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的单株结铃数和空果枝数有极显著差异;不同不育系的单株结铃数差异极显著,果枝数有显著差异。晋56-1A、晋56-3A、晋56-6A的单株结铃数在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间有显著性差异,晋56-2A和晋56-5A的单株结铃数在不同授粉方式下有极显著差异;晋56-4A和晋56-6A的空果枝数有极显著差异。室内考种表明,蜜蜂授粉的衣分范围为26.3%~39.6%,人工授粉的衣分为29.4%~35.3%,人工授粉衣分范围相对较小。人工授粉的单铃籽粒数、制种产量均比蜜蜂授粉大,铃重、籽指、发芽率相差不大。蜜蜂授粉制种产量达人工授粉的80%左右;而制种成本可节约50%以上。因此,选择强群势蜂群、适时有效的虫害管理等措施,可提高棉花不育系制种效率,对棉花“三系”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周丽容,谭新
    中国棉花. 2019, 46(2): 19-23.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zlrzlr.20190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挖掘棉花盐胁迫调控基因,解析GhNHX7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的结构与功能,根据拟南芥盐胁迫调控基因AtNHX7/SOS1的蛋白序列,通过同源性搜索,在陆地棉基因组中获得了2个GhNHX7基因。同时,对GhNHX7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盐胁迫下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hNHX7a和GhNHX7b具有与AtNHX7/SOS1相似的基因序列与蛋白结构域和类似的顺式作用元件,可能参与陆地棉盐胁迫响应。

  • 李小童,白玉林,杜斌,王承强,刘绍欢,刘霞
    中国棉花. 2019, 46(2): 24-29.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lxtlx.2019010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63份品系进行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发现:16个表型性状中株高的遗传多样指数最高为2.069,衣分最低为1.094。10个农艺性状中,脱落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9.2%,衣分最小为5.1%;6个纤维品质性状中断裂伸长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4.4%,长度整齐度的最小为1.3%。不同参试品系的欧式距离变幅为1.531~45.664,平均遗传距离为5.373。参试的63个长绒棉品系可份为Ⅰ类(9份)、Ⅱ(23份)、Ⅲ类(31份)3个类群。与34份新疆长绒棉品种比较发现:参试品系铃重略高,除断裂伸长率低于审定品种外,其他主要品质性状多优于审定品种。

  • 崔淑芳,钱玉源,王广恩,张海娜,金卫平,刘祎,崔瑞敏,韩轩,李俊兰
    中国棉花. 2019, 46(2): 30-34.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csfllj.20190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各育种单位选用具有海岛棉、陆地棉及野生棉遗传基础的丰产、抗病品种冀棉20为母本,进行品种改良与抗虫性状的转育,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先后培育出20多个抗虫棉品种。其中纤维品质Ⅰ型品种1个,Ⅱ型品种2个,兼抗枯、黄萎病品种2个。冀棉20育种利用效果分析启示棉花育种工作者:亲本优良、遗传基础丰富,选育优良品种多;准确选择可有效实现性状突破;逐步改良亦可实现主要性状的协同提高。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 杨兆光,刘亚平,涂祈钧,吴振江,肖远龙
    中国棉花. 2019, 46(2): 35-36.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yzgxyl.20190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鄱阳湖生态育种站,江西 九江 322105

  • 刘明云,牛娜,隋玉君,徐清来
    中国棉花. 2019, 46(2): 37-38.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lmylmy.201902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玉君6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 王为然,孔杰,宁新民,朱家辉,孔繁阳,杨静,刘志清,孔庆平,阿里甫·艾尔西
    中国棉花. 2019, 46(2): 39-39.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wwralfaex.20190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机械化采摘对长绒棉纤维品质及适采性的要求,以培育超长绒、大铃、抗病品种为目标,育成了早熟长绒棉新品种新海60号。介绍了新海60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 霍建中,田守芳,冯留锁,郭振营
    中国棉花. 2019, 46(2): 40-41.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hjzhjz.20190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科棉6号是新乡市农科院棉花所利用新科棉1号与新90杂交获得的高产、优质陆地棉新品种,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

  • 王虎,眭书祥,赵丽芬,李增书,张艳丽,董章辉,李爱国,朱青竹
    中国棉花. 2019, 46(2): 42-42.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whzqz.20190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介绍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冀石92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措施。

  • 孔杰,刘霞,朱家辉,白玉林,王为然,宁新民,孔庆平,阿里甫·艾尔西
    中国棉花. 2019, 46(2): 43-44.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kjalfaex.20190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解决新疆长绒棉铃小、难采摘、纤维品质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以大铃、丰产、优质为目标,培育出易采收、大铃、丰产优质的早熟长绒棉新品种新海55号。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 实用技术
  • 苗兴武
    中国棉花. 2019, 46(2): 45-46.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mxwmxw.201902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