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4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06-15
  

  • 全选
    |
    政策与述评
  • 李庠, 匡政成, 袁芳, 陈浩东, 李育强, 刘开智, 肖才升
    中国棉花. 2015, 42(6): 1-3.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湘杂棉21号选育及其F1种子生产技术。总结了湘杂棉21号产业化开发推广模式及取得的成效。

  • 向凤玲,刘爱玉,邹茜1,王欣悦1
    中国棉花. 2015, 42(6): 4-7.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棉花生产过程中施肥是否合理,对大通湖区2个乡镇60户棉花种植户进行了棉花施肥状况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施肥的次数、施用肥料种类及用量等,分析了大通湖区棉花的施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棉花生产中,不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投入不足;棉农施肥盲目性大、肥料用量随意性强、养分投入不合理,偏施氮肥、钾肥,磷肥偏少;肥料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对此提出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专用配方肥、缓控释复合肥等对策。

  • 研究报告
  • 蒋建勋,杜明伟,田晓莉,张善,郭保全,李召虎
    中国棉花. 2015, 42(6): 8-11.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黄河流域棉区影响棉花机械采收的恶性杂草发生情况,于2013―2014年对河北、山东、天津共6个地点前、中期采取过不同除草措施的棉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播前使用过二甲戊灵的覆膜棉田,5月底行间(不包括膜下)有阔叶类杂草10科16种,占杂草总株数的96%左右;有禾本科杂草5种。2014年所有杂草的田间密度自5月底至6月底增长较快,之后部分阔叶类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缓慢增长,8月底以后保持稳定;另一部分阔叶类杂草6月底后即不再增长,至8月底或9月中旬后快速下降;7月底揭膜后杂草密度不再明显增加。前期和中期采取过除草措施的棉田,后期发生数量大、对机采影响也较大的普遍恶性杂草包括绕藤类的裂叶牵牛和亚灌木状的龙葵、苘麻、藜和反枝苋,区域性恶性杂草有攀援类的广布野豌豆和亚灌木状的苍耳。

  • 帕提玛·乌木尔汗,陈丽慧,李勇,冯宏祖*
    中国棉花. 2015, 42(6): 12-16.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二斑叶螨取食对不同品种棉叶内防御酶活力的影响,以3 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室内测定二斑叶螨取食后棉花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脂氧合酶(LOX)的活力。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取食后的棉叶CAT、POD、PPO和LOX的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不同品种棉叶的CAT、POD、PPO和LOX活力变化均不同,且棉花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中棉所49和新陆中37的叶片内4种防御酶活力均高于中棉所35,推断中棉所49和新陆中37的抗叶螨性较强,中棉所35较弱。研究结果为棉花抗螨品种的选育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陈旭升,狄佳春,赵亮
    中国棉花. 2015, 42(6): 17-19.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转iaaM 基因的种质IF1-1为杂交亲本,对F2近等基因系统的相关分析显示:iaaM基因与长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长度整齐度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存在显著负相关;与伸长率存在非显著负相关;与断裂比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但iaaM基因与衣分只呈现很弱的正相关。进一步分析iaaM基因对纤维品质性状的隔代相关传递效应,结果表明:iaaM基因对马克隆值的隔代相关效应达显著水平;iaaM基因对纤维长度具有较大的正向相关传递能力;而对其他3个性状——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伸长率、断裂比强度的隔代相关传递效应不显著,不宜作为育种选择的主要目标性状。由于iaaM基因具有显著降低马克隆值、隔代稳定遗传的特点,且对其他农艺性状无不利相关效应,预期该基因资源将在Ⅰ型高品质棉品种的育种中发挥独特作用。

  • 翟勇,李玮,史力超,陈树林,冶军,侯振安*
    中国棉花. 2015, 42(6): 20-24.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含硅复混肥料不同用量(300、450和600 kg·hm-2)对滴灌棉田土壤酶活力、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含硅复混肥料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且碱性磷酸酶活力随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用含硅复混肥料对纤维素酶、蔗糖酶活力无显著影响;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且随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对微生物量氮无显著影响。含硅复混肥料中、高用量均可显著促进棉花植株对氮、磷和钾素吸收。含硅复混肥料低用量下棉花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中等用量和高用量下棉花子棉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8%和20%。

  • 林玲,金中时,张昕,邓晟,王凤良
    中国棉花. 2015, 42(6): 25-26.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防治棉花烂铃病的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012和2013年在江苏省大丰市开展了25%嘧菌酯悬浮剂7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850倍液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防治棉花烂铃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棉花烂铃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5%嘧菌酯悬浮剂700倍液对棉花烂铃病的防治效果最好,2012年的防治效果为50.70%,2013年的防治效果为75.21%,适宜推广应用。

  • 马辉,戴路,刘燕
    中国棉花. 2015, 42(6): 27-29.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适宜阿克苏垦区机采的棉花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综合分析了4个机采棉品种的10个性状,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完全一致,其优劣排序分别为新陆中49、中棉所49、新陆中36、新陆中28。同时,对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综合评判值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表明DTOPSIS法在筛选综合性状表现优的机采棉品种方面优于灰色关联度法。

  • 加工与检验
  • 万少安,李梦辉,桑小田,吴国新,徐守东
    中国棉花. 2015, 42(6): 30-32.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掌握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含杂率的分布状况,依据GB/T 6499―2012《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制定调研方案,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加工过程中不同采样点棉花进行取样,测试、统计棉花含杂率,并采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采样点棉花含杂率的分布状况。确定了黄河流域棉区加工后皮棉含杂率的样本均值为1.417%,为修订棉花含杂率国家标准提供数据支撑。

  • 区域试验与新品种
  • 卢合全,李振怀,李维江,孔祥强,代建龙,唐薇,张冬梅,董合忠
    中国棉花. 2015, 42(6): 33-37.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K836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选育的转BtCry1A基因抗虫棉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适合轻简化栽培,现已成为山东省主推棉花品种。本文介绍了K836的选育思路、技术路线和育种过程,并对其特征特性和高产简化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 宁新民,孔庆平,孔杰,朱家辉,阿里甫·艾尔西,王为然
    中国棉花. 2015, 42(6): 37-38.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长绒棉新品种新海47号,在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皮棉产量分别较对照新海28号增产10.4%和20.5%,纤维品质优良,耐枯萎病、抗黄萎病。本文概述了该品种选育背景和过程,总结其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 余渝,孔宪辉,王旭文,刘丽,王娟
    中国棉花. 2015, 42(6): 39-40.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简单介绍了新陆早67号的选育过程,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特征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 朱家辉,孔庆平,宁新民,孔杰,阿里甫,王为然
    中国棉花. 2015, 42(6): 40-41.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满足南疆早中熟棉区近几年高产优质的需求,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通过配置各种杂交组合,经过多年选育,选育出新品系新38。该品系通过新疆早中熟棉区多年多点的区域试验鉴定,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丰产稳产性、纤维品质优良等特性,并于2014年9月通过审定,命名为新陆中73号。

  • 张朝晖,曹娟,郭玲玲,李天义
    中国棉花. 2015, 42(6): 42-43.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新陆中70号(原代号TH-08-824),在2011―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棉区域试验和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棉生产试验中,表现出高产稳产、早熟性好、纤维品质优良的特性。本文根据新陆中70号生物学特性,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 环球棉讯
  • 李鹏程,董合林
    中国棉花. 2015, 42(6): 43-43.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实用技术
  • 辛承松,杨晓东
    中国棉花. 2015, 42(6): 44-45.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506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