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棉花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及进展· 2005, 32(8)∶6~8

 

棉花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及进展
张进忠
(安阳工学院农学系,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介绍了棉花单隐性核不育、重叠隐性核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及利用现状,提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利用是解决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棉花;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核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
中图分类号:S56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32X(2005)08-0006-03

参考文献:

[1]张天真,靖深蓉. 杂种棉选育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刘继华,刘英欣,杨洪博.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与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 棉花学报,1997(4):169-175. [3]冯福祯. 棉花雄性不育种质简介[J]. 中国棉花,1988,15(3):15-16.
[4]张天真,潘家驹,冯福祯. 一个有芽黄标记的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遗传鉴定[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4):17-20.
[5]潘家驹,闵留芳,刘 康,等.陆地棉芽黄基因应用于杂种棉的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21(3):7-14.
[6]黄观武,苟云高,张东铭,等. 棉花核不育系保持系的选育[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6):13-17. [7]刘金兰,聂以春,黄观武,等.洞A型核雄性不育材料花粉不同发育时期的超微结构观察[J]. 棉花学报,1994,6(4):193-195.
[8]朱桢明,邹 勇,胡中华,等.棉花洞A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mRNA差别显示[J]. 遗传学报,2002,29(4):359-363.
[9] 宋宪亮,孙学振,王洪刚,等.棉花洞A型核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过程中的生化变化[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2):243-247.
[10]张天真,郭旺珍.陆地棉开放花蕾品系E-81的遗传鉴定[J]. 棉花学报,2001,13(2):128-130.
[11]张天真,金 林.棉花柱头外露材料在杂交制种中利用价值的研究[J]. 中国棉花,2001,28(5):29-30.
[12]黄完基,程飞虎,刘桃菊,等.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类型及其杂种一代的光温特性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3):317-321.
[13]杨伯祥, 周宜军, 王治斌.棉花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J]. 中国棉花,1999,26(1):15-18.
[14]刘少林.棉花双隐性雄性不育系ms5ms6半保持系的选育[J]. 棉花学报,1994,6(增刊):25-27.
[15]宋宪亮,孙学振,刘英欣.棉花ms5ms6核雄性不育花药中碳水化合物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J] .棉花学报,2001,13(6):334-336.
[16]王学德,潘家驹.我国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基础—恢复基因与育性增强基因的互作效应[J]. 遗传学报,1997,24(3):271-277.
[17]李悦有,王学德.细胞质雄性不育彩色棉杂种优势的表现[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8(1):7-10.
[18]华金平,张 成,易先达.棉花远缘核质杂种的培育与育种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03,4:25-28. [19]黄晋玲,杨 鹏,李炳林,等.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抱子发生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J].棉花学报,2001,13(5):259-263.