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ghts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Wang Qing, Sun Gebing
    China Cotton. 2024, 51(10): 1-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46
    基于Martin的“4R”(redundancy, resourcefulness, robustness, rapidity)模型,将韧性分为抵御能力、恢复能力、重构能力及更新能力4个方面,构建了中国棉花产业链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评价了2003-2021年中国棉花产业链韧性,并采用障碍度模型探究阻碍韧性提升的关键因素,最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中国棉花产业链4个能力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我国棉花产业链韧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4种能力的差异较大,韧性系统还不够成熟;抵御能力的障碍度一直较高,创新投入不足以及棉花品质问题是影响韧性发展的主要因素;4种能力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失调状态,但在较为恶劣的发展环境下依然可以保持上升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建议。
  • Liu Xinchao, Meng Yanhua, Zhang Yifan, Chen Wei, Du Xintao, Hu Hongyan
    China Cotton. 2024, 51(10): 9-1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21
    雾滴沉积参数是评估无人机喷洒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药液在叶片上的分布状况。快速准确地检测雾滴沉积参数,对优化无人机操作参数,提升棉田施药效率有重要意义。以高性能智能手机采集的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1种基于Retinex+大津阈值分割算法(OTSU)的棉花叶片雾滴直接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在复杂田间环境下保持高检测精度,其计算得到的棉花叶片雾滴覆盖率与真实雾滴覆盖率的平均相对误差只有3.73%。本研究还对棉花叶片的多个局部区域进行了提取和检测,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局部叶片平均雾滴覆盖率和整张叶片雾滴覆盖率的相关性,初步验证了利用局部平均雾滴覆盖率预测叶片整体雾滴覆盖率的可行性。这些工作为建立高效便捷的棉田雾滴沉积参数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 Xu Renying, Luo Zihao, Bao Xinrui, Zhang Cun, Wang Hao, Zhan Dongxia, Yang Yanlong, Zhao Fuxiang
    China Cotton. 2024, 51(10): 25-3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73
    为研究与筛选适于新疆盐碱土壤种植的棉花品种,选用2022―2023年新疆主推种植的17个棉花品种开展盐胁迫下的发芽试验。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鉴定的耐盐种质中9807为对照,设置NaCl溶液浓度为150 mmol·L-1的盐胁迫处理,分析盐胁迫对不同棉花品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相对盐害率的影响,并以3个发芽指标盐害系数的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耐盐性较好的棉花品种金垦1565和金垦1775。进一步分析150 mmol·L-1 NaCl盐胁迫下金垦1565和金垦1775幼苗株高、主根长、鲜物质质量、干物质质量和相对含水量发现:金垦1775的株高、主根长、干物质质量、鲜物质质量和相对含水量与中9807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萌发期与幼苗期的调查结果,鉴定出金垦1775的耐盐性最强。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地区棉花生产中耐盐棉花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 Liang Farui, Long Yilei, Du Xiao, Tan Yanping, Tao Zhixin, Li Lili, Ye Pingyi, Wumai’erjiang Ku’erban, Ai Xiantao
    China Cotton. 2024, 51(9): 1-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2
    合理使用脱叶催熟剂,助力棉花机械采收,是机采棉农艺配套技术的关键。脱叶催熟剂的合理使用能够提高机采棉脱叶吐絮的效率与质量,提高采净率,降低籽棉含杂率,有效提升机采棉品质。目前机采棉脱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脱叶催熟剂效能不一致、用量不规范,脱叶催熟剂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大,脱叶催熟剂剂型与喷施装备的适配性不足等,影响脱叶效果,导致籽棉含杂率高,棉花品质差。评述了机采棉脱叶催熟剂及其施用技术的现状,总结提出棉花脱叶催熟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棉花脱叶催熟剂的使用前景和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 Yang Ju, Su Junji
    China Cotton. 2024, 51(9): 8-1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25
    从甘肃敦煌市机采棉的生产现状入手,通过对机采棉生产技术和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介绍了敦煌机采棉生产发展现状,全面总结了敦煌市目前机采棉生产中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敦煌发展机采棉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敦煌市今后发展机采棉的对策,为甘肃大面积发展机采棉提供技术支持。
  • Tian Xijing, Du Dong, Yu Jie, Yu Zhibin, Wei Jichao, Chu Guanghong, Li Tianyi, Cao Juan
    China Cotton. 2024, 51(9): 16-2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9
    为充分了解高产陆地棉品种塔河2号的结铃空间分布特征,2023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21连选取2种不同打顶方式(化学打顶、人工打顶)高产棉田调查棉铃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单株果枝数、主茎各节位铃数、主茎各节位籽棉产量、成铃率和单株籽棉产量在化学打顶和人工打顶处理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种打顶方式下主茎各节位铃数、主茎各节位籽棉产量及其对单株籽棉产量的贡献率自下而上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主茎节位铃数分别以中部第9节位和下部第8节位最多,中部及以上节位铃数占到总铃数的76%以上(85.40%、76.46%);化学打顶和人工打顶下铃重6 g以上的铃数分别占72.14%和63.79%,其中>6~7 g分别为31.15%和29.74%,>7~8 g分别为25.14%和23.27%,>8~9 g分别为15.85%和10.78%。综上,中部及以上节位是塔河2号群体籽棉产量形成的主要节位,6 g以上铃较多是塔河2号产量突出的重要原因。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塔河2号推广及其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 Bai Xueyuan, Su He, Zong Li, Liang Keqin, Chen Liyu, Zhang Hailong
    China Cotton. 2024, 51(9): 21-2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85
    探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荒漠草原地区植棉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参考。202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设置常规施肥(F1,施用磷酸二铵300 kg·hm-2)、磷酸二铵减量12.5%配施75kg·hm-2生物炭(F2)、磷酸二铵减量25%配施150 kg·hm-2生物炭(F3)、磷酸二铵减量37.5%配施300 kg·hm-2生物炭(F4)和磷酸二铵减量50%配施600 kg·hm-2生物炭(F5)5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新陆早61号产量性状和植棉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新陆早61号的籽棉单产、皮棉单产和植棉纯收益表现为F3>F2>F1>F4>F5。F3处理的籽棉单产、皮棉单产和植棉纯收益均最高,分别较F1处理增加35.34%、33.02%和52.20%。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能够提升新陆早61号的产量,初步认为225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生物炭为较适宜当地类似土质棉田的施肥方案。
  • Liu Yinggang, Hao Quanyou, Wang Pengjun, Jia Mengmeng, He Yue, Zhang Dongpeng, Kong Xianhui, Wang Tangang
    China Cotton. 2024, 51(9): 27-3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20
    为研究喷施甲哌钅翁化学打顶剂对不同棉花品种的影响,以新陆中37号和源棉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于2023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小海子垦区棉田开展打顶试验。以常规人工打顶为对照,在“干播湿出”技术条件下,通过无人机喷施甲哌钅翁进行化学打顶,比较不同处理下2个棉花品种在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纤维品质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与人工打顶相比,喷施甲哌钅翁化学打顶剂后,2个棉花品种的株高和单株结铃数未受到显著影响,主茎节间数显著增加,倒四以上主茎节间长、倒一果枝长、倒二果枝长和倒三果枝长均极显著缩短,单株果枝数有所增加;籽棉单产、皮棉单产以及衣分均有所下降;新陆中37号的铃重有所下降、源棉8号的铃重有所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打顶方式对反射率、黄色深度、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影响不显著,化学打顶处理下,新陆中37的长度整齐度指数和纺纱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高于人工打顶。本研究初步表明,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植棉区,合理使用甲哌钅翁进行化学打顶可以替代人工打顶,对中早熟棉花品种的产量及纤维品质无显著不利影响。
  • Mao Shuchun, Yu Xiaoxin, Ge Qun, Wang Xuejiao, Zheng Yi, Mai Wenxuan, Song Ni, Tian Liwen, Wang Zhanbiao
    China Cotton. 2024, 51(8): 1-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1
    采用统计分类方法,对新疆绿洲2016―2022年3 595.8万t(15 915.5万包)公证检验(公检)原棉进行逐包品质分析,按生态亚区细分的10个亚亚区(北疆东部亚亚区、北疆中部亚亚区、北疆西部一亚亚区、北疆西部二亚亚区,南疆西部亚亚区、南疆中部亚亚区、南疆东部亚亚区、南疆南部亚亚区,东疆吐鲁番盆地亚亚区和东疆哈密盆地亚亚区)归类统计,厘清各亚亚区高品质原棉占比的状况,为高品质棉花种植带规划、建设和承建单位的遴选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7年加权平均,各亚亚区高品质原棉占比表现为北疆西部二亚亚区(62.1%)>北疆东部亚亚区(45.9%)>北疆中部亚亚区(35.8%)>东疆吐鲁番盆地亚亚区(31.6%)>北疆西部一亚亚区(22.8%)>东疆哈密盆地亚亚区(20.8%)>南疆中部亚亚区(18.8%)>南疆东部亚亚区(17.9%)>南疆南部亚亚区(16.2%)>南疆西部亚亚区(4.7%)。围绕提升高品质棉花的生产能力和稳定性,建议在北疆天山北麓大部、东疆亚区、南疆中部亚亚区、南疆东部亚亚区率先开展高品质棉花种植带建设,遴选这些产地的县(县级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场率先开展整建制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的示范性创建,预计高品质棉花产量潜力在400万t左右,可为完成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十四五”高品质棉占比45%左右和今后更高高品质棉占比目标,加快建设棉花强国奠定基础;并提出在南疆西部亚亚区开展中短绒陆地棉种植带建设,形成差异化的陆地棉品质类型和结构,预计中短绒棉花产量潜力为100万t左右,以满足市场新需求。最后,探讨了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生产链建设实施方案的主要措施。
  • Li Wei, Zhang Baoguo, Wang Dantao, Yang Baofu, Jing Shenquan, Wu Xiaohong, Du Weidong, Ding Shiyong
    China Cotton. 2024, 51(8): 52-5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96
    概述 GB 1103.1―2023《棉花 第 1 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修订背景、修订目的,介绍主要修订内容,并对其贯彻实施提出建议。
  • Rui Jianwen, Rui Jianmei, Huang Qiuxia, Erkejang Huoyihazi, Liu Hongying
    China Cotton. 2024, 51(7): 1-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214
    棉花产量与气候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利用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主要植棉区1961―2022年的气象资料、棉花生育期资料和棉花产量进行趋势分析及突变分析,探究气象条件变化对昌吉州主要植棉区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昌吉州主要植棉区年平均气温、平均地面温度、平均5 cm地温、≥0 ℃和≥10 ℃积温均呈上升趋势,变化速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年平均气温、≥0 ℃和≥10 ℃积温分别在1993年、2000年和1998年发生突变;(2)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于1982年发生突变,降水日数呈现减少趋势,2017年为突变年,2017年之后降水日数减少显著;(3)年日照时间呈波动减少趋势,在1986年发生突变;(4)无霜期呈波动增加趋势,于1989年发生突变,突变前变化不明显,突变后无霜期明显增加,初霜日呈波动性推后趋势,终霜日呈波动性提前趋势;(5)皮棉实际单产和趋势产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象条件对棉花生产有一定影响;温度、日照时间、无霜期、积温、相对湿度对棉花单产的影响比较明显,气象产量与年平均气温、8月降水日数呈显著正相关,与7月的相对湿度、8月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7月高温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 Ma Yajie, Yan Xia, Li Yingli, Liu Aizhong, Ren Xiangliang, Hu Hongyan, Wang Dan, Wu Changcai, Shan Yongpan, Xi Jianping, Song Xianpeng, Ma Yan
    China Cotton. 2024, 51(7): 8-1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99
    为探索不同杀螨剂对新疆棉田棉叶螨防治效果,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开展试验研究了8种杀螨剂对北疆棉田棉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25%(质量分数,下同)三唑锡悬浮剂(SC)和56%阿维·炔螨特微乳剂(ME)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而30%腈吡螨酯SC、20%丁氟螨酯SC、30%乙唑螨腈SC和5%阿维菌素SC处理对棉叶螨的防效随时间延长而提高,具有较好持效性;22%螺虫乙酯SC+助剂(哈速腾)速效性相对较好,持效性表现优良,而110 g·L-1乙螨唑SC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结果初步表明,以上8种杀螨剂,除乙螨唑以外,其余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棉叶螨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可轮换在棉田使用。
  • Liu Ping, Xu Yanchao, Wang Heng, Cai Xiaoyan, Zhou Zhongli, Hou Yuqing, Wang Yuhong, Liu Ji, Chen Quanjia, Liu Fang, Yuan Youlu , Zheng Jie
    China Cotton. 2024, 51(7): 12-1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97
    利用4个四倍体棉种(陆地棉野生种系、海岛棉、毛棉、达尔文氏棉)共116份材料的9个表型性状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发现:毛棉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其他3个四倍体棉种;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叶蜜腺到叶柄距离与叶蜜腺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叶蜜腺数与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呈极其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茎茸毛数与叶面积、叶蜜腺到叶柄距离、叶绿素含量、叶蜜腺数呈极其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对4个四倍体棉种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本研究中的陆地棉野生种系材料与海岛棉材料之间亲缘关系最近,但与毛棉材料亲缘关系最远。本研究为有效利用陆地棉野生种系和野生棉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 XieWanying, MengTing, CaoQi, WuZhixun, Zhang Feiyang, Ma Shaohui
    China Cotton. 2024, 51(7): 18-2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205
    为研究还田后棉秆在自然条件下的养分释放规律,以塔河2号棉秆为研究对象,2023年在新疆阿拉尔市采用尼龙网袋法设置棉花秸秆粉碎后还田试验,统一棉秆施入量与还田深度。于秸秆还田前和还田后15 d开始至还田后150 d每间隔15 d取棉秆和土壤样品,测定棉秆有机碳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两者的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还田棉秆腐解时营养元素呈先快速释放后缓慢释放的规律,释放速率为钾>磷>碳>氮,还田后土壤中有机质、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45.2%、106.9%、286.1%、123.4%。这些结果可为棉秆还田与化肥施用的合理配比提供依据。
  • Luo Jing, Sun Huijian, Du Shanshan, Yao Qingqing, He Zhongsheng, Wang Dongli
    China Cotton. 2024, 51(7): 23-3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209
    为筛选出耐盐性高的陆地棉品种,选用通过新疆或国家西北内陆棉区审定的25个不同基因型陆地棉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法,设置6个盐浓度梯度(0、50、100、150、200、300 mmol·L-1),研究盐胁迫对各品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根长和幼苗鲜物质质量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150 mmol·L-1时对大部分基因型陆地棉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根长和幼苗鲜物质质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3个陆地棉品种,分别为新陆中73号、中棉所96A和中棉所96B。
  • Ren Gaofeng, Yu Gehui, Zheng Yongxin, Liu Qiqi
    China Cotton. 2024, 51(7): 31-3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203
    探索了1种利用改造的玫瑰网套开展棉花自交的方法。该方法可对开花前1~10 d的大蕾进行封闭,综合效率为线束法的294.3%,同时便于批量操作,可大幅提高棉花自交效率。
  • Liang Farui, Du Xiao, Long Yilei, Wumai’erjiang Ku’erban, Tan Yanping, Tao Zhixin, Li Lili, Ye Pingyi, Ai Xiantao, Gao Shan
    China Cotton. 2024, 51(6): 1-1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35
    为筛选对脱叶剂敏感的棉花种质资源,同时研究脱叶剂敏感性与株型、生育期、产量等性状的关系,用不同来源的300份棉花种质资源于2022―2023年在新疆库车市开展试验,调查300份棉花材料的相关农艺性状和脱叶性状,利用脱叶性状筛选、维恩图分析、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脱叶剂敏感性进行全面评价,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究棉花脱叶剂敏感性与株型、生育期性状的关系。基于不同环境下的脱叶率初步筛选出13份脱叶剂敏感材料和11份脱叶剂不敏感材料。灰色关联分析表明,产量相关性状、株型性状与脱叶率间的相关性大于生育期与脱叶率间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吐絮因子、脱叶因子、株型因子和产量因子这4个主成分可以用来预测品种的脱叶剂敏感性。通过聚类分析对初步筛选得到的13份脱叶敏感材料和11份不敏感材料进行了验证,聚类分析结果与脱叶率初步筛选结果一致。在生育期、株型和脱叶性状等方面,脱叶剂敏感材料和不敏感材料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脱叶剂敏感性较强的材料田间表现为株型紧凑并且早熟,脱叶剂敏感性较弱的材料表现为株型松散且晚熟。筛选出的13份脱叶剂敏感材料和11份脱叶剂不敏感材料可以为后续机采棉品种的培育以及脱叶剂敏感性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材料支撑。
  • Luo Jing, Du Shanshan, Sun Huijian, He Zhongsheng, Yao Qingqing, Wang Dongli
    China Cotton. 2024, 51(6): 11-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3
    通过在高浓度NaCl胁迫下对45份审定的适于新疆种植的陆地棉品种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综合评价其在萌发期对高浓度盐胁迫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1)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1的盐胁迫处理下,测定的6项萌发指标中发芽势受影响程度最大,干物质质量受影响程度最小。(2)盐胁迫下测定的6项指标中干物质质量与发芽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发芽势、根长、下胚轴长存在负相关关系,与鲜物质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他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3)根据隶属函数值和聚类分析结果,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1的盐胁迫下,新陆早64号、新陆早81号、新陆中87号的萌发能力较强。本研究为耐盐陆地棉亲本的选择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 Zhan Youjun, Yang Tao, Sun Jianchuan, Zhang Xuan, Zhang Jinzhong, Li Yuan, Yang Jun
    China Cotton. 2024, 51(6): 17-2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2
    2022年在甘肃河西走廊特早熟棉区,研究比较了2个播期[4月8日(早播)与4月23日(迟播)]下14个棉花品种(系)的生育进程、产量和纤维品质等的差异。结果发现:与迟播相比,早播棉花的出苗期、苗期持续时间和播种至吐絮时间明显延长,蕾期和花铃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多数供试品种(系)的单株结铃数、衣指、籽棉单产增加,籽指和铃重降低;14个品种(系)的衣分、皮棉单产和纤维断裂比强度均增加;多数供试品种(系)的马克隆值、反射率和纺纱均匀性指数提高,断裂伸长率和黄色深度下降。相关分析发现,播种至出苗期历时、苗期持续时间、花铃期持续时间、播种至吐絮时间、断裂伸长率、黄色深度均与日平均温度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蕾期持续时间、籽指、衣分、籽棉单产、皮棉单产、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均与日平均温度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甘肃河西走廊植棉区适期早播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因此建议结合该棉区温度、霜冻等气象条件尽量在4月上中旬提早播种。
  • Liang Peixin, Wang Haixia, Lü Xiaoqing, Cao Chuangye, LuYajie, Zaitongguli Jiapa’er, Xu Qianqian
    China Cotton. 2024, 51(6): 25-3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8
    为探究 1 膜 4 行种植模式对棉花农艺性状及结铃数的影响,揭示棉花的适宜株行距配置模式,于 2023 年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开展大田试验。 选取新陆早 82 号为供试材料,以传统的 1 膜 6 行种植模式[行距为(10+66+10+66+10) cm,株距为 9.5 cm]为对照,设置 1 膜 4 行种植模式[行距为(66+10+66) cm,边行和中间 2 行的株距分别为 7.3 cm 和 9.5 cm],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棉花的出苗率、株高、单株叶片数、单株果枝数、第一果枝节位、单株蕾数、单株结铃数、棉铃直径、收获密度、倒三果枝结铃数等。结果表明,在 1 膜 4 行种植模式下,棉花出苗率增加,边行棉花生长发育加快,蕾期边行棉花的株高、单株叶片数、单株果枝数、第一果枝节位和单株棉蕾数高于 1 膜 4 行中行和 1 膜 6行。 花铃期 1 膜 4 行边行棉花的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和棉铃直径显著高于 1 膜 4 行中行和 1 膜 6 行边行。 吐絮期 1膜 4 行模式下的单株结铃数和倒三果枝结铃数显著高于 1 膜 6 行。 总体而言,1 膜 4 行种植模式下新陆早 82 号出苗率增加,边行棉花长势向好,有利于创建高产群体以及全程机械化管理。
  • Chang Mingjuan, Chu Zongyan, Du Yubei, Tang Yuxuan, Wu Chao, Zhan Yanan, Liu Suling
    China Cotton. 2024, 51(6): 37-4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5
    为提升植棉效益和土地利用率,降低荷兰豆种植成本,以早熟棉花品种中棉所50和荷兰豆品种金船白花双荚818为材料,于2022―2023年在河南省开封市设置了不同的棉花-荷兰豆套作模式,比较分析其对棉花和荷兰豆的生育进程、产量、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种植密度(8.34万株·hm-2)相同时,80 cm等行距种植(A1)、(120+40)cm宽窄行种植(A2)和(100+60)cm宽窄行种植(A3)的铃重、衣分、籽棉单产和皮棉单产均无显著差异,棉花生育进程有所不同。将2行荷兰豆套种于每2等行棉花中间或2宽行棉花中间,分别距棉花植株15 cm(B1)或20 cm(B2),该模式的荷兰豆种植成本较传统种植模式降低4 400元·hm-2。不同套种模式的荷兰豆累计采摘量均呈“S”曲线,其中A1B1处理为最优的套种模式,荷兰豆单日采摘量最大值为341.84 kg·hm-2,荷兰豆累计采摘量为9 093.09 kg·hm-2,棉花和荷兰豆的总产值及综合纯收益最高,分别达63 944.68元·hm-2和31 894.66元·hm-2
  • Feng Guoyi, Zhang Qian, Wang Yan, Dong Ming, Wang Shulin, Qi Hong, Lei Xiaopeng, Liang Qinglong
    China Cotton. 2024, 51(6): 47-5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68
    环渤海盐碱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在环渤海盐碱地发展棉花生产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土壤盐碱胁迫是制约环渤海盐碱地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总结了环渤海盐碱棉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对环渤海地区采用的苦咸水时空调配利用技术、“池-田”蓄引水立体生态改良模式和耕层调墒控盐技术等盐碱棉田改良技术模式进行了分类评述,归纳总结了基于“苦咸水-土壤水-降水”水资源立体生态调配利用的环渤海棉田土壤盐碱障碍综合消减技术研究进展,并指出环渤海地区棉田盐碱障碍消减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对环渤海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粮棉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技术参考价值。
  • Mao Shuchun, Yu Xiaoxin, Ge Qun, Wang Xuejiao, Zheng Yi, Mai Wenxuan, Song Ni, Tian Liwen , Wang Zhanbiao
    China Cotton. 2024, 51(5): 1-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0
    采用统计分类方法,对新疆绿洲2016―2022年累计3 595.8万t(1 5915.4万包)的公证检验(公检)原棉进行了逐包品质分析。结果如下:一是厘清了新疆绿洲棉花主要纤维指标的现状。7年平均,新疆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结果为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29.14 mm、断裂比强度(比强度)28.49 cN·tex-1、马克隆值4.60;不同生态亚区存在明显差异。7年平均,南疆亚区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为长度29.10 mm、比强度28.12 cN·tex-1、马克隆值4.65;北疆亚区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为长度29.20 mm、比强度28.93 cN·tex-1、马克隆值4.54;东疆亚区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为长度28.98 mm、比强度28.37 cN·tex-1、马克隆值4.59。与南疆亚区的原棉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相比,北疆亚区的纤维长度长0.10 mm,比强度高0.81 cN·tex-1,马克隆值低0.11;东疆亚区的纤维长度短0.12 mm,比强度高0.25 cN·tex-1。二是明确了新疆绿洲高品质棉花状况。7年间,新疆高品质原棉公检总量占比的加权平均值为24.5%,变幅为8.0%~33.3%;新疆机采高品质原棉占机采原棉总公检量比例的加权平均值为32.5%,变幅为8.7%~48.0%。各亚区高品质原棉加权占比,北疆为36.7%,南疆为13.6%,东疆为23.6%,由此可见新疆以南疆亚区高品质原棉的占比为最低,东疆次之,北疆最高。结果表明,新疆绿洲高品质原棉占比偏低,且变幅大,表明不同生态区之间的高品质原棉占比差异大,稳定性差,但提升潜力大。进一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机械化采收进程,但也对高品质原棉的生产有负面影响,2021年和2022年总体上品质呈现恢复态势,一些年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品质原棉占比接近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和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的45%左右的目标。三是明确了高品质棉花主要影响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对发展棉花科技、提升高品质棉花生产供给能力和建设棉花强国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 Ma Xiaolong, Dou Zechen, Li Haoran, Hou Tongyu, Meng Yanhua, Han Xiaoqiang
    China Cotton. 2024, 51(5): 9-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3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规模化的种植模式使得农用无人飞机施药技术在新疆棉田得以迅速大面积的推广。 基于新疆棉田农用无人飞机研究使用现状,概述农用无人飞机在棉田施药等方面的典型成果,提出对未来相关研究与发展的建议,旨在为农用无人飞机在棉花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 Guo Yanyun, Wang Xuejiao, Huang Juan, Li Xinjian
    China Cotton. 2024, 51(5): 17-1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89
    根据新疆植棉区6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棉花生育时期、大田生长状况和气象灾情等,分析2023年新疆植棉气象条件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棉花生产趋利避害和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提供依据。
  • Wang Jun, Zhang Xianliang, He Kunlun, Wang Kangwen, Huang Junsen, Nasre Ahmed, Gao Yu, Pei Xiaoyu, Ren Xiang, Wang Xingxing, Zang Xinshan, Ma Xiongfeng, Gao Junshan
    China Cotton. 2024, 51(5): 20-2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7
    超声波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提高陈旧种子发芽率,调控作物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超声波处理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量的影响,明确超声波处理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以中棉113为试验材料,用频率40 kHz、功率200 W的超声波清洗器对中棉113的种子进行不同时间(20 min、30 min、40 min)处理,通过统计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胚根长度,明确超声波处理调控种子萌发的适宜时间;通过调查和测定超声波处理后种子的出苗情况和两叶一心期材料的鲜物质质量和干物质质量,评估超声波处理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声波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超声波处理30 min的最高,且该处理种子胚根长度显著增长,出苗状况最佳。超声波处理后,种子出苗加快,两叶一心期幼苗鲜物质质量和干物质质量均显著提高。研究明确了适宜条件的超声波处理对中棉113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其中30 min为频率40 kHz、功率200 W的超声波的适宜处理时间。这些结果可为超声波技术在棉花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Mao Shuchun, Du Yuanfang, Zhang Ningning, Li Pengcheng, Feng Lu, Cheng Sixian, Ma Xiaoyan, Tian Liwen, Wang Zhanbiao
    China Cotton. 2024, 51(4): 1-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77
    比较我国和全球其他棉花大国、强国的皮棉单产、原棉品质、生产成本、人均棉花占有量和相关重要技术等,为加快建设棉花强国提供参考。采集我国和全球其他棉花生产大国、强国的皮棉单产、原棉品质、生产成本等系统性数据,用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总体来说我国和巴西是全球棉花生产大国中单产较高的国家,2020/2021年度以来巴西棉花单产有超越我国的趋势。我国原棉品质位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明显差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原棉品质强国,国产高品质原棉短缺率高达58.5%。2000―2019年我国棉花年人均表观占有量平均为4.51 kg,仅为同期美国的37.6%。我国是全球棉花生产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对标棉花强国提出以国产棉花年人均表观占有量不低于4.2 kg,底线面积333.3万hm2和底线产量600万t作为建设棉花强国的基础指标。建设棉花强国要走适度规模、质量兴棉和绿色兴棉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进一步优化全国棉区布局,坚持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之路,实现我国高品质棉花的自立自强。
  • Qin Dulin, Xu Qinqing, Zhang Jie, Yu Qianlin, Sun Weiqi, Zhang Li, Yang Jiutao, Jin Weixian, Wang Guifeng, Wei Xuewen
    China Cotton. 2024, 51(2): 42-4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91
    以一熟春棉(鲁棉研37号)为对照,研究棉饲两熟模式下3种不同种植密度(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对早熟棉鲁棉532棉田周年产量和效益,及其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饲两熟模式下鲁棉532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与一熟春棉相比,鲁棉532棉饲两熟模式虽然棉花产量降低9.1%,但周年总投入降低了8.0%,周年纯收益显著提高了67.5%;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显著减少,但是单位面积总铃数与春棉相当;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透光率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含盐量和pH降低,但与春棉差异不显著。棉饲两熟模式下,适当增大鲁棉532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增加群体总铃数,从而提高籽棉产量和周年效益。当棉花密度为9.0万株·hm-2时,周年收益、籽棉产量、总铃数和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分别比7.5万株·hm-2、10.5万株·hm-2提高5.4%、4.5%,5.0%、4.1%,40.6%、6.6%和8.4%、18.7%。不同种植密度对土壤理化性状无显著影响。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低产棉田按棉饲两熟种植鲁棉532,宜选择9.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
  • Economic Research Office of the National Modern Cotton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China Cotton. 2024, 51(2): 48-4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3
  • Wang Junduo, Gong Zhaolong, Liang Yajun, Diao Yuhe, Liu Haiming, Li Xueyuan, Guo Jiangping, Yan Weilong, Geng Shiwei, Zheng Juyun
    China Cotton. 2024, 51(2): 4-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05
    为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源棉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2022年设计了随机区组对比试验。对照(CK)为当地常规施肥处理;T1: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T2: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双澡菌露200”;T3: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酶力康”。通过2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微生物菌肥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的生长,提升整齐度、株高、果节数、花位和铃位,其中以T1处理促进棉花生长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下,源棉8号的小区株数、单株结铃数、666.7 m2皮棉和籽棉产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体表现为T1>T3>T2>CK,其中T1处理下棉花皮棉及籽棉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6.32%、19.60%。说明施用这些微生物菌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植株生长,缩短生育期,还能协调其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皮棉和籽棉单产,其中以施用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效果最为明显。
  • Lü Yulong, Liu Aizhong, Li Tianwei, Meng Yongming, Zhang Xianliang, Ren Xiang, Zhao Peng, Zhang Pengfei, Shi Zengkai, Dai Shuai
    China Cotton. 2024, 51(3):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9
    特璞棉 116 于 2022 年通过西北内陆棉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其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 d,株型较紧凑,株高 76.5 cm,单株结铃 6.5 个,铃重 5.6 g,衣分 42.7%,籽指 10.4 g;在 2021 年西北内陆早熟常规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 666.7 m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469.2 kg、202.7 kg 和 187.0 kg。 对特璞棉 116 的选育过程、产量、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 Shao Liping, Wang Yun, YaoYandi
    China Cotton. 2024, 51(3): 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80
    H33-1-4 是由新疆合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非转基因早熟常规品种(审定编号:国审棉 20190017),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 在 2016―2017 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 年平均 666.7 m2 籽棉、 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363.3 kg、151.0 kg 和 143.4 kg, 分别比对照新陆早 36 号增产 10.1%、10.9%和 9.1%。2020-2022 年,H33-1-4 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石河子垦区等早熟植棉区示范种植效益显著。 概述了 H33-1-4 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地区、制种要求及栽培技术要点。
  • Jia Pengdong, Pang Ligen, Huang Tao, Chen Jie, Guo Mingjie, Wang Zhi, Xiong Wanguang
    China Cotton. 2024, 51(3): 7-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24
    创棉 519 是由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选育,于 2022 年通过西北内陆棉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早中熟常规棉花品种。 该品种丰产性好,抗枯萎病。 在介绍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关键栽培技术。
  • China Cotton. 2024, 51(1): 4-1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8
    选用7个不同细胞核背景的三裂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D8)和1个具有强恢复力的哈克尼西棉雄性不育恢复系ZHR142作为亲本,配制7个杂交组合,分别种植在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阿拉尔和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南安阳,对亲本及其杂交组合 F1、F2 和对照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优势分析。 结果表明:尽管 F2产量优势较 F1有所衰退,但仍有部分组合如3、6和7的F2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表现较好; 大部分CMS-D8胞质F2产量竞争优势减退主要是由于铃重的降低; 部分组合如1、3、6和7的不同世代在2个生态点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尤其是组合6和7的F1、F2产量在阿拉尔生态点均表现为正向竞争优势。本研究结果对 D8 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棉选育及其F2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Zhao Lihong, Zhang Yalin, Feng Zili, Wei Feng, Feng Hongjie, Zhou Jinglong, Zhu Heqin
    China Cotton. 2024, 51(1): 11-1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26
    为明确中棉 113 对不同黄萎病菌株的抗性,采用源于新疆、河北和河南的11个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株,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对中棉 113 抗病性进行鉴定,分析中棉 113 对不同致病型菌株的抗性,以及发病情况与生物量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播种后 50 d,中棉 113的病情指数为 19.15~34.82,说明中棉 113 对这11个菌株均有较好的抗性,达到抗或耐水平。 此外,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株侵染中棉113对其生物量指标的影响不同,对棉花株高、地上部鲜物质质量和根冠比的影响不显著,而对根长、地下部鲜物质质量存在显著影响。 相关分析表明,中棉 113 病情指数与地下部鲜物质质量、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上部鲜物质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将中棉 113 的黄萎病发生情况与生物量指标相结合可较好地评价其黄萎病抗性,这些结果可为中棉 113 适宜种植区域的划分提供参考。
  • Zhang Dongfeng, Wang Hongbin, He Liqiang, Mao Pengzhi, Wu Xuli
    China Cotton. 2024, 51(1): 15-2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61
    以全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常规聚乙烯(polyethylene, PE)地膜为对照,在1膜3行、1膜4行和1膜6行种植模式下,探究5 cm、10 cm、15 cm、20 cm 和 25 cm 土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及覆膜对 K07-12 产量和纤维品质等的影响,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与 PE 地膜相比,全生物降解地膜在 1 膜 3 行、1 膜 4 行和 1 膜 6 行种植模式下的 5~25 cm 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降低 1.24 ℃、1.95 ℃和 2.41 ℃,K07-12 籽棉单产分别下降 26.26%、24.70%和16.53%。 全生物降解地膜和PE地膜均在 1 膜 4 行种植模式下获得最高的籽棉和皮棉单产。 同一种植模式下,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与 PE 地膜处理的马克隆值有显著差异,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无显著差异。

  • Sun Huijian, Feng Guoyi, Yao Qingqing, Luo Jing, Du Shanshan, Wang Dongli, He Zhongsheng, Wang Yan, Zheng Shufeng
    China Cotton. 2024, 51(1): 21-2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8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 年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尉犁县和轮台县开展多点试验,以棉花品种巴 43541 为材料,设置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1)、常规肥料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2)和当地农民惯用的施肥方法(C3)共 3 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巴 43541 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植棉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C1 处理的生育期较 C3 处理缩短 2~7 d,较 C2 处理延长 2~4 d。与 C2 和 C3 处理相比,C1 处理下巴 43541 的单株果枝数(铃期)、单株结铃数和铃重明显提高,在 3 个试验点的籽棉单产均超过 6 500 kg·hm-2 ,化肥减施率为 5.6%~37.0%,籽棉增产 4.1%~8.3%,籽棉总收益扣除肥料总成本后的收益增加 1 718~6 832 元·hm-2 。 因此,“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为主体的施肥技术具有绿色、轻简、高效的特点,适合在南疆植棉区推广应用。
  • Qi Hongxin, Zhao Wenchao, Dong Lingyan, Wang Ruming, Shao Ruifang, Zhang Donglou, Li Fengrui, Yang Xiufeng, Shi Jialiang
    China Cotton. 2024, 51(1): 28-3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59
    为了解山东省近年审定的中熟常规棉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并根据演变规律选育适宜的中熟常规棉品种,以 2008―2022 年山东省审定的 73 个中熟常规棉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育期、株高、铃重、衣分、皮棉单产、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等性状进行比较并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同时根据上述性状对 73 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15 年间品种生育期明显缩短,皮棉单产呈上升趋势,纤维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呈上升趋势;生育期、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皮棉单产呈极显著负相关,马克隆值与皮棉单产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当卡方距离值为 1.43 时,73 个品种分为 3 类,其中Ⅱ类品种的平均皮棉单产最高。综合分析认为,山东省这 15 年间审定的中熟常规棉品种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受生育期影响最为明显;针对山东省气候条件和棉花栽培管理模式,宜选育生育期 120 d 左右、666.7 m2 皮棉产量超过 125.62 kg,且断裂比强度在 30.69 cN·tex-1 以上的棉花品种。
  • Fang Dan, Yang Ruinan, Xu Shuangjiao, Tian Xinquan, Ma Lei
    China Cotton. 2024, 51(1): 34-3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75
    为鉴定中棉所 49 棉籽仁中的植物甾醇组成,光籽经剥壳、粉碎、过筛、皂化、溶剂萃取并硅烷化衍生后,用 HP-5MS柱分离,基于气相色谱 - 质谱平台,采用内标法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中棉所 49 棉籽仁中含有胆固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 谷甾醇、Δ5- 燕麦甾醇、 羽扇豆醇、Δ7- 燕麦甾醇、24- 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和高根二醇这 9 种植物甾醇。 每100 g 中棉所 49 棉籽仁中总甾醇含量为 124.870 mg,其中 β- 谷甾醇、菜油甾醇和 Δ5- 燕麦甾醇的含量较高,分别占甾醇总含量的 79.669%、10.647%和 4.238%;高根二醇是其特征成分。 本研究为棉籽的综合利用和营养评价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持,也为鉴定高档食用油提供了新的方法。
  • Zhu Yuyong, Zhao Bingmei, Cui Chunyang, Wei Guiying, Zuo Li, Xiong Jin
    China Cotton. 2023, 50(12): 6-1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80
    为明确利用氨基寡糖素增强棉花自身抗逆性,辅以乙蒜素杀菌协作来缓解棉花黄萎病蔓延危害方案的效果,完善新疆棉花黄萎病防控技术,2021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第七师130团、第八师143 团设计25%(质量分数,下同)寡糖·乙蒜素微乳剂1 000倍液于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各喷雾1 次和5%氨基寡糖素水剂1 000倍液于苗期、蕾期、花铃期各喷雾1次+头水、初花期每666.7 m2用80%乙蒜素乳油100 mL各滴施1次2 种处理方案,并设空白对照(喷施清水),开展了药后苗期、蕾期、花铃期农艺性状调查和蕾期、花铃期和收获期黄萎病病情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2 种用药方案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均无显著影响,收获期5%氨基寡糖素1 000倍液喷施3次+80%乙蒜素滴施2次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为71.44%,25%寡糖·乙蒜素1 000 倍液喷施3次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为47.17%。表明新疆棉花生产中,苗期、蕾期、花铃期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1 000倍液各喷雾1次+头水、初花期每666.7 m2用80%乙蒜素乳油100 mL各滴施1次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较好。

  • Zhang Ling, Li Maochun, Xue Yingming, Chen Haiyan, Yang Dan, Ji Xiaolong, He Chunmei, Huang Airong, Wu Fang
    China Cotton. 2023, 50(10): 45-4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09
    2023年春季,新疆绿洲植棉区出现了连续性低温冷害天气过程3次,其中北疆绿洲植棉区发生3次,南疆绿洲植棉区发生2次。对新疆绿洲植棉区2023年春季连续性低温冷害天气特征及其对棉花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综合防御措施,包括发挥气象部门气象预报预警和防御技术指导作用、加强耐低温冷害品种培育、加强棉田播前施肥管理、加强苗期棉田中耕、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防冻液,为今后当地气象部门高质量指导低温冷害条件下棉田管理提供参考,提高新疆棉花生产过程中的防灾减灾能力。
  • Zhang Jian, Zhou Ling , Zhu Yuxiong, Han Dawei, Zhang Haotian, Xu Weiguo, Zhang Yongcheng, Li Pengyi
    China Cotton. 2023, 50(10): 1-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42
    棉花生产同时产生大量棉秆剩余物,目前主要处理方式是直接粉碎还田。 秸秆还田虽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
    土壤肥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受处理方式、环境条件等制约,秸秆还田后不能有效降解,不利于作物生长以及造成资源的
    浪费。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分不同影响因素阐述了秸秆还田降解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从而为新疆棉秆粉碎还田资源化
    利用技术提供参考。
  • Qin Dulin, Xu Qinqing, Sun Weiqi, Zhang Jie, Yu Qianlin, Wei Xuewen, Wang Guifeng
    China Cotton. 2023, 50(10): 35-3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07
    2018―2019年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以一熟春棉为对照,通过设置短季棉与小黑麦、苜蓿、油菜、黑麦草4种饲草作物接茬种植,研究了不同棉饲两熟种植对周年产量、效益、棉花生长发育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短季棉接茬两熟种植的最优饲草作物。结果表明,与一熟春棉单作相比,短季棉与饲草作物两熟种植增收一季饲草,周年纯收益平均提高了2.9倍。棉饲两熟模式下,不同饲草种植成本之间无显著差异,小黑麦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饲草作物,周年纯收益分别较苜蓿、油菜、黑麦草提高了20.2%、9.6%和7.0%。短季棉与不同饲草作物接茬种植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降低含盐量,并且饲草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田优选短季棉与小黑麦接茬种植,其次为短季棉与黑麦草接茬种植。
  • Shi Yongqiang, Wang Qiong, Dong Dong, Li Wei, Guo Xiaoying, Zhang Ruoyu, Ma Xiongfeng
    China Cotton. 2023, 50(9): 27-3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45
    20世纪80年代,新疆引入棉田地膜覆盖技术,随着农膜逐步推广,残膜污染问题逐渐凸显。残膜经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进一步破碎成为微塑料后,对棉田环境的危害加剧。分析了目前新疆棉田的农膜源微塑料污染现状,总结了农膜源微塑料对于棉田环境的危害,包括对棉田土壤和棉花生长的影响,归纳了土壤微塑料的分离、检测、鉴定分析和治理技术,以期为解决新疆棉田乃至全国农田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提供有效参考。
  • Guo Yanyun, Yang Mingfeng, Ji Chunrong, Hu Qirui, Wang Xuejiao, Liu Ailin
    China Cotton. 2023, 50(9): 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85
    为揭示不同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时期和形态特征的影响,2020年以新陆早45号为材料,在原沙湾县乌兰乌苏镇开展不同灌溉量梯度的棉花蕾期干旱胁迫试验,即在现蕾前7 d按蕾期实际灌溉量的30%、50%、70%、90%、100%一次性灌溉,直至开花期才复水(分别记为T1、T2、T3、T4、T5)。结果表明:T1、T2处理形成重旱,T3处理形成中旱,而T4、T5形成轻旱;蕾期干旱与开花期复水使得新陆早45号裂铃期、吐絮期分别较对照提前5~9 d、4~8 d,从而使生殖生长期缩短了4~15 d;在水分亏缺的情况下,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单株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均呈增加趋势;但轻旱胁迫对植株含水量影响不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制定农业抗旱对策与措施、确保棉花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 China Cotton. 2023, 50(8):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22
  • Liang Yajun, Gong Zhaolong, Wang Junduo, Zheng Juyun, Qian Shuaishuai, Guo Jiangping, Li Xueyuan
    China Cotton. 2023, 50(8): 4-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57
    对2022年新疆棉花生产、籽棉销售、加工销售、皮棉价格、棉花补贴等情况进行了汇总,归纳和分析了2022年度新疆棉花产业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助力新疆棉花产业发展。
  • Long Yilei, Wumai’erjiang Ku’erban, Ma Qingshan, Yasheng Yunusi, Li Lili, Tao Zhixin, Du Xiao, Ai Xiantao
    China Cotton. 2023, 50(8): 25-2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03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植棉省区,棉副产品中棉籽产量巨大,棉籽蛋白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棉籽粕与豆粕相比营养成分含量和成本的优势明显,棉籽蛋白有替代大豆蛋白的基础和潜力。但是新疆本土对于棉籽蛋白的开发利用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民众对棉籽蛋白的认识不足,导致棉籽蛋白使用率低;行业加工技术水平有限,新疆本土仅有个别企业能够生产高浓缩棉籽蛋白;相关政策引导不充分。为加快新疆棉籽蛋白产业发展,通过多方考察给出以下建议:构建技术体系,多方位刺激棉籽蛋白生产;加强高浓缩棉籽蛋白技术和产品应用的示范推广,提高民众对棉籽蛋白及其价值的认同度;政府加强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棉籽蛋白发展环境。
  • Song Riyu, Shi Yongqiang, Ma Xiongfeng, Zhang Jie, Cheng Sixian, Wang Wenkui, Zhang Wei, Wang Fangzheng, Wang Yan, Ma Xiaoyan
    China Cotton. 2023, 50(8): 30-3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38
    在介绍国内棉花秸秆基质化利用的研究现状,包括其用途、混配方法以及发酵条件等的基础上,分析了棉秆基质化利用中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以期为新疆棉秆无土栽培基质的应用提供参考。
  • Liu Yongming, Guan Shuxian, Wang Wenjing, Ren Maozhi, Li Fuguang
    China Cotton. 2023, 50(9): 35-4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76
    棉籽是棉花的重要副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高的产量,是重要的饲料资源。棉籽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能够为动物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也能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然而,棉籽含有棉酚等抗营养物质,需要采取脱毒措施后才能用作非反刍动物的饲料。对棉籽营养价值、脱毒方法以及饲料应用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旨在为棉花的高效利用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