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2-15
  

  • 全选
    |
    政策与述评
  • 孙玮琪,赵洪亮,徐勤青,张少红
    中国棉花. 2016, 43(2): 1-5.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总结“十二五”山东省棉花在生产能力、结构布局、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生产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2016—2020年山东棉花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标及实施途径和措施建议。

  • 岳会,祝宏辉,彭强吉,穆焕焕
    中国棉花. 2016, 43(2): 6-9.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棉花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国棉花贸易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运用GTAP模型模拟棉花贸易对我国棉花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棉花贸易以进口为主,进口依存度上升,进口对棉花价格有较大反方向影响,减少进口配额及提高配额外关税,进口贸易量会降低,对棉花价格影响变小。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增加棉花出口量、减少进口配额、提高配额外关税等对保证国内棉花价格合理波动以发挥价格优势的政策建议。

  • 研究报告
  • 张俊,潘兆娥,张亚楠,周琳
    中国棉花. 2016, 43(2): 10-13.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批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条带空白、弯曲或者拖尾等各种异常现象。本文以棉花DNA为例,综述了多年实验操作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及解决方法,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 赵振军,张雪娇,曹爱萍,崔百明
    中国棉花. 2016, 43(2): 14-16.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的转化率,对下胚轴进行肌醇、谷氨酰胺和冷休克的不同联合处理,并进行随后表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肌醇、谷氨酰胺及冷休克的联合处理可以降低下胚轴的抵御反应,从而提高其遗传转化率。单因素无肌醇、谷氨酰胺、冷休克的分别处理同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下胚轴的遗传转化率。

  • 付小琼,杨付新
    中国棉花. 2016, 43(2): 17-20.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护中棉所63的品种权,减少棉种企业的经营风险,保障棉农选用真实的杂交种,选择了30对SSR核心引物构建中棉所63的指纹图谱,并利用指纹图谱检测中棉所63的真实性和纯度。经其他3个国审棉花品种验证,这30对核心引物多态性好,鉴别能力强,适应性好。

  • 崔美香,刘花粉,李俊霞,单文荣
    中国棉花. 2016, 43(2): 21-23.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菌饼法测定了氟硅唑与恶霉灵复配制剂对棉花黄萎病菌的联合毒力。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计算生长抑制率、毒力回归式、EC50和共毒系数,结果表明:4种不同配比的氟硅唑与恶霉灵复配制剂对棉花黄萎病菌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200,其中氟·恶(1∶9)最大为243.53,其次是氟·恶(7∶5)和氟·恶(4∶8),氟·恶(2∶3)最小为204.98。综合考虑抑菌效果和成本等因素,氟·恶(1∶9)最佳。

  • 任相亮,姜伟丽,马亚杰,马艳
    中国棉花. 2016, 43(2): 24-26.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浸渍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棉田龟纹瓢虫成虫的毒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10%吡虫啉WP、4.5%高效氯氰菊酯EC、48%毒死蜱EC、35%硫丹EC、40%辛硫磷EC和1%甲维盐EC对龟纹瓢虫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38.08、47.13、158.67、646.54、3848.24和6.46 mg·L-1,其毒力大小顺序为1%甲维盐EC>10%吡虫啉WP>4.5%高效氯氰菊酯EC>48%毒死蜱EC>35%硫丹EC>40%辛硫磷EC;而在田间推荐浓度下,6种药剂对龟纹瓢虫成虫的相对安全系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40%辛硫磷EC>4.5%高效氯氰菊酯EC>10%吡虫啉WP>35%硫丹EC>1%甲维盐EC>48%毒死蜱EC。因此,在棉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为了增殖和保护利用龟纹瓢虫等自然天敌,应选用高效低毒的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药剂,慎用毒死蜱和甲维盐,以减少对龟纹瓢虫成虫的毒性。

  • 王新玲,马小艳,姜伟丽,任相亮,马亚杰,王莹莹,马艳
    中国棉花. 2016, 43(2): 27-31.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和掌握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主要植棉地区棉田恶性杂草牛筋草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水平,利用整株测定法评价了8个省48个采样点牛筋草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棉田牛筋草对草甘膦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湖北汉川牛筋草种群的抗性最高,相比于河南安阳敏感对照种群,其抗性指数达14.4;其次为江西湖口和河北枣强牛筋草种群。

  • 加工与检验
  • 阮旭良,万少安,王利民,桑小田,李梦辉
    中国棉花. 2016, 43(2): 32-35.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棉花含杂率标准值不能够准确反映我国实际棉花含杂率现状的问题,课题组制定调研方案,通过对西北内陆棉区手摘棉和机采棉不同轧花工艺的棉花进行取样、测试、统计其含杂率样本,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样本均值与标准差,分析含杂率样本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对样本进行KS检验,判断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样本,计算样本的偏度与峰度,分析样本分布形态与标准正态分布形态的差异。通过分析,确定了西北内陆棉区手摘棉棉花含杂率样本均值为1.124%,机采棉棉花含杂率样本均值为1.184%。在西北内陆棉区,虽然子棉加工前棉花含杂率差异较大,但在不同的轧花工艺作用下,加工后的棉花含杂率基本一致。此外,在手摘棉轧花工艺中,皮棉清理对棉花含杂率的降低起主导作用;在机采棉轧花工艺中,子棉清理对棉花含杂率的降低起主导作用。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 崔小平,王卫军,孙宝林,陈立昶
    中国棉花. 2016, 43(2): 36-36.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泗棉6821的选育思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品种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庞立根,朱茂翠
    中国棉花. 2016, 43(2): 37-38.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介绍创棉45的特征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抗病、抗虫等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 实用技术
  • 卢合全,徐士振,刘子乾,董合忠
    中国棉花. 2016, 43(2): 39-40.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12—2015年在山东省金乡县蒜棉两熟制棉田开展传统栽培和轻简化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用穴盘育苗、合理密植、简化整枝、简化施肥、适当晚拔柴等轻简化栽培技术种植的棉花,平均单株成铃14.8个,单位面积总铃68.1万个·hm-2,全株平均铃重6.05 g,平均子棉产量达4120 kg·hm-2。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产量相当,每公顷节省用工120个,增加效益6000元。依据该品种建立的蒜套棉轻简化栽培技术对鲁西南蒜棉两熟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刘红霞
    中国棉花. 2016, 43(2): 41-42.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双斑萤叶甲发生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农业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技术和方法,为新疆北疆棉花双斑萤叶甲防治提供依据。

  • 棉区瞭望
  • 苗兴武, 韩霞
    中国棉花. 2016, 43(2): 43-44.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环球棉讯
  • 乔铁军,董俊哲,王铭,郑丽莎,耿向阳,曲京武,孙宁
    中国棉花. 2016, 43(2): 45-46.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02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