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学报   Cotton Science    2005,17(5):299-303

 

我国棉田生态系统立体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李付广1,章力建2*,崔金杰1,董合林1,张朝军1,王国平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 455000;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

摘要: 棉花的农药、化肥和地膜使用量在我国主要农作物中均占据首位且居高不下,棉田生态系统受到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交叉性“立体污染”。农膜的大量使用及高残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同时残膜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阻碍种子根系生长,影响产量;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加之施用方法不妥,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并危及人类健康;棉花病虫害防治高度依赖高毒、剧毒化学农药,导致药害,天敌和有益生物遭受毁灭性杀伤。农药、化肥成份残留于土壤中,或者被无节制地排放到水体环境,或随意散逸到大气中。从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对污染源头实施技术性控制。从生态系统平衡化和植物营养利用最优化着手,研究组建我国三大棉区棉田生态型IPM技术体系,形成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及棉田平衡施肥技术标准。改进施药施肥方法,创新棉花栽培和耕作措施,研制可降解环保棉田专用农膜。建立棉田生态系统污染修复技术体系。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提高生物防治水平。
关键词:棉田;生态系统;农业污染;农药;化肥;地膜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807(2005)05-0299-05 

参考文献 :
[1]章力建,朱立志.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2:4-7.
[2]毛树春.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49.
[3]米长虹,黄士忠,王继军,等.农药对农田土壤的污染及防治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0,17(4):23-25.
[4]章力建,侯向阳,杨正礼.当前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3-5.
[5] 李祖章,刘光荣,袁福生.江西省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污染状况及防治策略[J].江西农业学报,2004,16(1):49-54.
[6]江希流,华小梅.加强农药的环境管理刻不容缓[J].农村生态环境,2000,16(2):35-38.
[7]赵风梅. 地膜棉花滴灌与常规灌溉效益比较[J]. 中国棉花, 2005, 32(5):33-34.
[8]陈德华, 陈 源, 周桂生,等. 高产条件下与棉铃发育有关的养分流研究[J]. 棉花学报, 2002, 14(1): 28-32.
[9]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优质高产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0]杨晓涛.农膜污染的防治对策[J].Agroenviron and develop, 2000,17(1):28-29.
[11]季道藩,汪若海,潘家驹. 棉花百科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2]陈曙阳.1992-1996年我国农村农药中毒报告发病情况[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7,4:40-43.
[13]夏敬源,文绍贵.北方棉铃虫暴发成灾原因与治理对策[J].中国棉花,1993,20(2):9-11.
[14]崔金杰,马奇祥,马 艳.棉花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15]王运浩. 食品农药残留与分析控制技术展望[J]. 现代科学仪器,2003,87(1):8-12.
[16]祝水金, 季道藩, 刘胜安, 等. 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铃虫抗药性的诱导作用及其酯酶同工酶谱分析[J]. 棉花学报, 2002, 12(1):12-16.
[17]吴家和, 陈志贤, 李淑君,等. 转Bt基因棉花各组织器官对棉铃虫抗性的研究[J]. 棉花学报, 1999, 11(4):222-223.
[18]曹仁林.我国集约化农业中N肥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J].土壤肥料,2001(3):3-6.
[19] 张维理. 我国北方农用氮肥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调查[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1995, 1(2): 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