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新疆
为重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主产区为补充,划定棉花生产保护区3500万亩”。近年新疆棉花产量已占到
我国总产80%以上,棉花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已经较高,但仍存在高投入、棉田污染、水资源制约等亟待解
决的问题。 此外,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主产区尤其是保护区棉花生产仍然面临的问题,政策需求和良好
的实践经验, 优质高效植棉模式及其推广进展, 机械化、 轻简化新技术及其智能装备的集成创新进展
等, 都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 为推动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棉花生产保
护区生产稳定, 增强我国保障棉花供给安全的能力, 充分发挥棉业在助推主产棉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中国棉花》在 2022 年 2 月至 8 月公开征稿,并以兼顾宏观与微观、主产棉区分布、地方特色发展为
选稿方向遴选出版了本专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有目共睹,
但也存在短板,其中最大的短板就是种子。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本专栏基于棉花品种审定信息,
宣传介绍棉花新品种特征特性与配套技术要点, 旨在促进其合理推广应用, 从而为我国棉花产业安全和
健康发展提供良种支撑(其中收录了2019年第1期至今刊登的棉花品种介绍文章)。
棉花加工与检验是棉花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涉及轧花与剥绒、棉花打包、棉花收购检验、轧工
质量检验、皮棉仪器检验、棉花加工与检验标准与政策法规、棉花加工工艺、棉纺技术、相关设备的
使用与维护等。
棉花集“棉、粮、油、饲、肥、药、(建)材、能(源)” 于一身, 耐旱、耐盐碱、耐瘠薄, 还可以
在重金属污染农田里替代粮食作物种植, 修复土壤。 棉花除主产品用于服装家纺外,副产品利用包括
油脂、化工、医药、造纸、饲料、建材、燃料、制肥、花艺等诸多方面。本刊特开设“棉副利用”专栏,
以分享棉花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和经验。
我国大量农田(棉田)长期使用地膜,造成耕层残膜污染;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等也会
形成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于2021年 3 月发布《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
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指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
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并明确了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为跟踪报道
我国棉田面源污染研究及其治理进展,特于2022年增设本栏目,旨在促进面源污染研究成果及其治
理技术的应用,推动我国棉业绿色发展。
我国有近1亿公顷(15亿亩)的盐碱地,大约占世界盐碱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
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其中,近十分之一的盐碱地也就是近1000万公顷(1.5亿亩)具有开发利
用的潜力。将滨海盐碱地、西北沙漠盐碱地变废为宝,改良和利用盐碱地对缓解我国耕地数量少、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深远意义。棉花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被认为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先锋作物。但
盐碱地植棉对技术要求更高,存在成苗难、肥水利用率低、棉花早衰或贪青晚熟、投入高效益差等
问题。近年来,本刊发表大量相关植棉技术文章,特整理本专题。此外,本刊在近期已设立“盐碱
地植棉”专栏组织相关文章,为促进盐碱地植棉开发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