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ions

面源污染与治理
Sort by Default Latest Most read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Shi Yongqiang, Wang Qiong, Dong Dong, Li Wei, Guo Xiaoying, Zhang Ruoyu, Ma Xiongfeng
    China Cotton. 2023, 50(9): 27-3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45
    20世纪80年代,新疆引入棉田地膜覆盖技术,随着农膜逐步推广,残膜污染问题逐渐凸显。残膜经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进一步破碎成为微塑料后,对棉田环境的危害加剧。分析了目前新疆棉田的农膜源微塑料污染现状,总结了农膜源微塑料对于棉田环境的危害,包括对棉田土壤和棉花生长的影响,归纳了土壤微塑料的分离、检测、鉴定分析和治理技术,以期为解决新疆棉田乃至全国农田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提供有效参考。
  • Yang Kai, Shi Yongqiang, Wang Wenkui, Ma Xiaoyan, Guo Zhigang, Ma Shuai, Zhang Wei, Yang Jinghe, Wang Yan, Zhang Jie, Ma Xiongfeng
    China Cotton. 2023, 50(6): 33-3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20
    使用地膜可以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有利于农作物特别是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生长。目前用于农用地膜生产的材料大部分是聚乙烯。聚乙烯本身是一种无毒无嗅的化学物质,但残存在土壤中时间过久会形成微塑料,不仅影响棉花的产量,而且在累年耕种或者畜禽养殖过程中很有可能进入人体造成很严重的健康威胁。因此,对棉田废弃的聚乙烯地膜回收再利用有着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棉花种植过程中废弃的聚乙烯地膜的回收经济性进行了总结,并根据废弃聚乙烯农膜处理后得到不同的产物进行了分类讨论,从实际应用出发表明废弃聚乙烯农膜回收利用的必要性和经济性。
  • Wang Gang, Wang Yuan, Ye Chunxiu
    China Cotton. 2022, 49(12): 22-2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0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甲哌鎓化学打顶剂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以期为该药剂在棉花上的合理使用及制定其在棉花上的安全残留限量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甲哌鎓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在棉花叶片中的半衰期为13.90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9.80 d;施药后60 d,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73 mg·kg-1 和0.41 mg·kg-1。综上,甲哌鎓棉花打顶剂用于化学打顶时,药后60 d 在棉花叶片及土壤中的残留量较低,安全性较好。

  • Ma Li, Zhang Rong, Wang Tangang, Hu Bao, Jia Mengmeng, Kong Song
    China Cotton. 2022, 49(6): 33-3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38
    新疆普遍应用的地膜覆盖植棉方式对原棉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不利于绿色、协调、可持续的棉花生产。总结了近些年南疆小海子垦区无膜植棉的表现,结合其特性及当地气候条件,提出该区域无膜植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当地棉花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Yan Yuping, Feng Zhenxiu, Fang Rui, Yang Fangfang, Cao Yang, Zhang Yan, Zhu Bo, Wang Juan
    China Cotton. 2022, 49(4): 22-2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224
    新疆地膜植棉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产生的地膜污染对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彻底解决残膜污染问题、推广应用无膜栽培技术,于2018年选择4个棉花材料(早熟品种新陆早82号、Y21和早中熟品系17-7、863)和1膜6行宽窄行种植、1膜3行种植模式进行无膜棉品种和种植模式筛选,2019年和2020年连续2年以筛选出的品种和种植模式开展了棉花无膜栽培示范。2018年结果表明,在博乐无膜栽培应采用1膜6行宽窄行种植模式,选用生育期120 d左右的早熟品种(新陆早82号),以利于正常吐絮。从2019年和2020年示范的棉花整个生育期看,无膜栽培成功的关键在于保苗和苗期的促早熟管理措施,无膜条件下通过浅埋滴灌带干播湿出,可使保苗率在85%以上,且后期应适时早停水促早熟。新陆早82号在无膜栽培下的2年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 417.50 kg·hm-2,平均皮棉产量为1 852.57 kg·hm-2;无膜栽培的黄萎病发病率高于有膜栽培,表明无膜栽培时要选择抗病性较好的棉花品种;棉花纤维品质高于有膜栽培。综上,在博乐无膜栽培棉花是可以正常吐絮、采收的,且能保证一定的产量;但是产量比有膜栽培相对减少,因此须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无膜栽培为提高博州棉花品质提供了新的栽培模式。
  • Dong Lingyan, Shi Jialiang, Zhao Wenchao, Qi Hongxin, Wang Ruming, Yang Xiufeng, Jia Dexin
    China Cotton. 2022, 49(3): 30-3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36
    为了治理由棉花覆盖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探索了适宜山东省德州市的无膜春棉绿色栽培技术。主要从精细整地、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查苗定苗、中耕培土、合理化学调控、施肥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为当地春季棉花裸地栽培和地膜污染防控提供实践依据。
  • Zhang Jincheng
    China Cotton. 2022, 49(2): 30-3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221
    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2020年农田残膜回收的专题调研,介绍了阿克苏地区2020年残膜回收情况,分析了当前残膜回收机具的优缺点,介绍了该地区鼓励地膜回收的政策措施,并对今后残膜回收机械及技术改进提出了建议。
  • Zhao Guiyuan, Liu Jianguang, Geng Zhao, Guan Yutang, Zhang Hanshuang, Wang Yongqiang
    China Cotton. 2021, 48(12): 34-3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209
    为了治理冀中南棉田地膜污染,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高效复种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冀中南棉花无膜栽培的技术方案。本文从棉田备播、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概述了其在当地的良好示范表现,为当地棉花绿色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 Mu Jianguo, Kang Fali, Liang Wenwen, Dou Jiaju, Luo Xinning
    China Cotton. 2021, 48(6): 43-44.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mjglxn.20210610
    新疆地区的覆膜面积和土壤残膜量一度上升,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质量。总结无膜棉特征及主要栽培技术,为残膜污染的治理提供一种全新思路。
  • Lü Jun, Feng Huan, Li Shengtai, Cai Junling, He Wenqing
    China Cotton. 2021, 48(5): 6-11.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ljhwq.20210513
    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高我国地膜回收率,促进农田生态环境修复,从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户认知水平2个方面入手,通过调查问卷,利用Logistic模型和优先序方法(首选决定法、加权频数法及聚类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农户回收地膜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回收效益对农户回收地膜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是影响农户回收行为的最主要因素;环境污染监督力度和环保意识及认知的影响程度仅次于回收效益;此外,地膜厚度及质量、是否有回收企业、人均耕地面积等其他因素对农户回收地膜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要通过制定有效的补贴和奖励机制等经济手段提高农户回收地膜的积极性,同时要注重通过残膜危害、回收政策的宣传和设立强而有力的监督队伍等方式引导农户。
  • Wu Bo, Lian Wenming, Tai Hongzhong, Lu Jinbao, Zhou Long, Zhao Jing, Cai Lihua
    China Cotton. 2020, 47(8): 16-19.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wblwm.20200728
    研究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及降解效果,为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代替普通聚乙烯地膜的可行性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2种不同配方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以普通聚乙烯地膜作为对照,分析不同降解地膜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观测增温保墒效果,明确降解性能。结果表明:2种降解地膜对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未产生显著影响,籽棉产量和增温保墒效果与普通地膜基本相同;诱导期为39 d的2018新疆阿拉尔棉花1号降解膜降解率达47.3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China Cotton. 2018, 45(10): 45-46.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mhtqx.20180928
  • China Cotton. 2017, 44(11): 8-11.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xcsxcs.20171108
    为探讨生物降解地膜对盐碱地棉花的覆盖效应,指导棉田残留地膜污染治理,分别以普通农用地膜覆盖(CK1)和不覆盖地膜(CK2)为对照,研究了生物降解地膜的覆盖期、降解率及其对盐碱地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剂添加量1%、2%、3%的生物降解地膜(1% Bd、2% Bd、3% Bd)的有效覆盖期均可稳定在80 d左右,棉花的生育期与CK1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率随着埋土时间的延长及降解剂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加。1% Bd、2% Bd、3% Bd及普通农用地膜覆盖与CK2比较,棉花现蕾期、花铃期的株高、干物质质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但棉花吐絮期的株高、干物质质量均无显著差异。3种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处理的皮棉产量与CK1差异均不显著,1% Bd、2% Bd覆盖处理的皮棉产量较CK2增产显著。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可以部分替代普通农用地膜。

  • China Cotton. 2017, 44(8): 20-23.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lwmysx.20170728
    为探索通过早熟棉免地膜种植方式来彻底解决地膜对土壤和机采棉原棉污染问题,在南疆多年多点的免地膜栽培技术试验基础上开展了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发挥早熟棉花品种主要生育进程发育时间短的优势,能解决南疆棉花无膜栽培条件下生育期偏长的问题;播种滴水出苗技术能大幅提高免地膜栽培方式下田间出苗率;同时结合苗期化调和水肥管理等综合技术来提高南疆棉花免地膜种植产量具有可行性。继续研究示范推广此项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消耗、促进机采棉生产发展、提升机采棉品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Yang Sulong, Shi Jundong, Xi Kaipeng, Shi Gaochuan, Tao Mingang, Yao Zhong, Chang Tieniu,
    China Cotton. 2017, 44(8): 24-28.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ysllpb.20170727
    利用3种生态降解地膜为供试材料,以普通聚乙烯地膜作对照,在山西省运城市进行棉田覆膜对比试验,观察生态降解地膜覆盖棉田的适用性和降解特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指标、棉花生育进程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降解地膜3号适合棉田使用,对土壤的理化指标和棉花的农艺性状无影响,降解效果较好。

  • Yuan Haitao, Yu Xueke, Dong Lingyan, Jia Lihong, Li Genyuan
    China Cotton. 2017, 44(4): 21-23.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yhtyht.20170329
    对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在棉田应用示范的效果表明: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降解效果明显,裸露部分降解率达57.57%;与普通地膜覆盖相比,覆盖该地膜能使棉株生长更加稳健,增加单株结铃及铃重,提高棉花产量,增产籽棉8.26%。

  • Article
    LI Hong-Mei, MIAO Xing-Wu
    China Cotton. 2013, 40(8): 43-43.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30817
  • Article
    NIU Qiao-Yu
    China Cotton. 2013, 40(5): 25-25.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30517
  • Article
    LIANG Zhi-Hong, WANG Yong
    China Cotton. 2012, 39(1): 3-8.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20101
    引证从CNKI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对30年来我国学者有关农田残膜危害与防治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解决农田残膜问题提供参考。农田残膜主要以碎片的形式分布于耕层,其残留量主要决定于连作(覆膜)年限;残膜产生的物理阻隔作用导致土壤孔隙度下降、容重上升,破坏了耕层土壤结构,不利土壤养分的释放;残膜的机械阻隔作用及其带来的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会导致作物种子发芽困难、根系生长受阻或畸变,影响作物出苗与幼苗的成活;残膜不利作物幼苗的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发育,进而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相关文献提出的残膜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耕作与农艺措施、提前揭膜、机械回收和应用可降解膜等。分析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防治策略
  • Article
    LIANG Zhe-Jun, QI Hong-Li, WANG Yu-Xiang, DONG Peng, WANG Hui-Jie, ZHANG Dong-Mei, 南Xue-Qin
    China Cotton. 2012, 39(5): 6-9.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20502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棉田污染的主要原因表明:塑料地膜残留、化学农药残留、化肥残留已构成从时间和空间相互交叉的立体污染网络,污染环节主要包括土壤、大气、水系和农产品。棉田污染网络可以通过综合技术进行防治,如: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高质量土壤培育技术、种植高效品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塑料地膜替代技术等。在污染棉区实施污染监控预测制度以及生态补偿政策也可降低污染程度,棉花全程清洁生产技术是解决棉田污染网络的根本方法。
  • Article
    YAN Hong
    China Cotton. 2009, 36(2): 35-35.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09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